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誌遠表示讚成,並說等穀老英雄到了,也該商議給張連營辦了婚事,就算盡到了為師的責任。並說尹將軍那裏不必擔心,自會同木將軍聯絡,想辦法,尋機會來邊關參加婚禮,楊大帥就由紹清賢弟酌請,當要辦個排場的婚典,以示對最小師兄弟的優待,王紹清當然表示讚同。白誌遠不禁又道:“我這邊還有一事準備操辦,就是有三位劍俠均已訂婚,是那雲霄道長的三位女徒,可也不好再耽擱,這幾位可是我忠勇功臣,馬虎不得呀!也算對泰嶽道長的回報吧!”王紹清點頭說甚好,那也是咱軍中的能者,功不可沒,定會親自幫著操辦,白誌遠很是高興。王紹清這時笑說道:“白兄與那思凡夫人的事,看何時才能辦呐!總不能太過拖延,使人家著急吧?”白誌遠道:“這事還須等那思凡的父母到來,才好商議酌辦,也不想驚動太廣,隻在隱龍穀中小辦即可!意思到了便行,料那思凡及父母也能接受。”王紹清一想,此事本就宜遮掩些個,何能大示張揚,豈不自曝家醜嗎?於是點頭說行。
隨後告別,待白誌遠回到隱龍穀後,便加緊準備三位劍俠的婚事,也是按照以前山寨的規矩,行那江湖之道,也是與泰嶽道長事先商量好的。這三位劍俠卻是郭劍恒郭劍嵩郭劍華三人,那大師兄郭劍泰自是謙讓,說是要伺候師傅老人家,先謹著小師弟們成家,才顯老大本分。因此在恒山時,便很少在那三位姑娘麵前露麵,所以缺少聯絡感情的機會,那郭衡劍本是最小年紀,也便有自知之明,此事退縮在後,凸顯了泰嶽道長教導有方,也算合了白誌遠的心下意願。所以和穩如初,並無什麼矛盾糾葛,倒是顯現了這五個孤兒徒弟,高尚的德念情操,令人刮目相看。
就在白誌遠稍有閑暇之餘,想到這數年中的所作所為,不禁有所觸動。這日突然心血來潮,詩意思湧,便欣然命筆,寫下了一篇自詡詩文。就見其中寫道:“學子一忿出封龍,欲投軍旅展才能。孰料天不遂人願,卻入山寨率群雄。擊敵難忘初衷誌,抗遼保國盡忠誠。嘔心瀝血施謀計,血戰沙場抒豪情。指點揮灑萬頭斷,白骨冤魂繞墳塋。本無恨仇何凶殘!非願荼毒滅生靈。數番較量驚敵膽,對手懼畏軍師名。豪舉贏得眾信賴,江湖兄弟相聚盟。獲取芳心成美眷,暢意姻緣前世逢。奏響太行高昂曲,正值峰巔紫透紅。賢相出招隱聲色,一箭雙雕斷根贏。勝負立決歸正路,拜服豈敢違逆行?審時度勢轉舵向,鋤奸平叛借友朋。安置部屬慎穩妥,隨赴襄陽斬奸橫。皇差逼迫失股肱,詐亡追殺掃頑冥。北嶽恒山布玄機,收降奪劍自脈承。舅郎迷陣露詭異,探查兒妻諳斷明。巧設香火轟雷炮,僧道樞台頓炸平。聆聽教誨驅萬裏,江河湖海解商隆。博覽華夏神州域,回率伏弩斃酋薨。澶淵締約罷兵日,黎民歡歌動邊庭。家親介蒂酒笑免,結誼尋助榷貿城。壩上草原購良駒,四方通達賴腳程。甘做隱龍勵夙誌,襟懷譜寫鋒陲銘!”寫畢大笑擲筆。
此正值夫人白天姣和思凡夫人在側,觀看了白誌遠所寫詩句,蘊意較明,皆多為曾經曆之事。二人仔細斟酌道,此詩最後三字,道明了賦詩意韻,何不就叫作“鋒陲銘”!便為該詩題名,讓人裱糊好,再做一精致畫軸,掛於中堂客廳**人觀賞。算作夫君高才雅趣,豈不甚好!白誌遠一聽便笑道:“聰明不過二位夫人也!正合吾意。”就便題寫好詩名落款,派人送交到甄樸順那裏,亦是書畫裝裱行家,自然會辦的妥當。
這時王紹清帶了預先備好的禮物,同趙劍飛陸輝張連營三位師兄弟,已奔赴王屋山,去看望接回穀老英雄及師祖王屋鶴翁。還不忘了先趕到洛陽,去看望呂蒙正老相爺,當聽說了邊關如今呈現安詳平和之象,還隨白誌遠到了趟遼邦北地壩上草原,購得了不少良馬時,更加麵現興奮之色。於是道:“吾任相多年,就盼著這一天呐!那榷場若設的好,兩國通商貿易順暢,邊關就可安定平穩。不僅可抵消歲幣支出,自稅可支,且還能從中獲利,增添國庫收入,一舉兩得,實為劃算。但願兩國遵守不誤,便可長治久安,大宋興盛之景象,將指日可待!”幾人聽了也是高興。果然後來邊貿稅收,確遠超歲幣數倍之額,可見呂老相爺判斷無誤,也是其多年執政中,精道謀算的結果。
