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的投機智慧40(1 / 3)

第五部分打破常規 案例1·最佳拍檔

羅傑斯是索羅斯的最佳拍檔,他們的合作曾被人們譽為“華爾街雙子星”。

羅傑斯曾經就讀英國劍橋大學,飽學政治、哲學和經濟學。羅傑斯在索羅斯的印象中表現是:

一個親英分子和自詡的哲學家。而羅傑斯在其三年的服兵役期間,就獲得了炒股專家的聲譽,最後他甚至掌管了他上司的股票業務。

羅傑斯在1968年在華爾街貝奇公司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而在股票市場開始從事商業活動羅傑斯靠的僅僅是600美元的本錢。此後的兩年,他進入了愛霍德·布雷徹爾德公司工作,而在那個時候,新的經紀業條例實施,索羅斯或羅傑斯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從公司的股票經營中獲得好處,雖然愛霍德·布雷徹爾德公司想方設法挽留他們,但索羅斯和羅傑斯都很想成為獨立經營的投資者,他們毅然辭職並建起了屬於自己的公司。

索羅斯和羅傑斯絕佳的默契配合,令他們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中沒有失敗過。根據記錄:

在1973年和1974年,一些大機構都失利得非常明顯,他們手上持有的股票價格被削減了一半。然而,與此同時的索羅斯公司卻出現了奇跡,1973年贏利8.4%,1974年贏利17.5%。到了1978年,公司贏利55.1%,資產達1.03億美元。1979年,贏利59.1%,資產上升為1.78億美元。索羅斯的基金公司以量子般的速度前進。

1981年的大失敗之後,羅傑斯離他而去,他迫切需要尋找能夠幫助他的新合夥人。於是,馬龜茲成為索羅斯的最新拍檔。

但慢慢地,馬龜茲認為,索羅斯“總是在尋找薄弱部位,總是試圖找出你工作的失誤”。當然索羅斯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馬龜茲更好地工作,為公司帶來更大的利益,但索羅斯忘記了馬龜茲也是一個獨立而有著自己思想的人。剛開始的時候索羅斯隻是偶爾到辦公室扮演一位地位顯赫的主人的話,到了最後,馬龜茲傷透了腦筋,漸漸感到索羅斯不可理喻,“因為你感覺到總是在作第二次猜測,你不得不經常忍受專家來找碴子。我不應該說找碴,隻不過是挑剔,經常吹毛求疵,不久之後,令人厭倦,十分乏味”。

“曾幾何時,你做事情隻能嚴格按照你對他意圖的領會去做,他甚至會走過來像老師對學生那樣跟你談話。他會說‘這一點你不理解,這不是我的意思’,然後,你得整個地打亂計劃,因為你認為你完全領會了他的意思。”

“他很容易發脾氣。他注視你的時候,仿佛他的眼睛能穿透一切,你好像站在激光槍下。他可以直接看透你。他希望你時常伴他左右,但他從不認為你會得出什麼正確結論,他隻不過容忍你而已,就好像你是一個小孩子。”

同時,與索羅斯這樣一個經濟學天才共事,往往會被其極具智慧的冒險投資方式所迷惑。“他在能力知識方麵都處於支配地位,如果你被嚇倒了,你隻知道說是,很顯然,這對他沒有任何好處,同樣的,對你自己也沒有任何好處。”馬龜茲說。

索羅斯和馬龜茲的合作,使公司在1983年的收益達到近3.9億美元,淨增近7600萬美元。

到了1984年,那是索羅斯與馬龜茲合作的最後一年。索羅斯決定在他的公司管理層進行換血,宣布了他準備另雇兩個人的設想。對索羅斯來說,擁有四個或五個行家的組織是最理想的,因為深層次的規律不會掌握在隻有一兩個人的公司裏。馬龜茲甘願離開。

索羅斯在宣布了他準備另雇兩個人的設想後,曾要求他的10個外圍分公司的經理向他推薦人選,以補充新鮮血液。那個時候,有一個名叫阿蘭·拉裴爾的人進入了索羅斯的視線。

“我是他的第一個候選對象。”拉裴爾說。

拉裴爾的輝煌經曆是,從1980年到1984年,拉裴爾都在愛霍德·布雷徹爾德公司掌管研究工作,並於1992年12月又回到了布雷徹爾德公司,擔任高級副總裁、全球戰略主管,以及高級業務經理。而索羅斯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也曾在這家公司工作過。

索羅斯在1984年8月上旬決定把拉裴爾挖出來。索羅斯與拉裴爾雖然從未謀麵,但拉裴爾卻久聞索羅斯的大名。拉裴爾接到了索羅斯的幾個外圍公司經理打來的電話,告訴拉裴爾他們已經向索羅斯推薦了他,因為他從事全球經濟研究這一領域,使他作為第二號人物的候選人進入索羅斯的公司。

拉裴爾回憶說,那是“確定無疑的,我們就像一對戀人,結婚之前,先訂婚,然後等到這一年結束。讓我們看看結果會怎樣”。而在幾年以後,拉裴爾說,當時由於某些方麵的原因,他自己都很難理解,當時他為什麼沒有馬上接受這份工作。

“讓我想想,”想起1994年春天那次會議,拉裴爾隻能說,“似乎當時隻有這麼講。”

拉裴爾聽到了別人很多關於喬治·索羅斯的事,別人警告他說“這家夥很尖刻”,“他喜歡攻擊人”。拉裴爾決定容忍喬治·索羅斯的這種缺點,“不必在乎。對於我來說,這是一次機會,我應牢牢把握。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機會”。他走向電話機,接受了這份工作。1984年9月初,拉裴爾簽字就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