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說客(3)(1 / 3)

;

“周元帥,本人劉光第,與一眾友人冒昧來訪,還望將軍海涵。”劉光第向周海濤拱手,康有為鼻孔朝天的站在一旁。

“幸會幸會,周某久仰劉先生大名,敬佩先生清廉自律不事權貴的風骨,隻恨一直無緣相見,今天先生到來,周某算是償了夙願,高興還來不及,哪裏有什麼冒昧不冒昧的。”周海濤臉上掛著溫和的笑容,向劉光第說道。

“元帥太抬舉光第了,實在是不敢當,不敢當啊。”劉光第謙和的擺手道。

“先生謙虛了,不知您身邊這幾位才子高姓大名,還請為周某介紹介紹。”周海濤指著康有為等人說道。

“這位是四川名士楊銳楊侍讀;這幾位是參加今科會試的舉子,這位就是此次公車上書的倡議者,鼎鼎大名的康有為,康南海;這位是福建林旭;江都嚴紹曾;雲南張成濂;康先生的弟子梁啟超;康先生的胞弟康廣仁。”劉光第指著眾人一一介紹道。

“見過周元帥,有禮了。”幾個人隨著劉光第的介紹,與周海濤見禮,隻有康有為冷哼一聲,扭頭向其他地方望去。

“幸會幸會。”周海濤笑容可掬的與他們寒暄著。

“周某軍務繁忙,怠慢諸位才子了,快請裏麵坐。”周海濤做了個請的手勢。

“謝過元帥。”眾人隨著周海濤進到小客廳裏。

“請劉先生上座。”周海濤對劉光第說道。

“劉某無德無能不敢坐此位,還是請廣廈先生坐吧。”劉光第推辭道。

“既然先生不坐,康先生坐也可以。”周海濤笑著對康有為做了個請的手勢。

“哼!”康有為臉色紫漲的重重哼了一聲,徑直走到最靠近大門的一張沙發坐下了。

“既然康先生不想坐,那還是您來坐吧。眾位不要客氣,請坐。來人,上茶。”周海濤對怒容滿麵的康有為視若不見,笑著一把拉住劉光第,親自讓到了座位上。

剩下的六個人向周海濤告了聲罪,按照長幼分別落座,梁啟超坐下前悄悄看了看自己的老師,見康有為正咬著牙臉朝著門外不知在想什麼。

“不知諸位前來見周某有何事?”茶端上來後,周海濤看著這些書生問道。

“此次來見元帥,是想勸元帥您,不要一錯再錯下去了,現在回頭還來得及。”劉光第看著周海濤說道。

“哦~?不知先生這話是何意?周某聽不明白。”周海濤笑眯眯的問道。

“這個······”劉光第沉吟了一下,在心裏組織著措辭。

“公然對抗王師,形同謀反!”康有為臉依舊朝著麼外,聲音冰冷的說道。

“嗬嗬,好大的帽子,不知周某怎麼就謀反了?”周海濤笑著問道。

“你公然占據台灣和遼東,拒不交還朝廷,還趕走了朝廷派來保境安民的兵勇,殺害朝廷命官,挾持我大清屬國,這還不是謀反嗎?”康有為說話時一直保持著那個姿勢。

“康先生脖子扭了嗎?難道你的老師沒有教過你和別人說話時的禮貌嗎?”周海濤看著康有為的樣子,覺得很好笑。

“你···”康有為猛的轉過頭,雙手緊緊的握成拳頭,輕輕的顫抖著。

“原來康先生的脖子沒病啊,”倒叫我白白擔心一場。

“……”康有為氣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隻是惡狠狠的等著周海濤。

“元帥恕罪,廣廈兄的話雖然有點兒無禮,但並不是無的放矢,元帥您的所作所為的確是有點兒···”劉光第怕周海濤與康有為衝突,趕忙向周海濤欠了欠身,接過話茬。

“是嗎?我倒是不覺得,剛才康先生提到了台灣、遼東還有朝鮮,我到時想請問一下,“這三地不是已經割讓給日本了嗎?你們前些日子搞得那個什麼公車上書,不就是為了此事嗎?已經不要的東西,如今我從日本人手中拿了回來,與清廷何幹?”

“這個···這個···這不能算朝廷不要,隻能算被強盜搶去罷了。”劉光第臉露愧色的說道。

“那是李鴻章背主賣國,皇上根本就沒有同意。”康有為拍著沙發的扶手說道。

“沒同意怎麼會昭告天下呢?這件事諸國全都已經知曉了,難道是所有人都聽錯了嗎?”周海濤笑著質問道。

“那是李鴻章與朝中的一幫奸佞弄權欺君,不能算數。”康有為激動的反駁道。

“那份和約已經天下皆知,我就不信沒有朝廷的允許,李鴻章就敢擅自做主。”周海濤一臉嘲諷的搖頭道。

“胡說,我···你···”康有為一下蹦了起來。

“廣廈兄請安坐。”劉光第向康有為說道,然後轉頭看著周海濤,“遼東、台灣和朝鮮先不說,元帥幾天前占領奉天和錦州之舉,與謀反無異啊?”

“有人想搶我和弟兄們用血換回的東西,我當然要給他一個教訓,挑釁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周海濤悻悻的說道。

“元帥的祖先也是我大清子民,難道沒聽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這句話嗎?朝廷一時大意,讓日本占了一些便宜,凡我大清之人,都該思量如何為朝廷出力,為聖上分憂。元帥兵強馬壯,擊敗頑敵奪回國土,就該讓這些土地重歸我大清版圖,然後上表朝廷請派大員前來接收,如此世人皆會稱讚元帥忠義,皇上也一定會下旨嘉獎,封賞元帥及麾下有功將士。以元帥之功勞,封侯是跑不了的,拜個總督,替朝廷管理一兩省之地應該也沒什麼問題。現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際,聖上求賢若渴,憑元帥之能力,聖上必定依為股肱。”劉光第向康有為使了個眼色,搶在他開口之前說到。

“劉先生是忠厚之人,別人未必都與先生一樣,去世的左季高,在家賦閑的劉省三,還有現在台灣的劉淵亭就是前車之鑒,漢人掌握軍權,那些滿人如何能放心。”周海濤冷笑著說道。

“元帥謬讚,光第愧不敢當,天下君子何其多,光第遠遠不及。左大人、劉大人有功於國,卻被奸臣陷害,實是我大清之恥,聖上親政後也常常提及,惋惜不已。聖上不止一次說過,如左大人、劉大人等能臣勇將在朝,我大清何至於被小小倭人逼至如此地步。正是因為這樣,才有前些日子,我等都察院上書之舉,才有聖上欲行革新之議,聖上欲效西洋諸國君主立憲之國體,學習日本之維新,歸政於上,立議會,興工業,練強軍,辦新學,革除積弊變法圖強,使我大清恢複天朝盛況。軍權乃國之重器,天下安定的根本,今後自然該由聖上親掌,斷不可向如今這樣由各地督撫自領。”劉光第誠懇的對周海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