王紹清等略待了一兩日後,便趕到了王屋山下,見到了穀雲川老英雄和師祖,也是稍顯安然寂寞,冷清度日,吃穿倒是不缺。大家見麵後,穀老英雄將這三位徒兒逐一介紹,說明如今均為邊關將軍,當是有些權勢,便好照顧生計,王屋鶴翁自是高興。但聽說是來接他們倆前輩到北地,卻是有些猶豫,穀老英雄便道:“去那邊雖不如此地熟悉,但卻有諸多好處,一是有老友藥師照應,得個病災可即治愈,不會耽擱延誤。二是能見到很多後生晚輩,甚為熱鬧,多有徒孫媳婦們照料,自會安然長壽。三是還可見到那師叔的高徒,如今或也要回到閨女身邊。四是還要給這小徒辦婚事,也是師門興旺的喜慶。若是實在住不慣,還可讓他們送回來即可!”王屋鶴翁聽後,頓覺有理,於是答應隨去,稍做準備後,大夥便起行返回邊城。
當大家擁簇著王屋鶴翁,和穀雲川所坐的騾馬轎車,到達常山古郡大院時,自有韓藥師帶多人前來迎接,極為隆重,使那老鶴翁深受感動。稍住幾日,都是好酒好菜伺候,如同敬大人物似的,但畢竟是年事已高,不能像年輕人一般,並不喜這都市繁華,卻願過山中清靜生活。於是便由穀雲川和韓藥師陪同,領到柳林屯酒坊看過後,即送到隱龍穀居住,倒是與金華禪師說的來,有些樂不思蜀的感覺。在這當頭,白誌遠與王紹清正在緊鑼密鼓,忙著籌辦張連營和紫荊姑娘的婚事,也是聯係了遼國木軍帥,使其尋機討得了出使宋朝的美差。可帶同公主孩子,去宋朝京都看望佘老太君,順便遊玩購物,帶回孝敬娘親,蕭太後自是照顧首肯,卻在邊關借機視察榷場之情,也就可兼顧參加紫荊姑娘的婚禮,一舉兩利,自是樂事。
於是木軍帥安排尹鋒將軍帶夫人,也來定州榷場相會,順便看望女兒,參加紫荊姑娘的婚嫁。白誌遠王紹清同穀老英雄商議好,就在那古郡大院舉辦婚典,省了在府城內太過招搖,也告知了楊延昭大帥等,木軍帥同尹鋒將軍夫婦,這時也來到了真定府城。暫住在客館中,同白誌遠王紹清及張連營見了麵,對這位神鞭將軍女婿頗為滿意,還專去拜見了穀老英雄和韓藥師,共同商議好逐項議程,自是要將此事辦的妥帖無誤。到了婚期之日,各路賓客齊至,楊延昭大帥特意帶同其子楊宗保,和陸輝夫婦到來,並與木軍帥尹鋒將軍等親朋見麵,婚禮自有王紹清主持,辦得很是排場熱鬧,也是大家聚會的好機會。喜宴上互相敬酒,好不歡悅非常,婚後過了數日,張連營便回到軍營供職,那紫荊喜覺光彩榮耀,便又回到思凡師傅身邊。
時過不久,白誌遠便在隱龍穀中,為郭劍恒郭劍嵩郭劍華三位劍俠,舉辦了婚禮,算是對太嶽老道長的回報,和對忠誠下屬的慰勉。屆時,那雲霄道長和妙虛道長也回到天台山,重整了上下道觀,也是其師兄白天印到了師傅身邊,才能脫身回到女兒近前,可時常看望照應。隨後白誌遠同兩家商議,便在隱龍穀中辦了個簡單熱鬧的婚禮,便與那思凡圓了房,了結了兩家老人的心願,也算是自己家事的一個圓滿。
不久聽說西夏侵邊,楊宗保和陸輝夫婦便率軍,都被調往西部邊陲抗敵,也是為互相關照,自是楊延昭有意安排,多年後締結盟約才得返回。楊大帥為守邊關嘔心瀝血,遵守盟約不可再建城隍營壘,隻好派甄富等人,前往張壁古堡探學洞技後,在三關之地,暗修了不少地下兵道。直到千年後重新發現,有些地段還完好無損,開辟為旅遊資源,這些都是後話。白誌遠在諸事安排妥當後,在個春暖花開的時節,便召集王紹清等商議,準備攜了夫人孩童,一路向南沿商路行進,穿過黃河長江,直達衡陽去遊覽南嶽衡山。也算結了遊遍五嶽神山的心願,實現呂蒙正相爺謂囑之意,在這華夏神州大地上,去行走萬裏路的遠標。
王紹清及家眷自是欣然響應,跟隨前往可省卻路費,又有人沿途照應,當是一次喜悅愜意旅行。此時那柳絮飛夫人生一女,聰麗可愛,與白誌遠嬌兒正如金童玉女,時常在一起玩耍,備受眾人喜愛。肖霞夫人孕難駐胎,卻也心下著急,韓藥師正付藥調治,不久自會保定。屆時寧真已被任命為東家輔理,自可處置商道事務,也是井井有條,齊誌遠老先生肩擔賬目總管,屬下無不聽命。於是備好了車馬用品,跟了十數位隨從護衛兄弟,均是錦衣俊騎,刀劍盡掩,笑迎朝陽,越河過江,一路浩浩蕩蕩,直奔南嶽衡山而去。
這正是:燕趙大地多維艱,
狼煙烽火時飛燃。
英雄豪傑亂世湧,
各領風騷青史傳。
非為好勇嗜黷武,
慨歎何奈勢竟然。
誰人不願河山麗,
詛咒征塵遮蒼寰。
終篇詩語:
蓋聞時勢造英雄,欣逢旺世處清平。
腥風血雨未經曆,狂飆雲湧卻見曾。
回望今生奮搏路,未免慨歎艱勵恒。
嘔心瀝血八九載,預思蘊謀十年逢。
意抒鴻誌華章顯,立願遂想少齡童。
隱覺書寫為長趣,幼時已顯喜讀萌。
作業功課時為範,語句內煉見功能。
本欲奮學知識壘,卻遭****師校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