無聊加點東西湊個字數(1 / 3)

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麵

陰為寒,為暗,為聚,為實體化

陽為熱,為光,為化,為氣化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衝氣以為和(像無形的氣分隔了陰陽,使其各居其位。)。

陰陽的位置是不斷變化,周而複始的。我們所能看見的事物為陰內陽外(這就是聚合生成陽居於上的正物質),反之則為反物質(類似黑洞),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陰陽的規律和結構,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後死亡(消散),這就是陰陽的規律,而人體內陰陽失衡或陰陽所在的位置不對人就會生病。

這些就是陰陽真正的含意,也是據此所畫出的太極圖的根本意思所在。國學(醫、天文、地理、數術、哲學乃至各家經典)無不以此為基礎,並深刻影響了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五行和太極參照相應詞條)

[編輯本段]

陰陽的現代定義

定義3陰陽就是在同一個屬概念“對立統一(全集U)”下的兩個種概念“陰(集)和陽(集Y)”之間的一種不相容關係。陰陽的內涵互相否定,一個概念“陰(變集)”肯定對象陰的屬性,另一個概念“陽(變集Y)”則以否定陰概念所肯定的屬性,作為陽對象的屬性;陰陽的外延互相排斥(∩Y=0),又相互互補(∪Y=U=1,1-Y=),其總和等於它們最鄰近的屬概念(對立統一整體)的外延,即兩個種概念陰陽外延的和或並(+Y=∪Y=U)。

(1998年,1999年.數理陰陽與實質,數理醫藥學雜誌1999年第1期)

總而言之,陰陽即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

中醫應用

我國古代醫學家,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於醫學領域,用以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象,病理變化,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防治,成為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體係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補充說明:

表裏、寒熱、虛實都是疾病過程中所表現的一組組既對立而又統一的正反現象。對這些正反現象,中醫用陰陽來加以概括。從每組正反兩方麵對立的意義來說,表證、熱證、實證可歸屬於陽證範疇;裏證、寒證、虛證可歸屬於陰證的範疇。因此,陰陽八綱中總綱,一切病證都可以歸之為陰證或陽證的大原則中。

一、陰證:麵色暗淡,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氣短懶言,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脈沉細無力。

二、陽證:麵紅身熱,神煩氣粗,聲大多言,口渴飲冷,尿赤便幹,苔黃,脈數有力。

此外,臨床上還有陰虛和陽虛、亡陰和亡陽等證。這些病證的名稱中雖然都有陰陽,但實質上都是以虛證為主,應屬陰證。

三、陰虛:由於陰液不足,“陰虛生內熱”所致。主證為低熱顴紅,手足心熱,盜汗,口燥咽幹,尿少而黃,大便秘結,舌紅無苔,脈細而浮有力,重取則無脈。

四、陽虛:由於陽氣不足,“陽虛則生寒”所致。主證為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苔白,舌質淡,脈細無力。

五、亡陰:汗多而粘,口幹喜冷飲,煩躁,麵色潮紅,畏熱,舌紅而幹,脈虛數而無力。多見於大失血或脫水的病人。

六、亡陽:冷汗出,惡寒,手足厥冷,氣息微弱,喜熱飲,舌淡,脈微欲絕。多見於休克的病人。

陰陽詮釋

柯易

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有一段這樣的描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陰陽)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這就是古代易學家們對陰陽概念最好、最完備的闡述。這種闡述雖然詳盡但過於抽象也過於概括,所以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以下我們從不同學科的角度對其進行解析。

一、陰陽在數學上的理解

我們都知道二進製數,二進製的發現直接導致了電子計算器和計算機的發明,並讓計算機得到了迅速的普及,進入各行各業,成為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重要工具。二進製的實質是通過兩個數字“0”和“1”來描述事件。在人類的生產、生活等許多領域,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來虛擬地描述現實中存在的事件,並能通過給定的條件和參數模擬事件變化的規律。二進製的計算機幾乎是萬能的,能將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完美複製,並且還能根據我們人類給定的條件模擬在現實世界難以實現的各種實驗。但是,不論計算機能給我們如何多變、如何完美、如何複雜的畫麵,其本源隻是簡單的“0”和“1”。“0”和“1”在計算機中通過不同的組合與再組合,模擬出一個紛繁複雜、包羅萬象的虛擬世界。

在易學中,我們前輩聖賢們都毫不懷疑地肯定陰陽是構成世界的基礎,他們不斷地使用陰陽進行組合和再組合來描述世界萬物的變化規律---八卦。這裏我們來利用二進製對陰陽概念進行置換,用“陰”來表示“0”,用“陽”來表示“1”,數的二進製就等同於自然界的“陰”和“陽”,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兩種對立統一的兩種能量。那麼同樣是二進製,同樣是陰陽,既然二進製的“0”和“1”通過計算機裏能夠創造出一個虛擬的、紛繁的世界,自然界中的陰陽為什麼不能形成現實世界的萬事萬物呢?當然能,因為自然界中現實存在的陰陽兩種能量就是計算機世界中虛擬的二進製。所以說自然界中“陰陽”能量就像電腦中的“二進製”一樣,真實地構成了我們紛繁複雜的“萬有”世界。區別在於自然界的“陰陽”存在對立統一的關係,兩種“陰陽”能量存在著各自的特性和規律,並不斷地相互作用和影響,而計算機中的“0”和“1”隻能按照我們人類給定的條件來運行,不能體現現實世界陰陽能量對立統一的特性,不能完全複製現實世界中“陰”和“陽”的全部特征和規律。

在《易經》裏,我們知道所有的“卦”都是由“陰爻”和“陽爻”兩種爻來構成的,易學裏的“陰陽爻”不但繼承了自然界“陰陽”的符號,同時還複製了自然界陰陽能量對立統一的規律,並通過陰陽、五行、幹支等文字符號以及“卦”的圖形符號模擬了陰陽能量的相互影響和作用。雖然它不能象計算機一樣形象地、切實地給人們一種感性認識,但它能抽象地通過陰陽的變化規律和樸素的符號來告訴我們現實世界“萬有”的存在和演化規律。

所以自然世界的“陰”“陽”作為基礎切實地造就了複雜的現實世界,計算機的“0”和“1”形象地模擬現實世界的一切現象,易學中的“卦”和“陰陽爻”抽象地揭示了自然界存在

[編輯本段]

陰陽學說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範疇。陰陽的最初涵義是很樸素的,表示陽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躁動和寧靜等。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們進而體會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作用的關係,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並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進而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宇宙的基本規律。

陰陽學說認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麵,而對立的雙方又是相互統一的。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所以說,陰陽的矛盾對立統一運動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固有的規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