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麵講,電視劇藝術學方法論的本體內涵將是電視劇藝術本性的展開,當然也就意味著,任何不符合電視劇藝術本性的研究,都將有悖於科學形態,而成為不科學的研究,無效的研究。
接下來,我要指出,我說電視劇藝術學方法論的本體內涵是電視劇藝術本性的展開,隻是從抽象的意義上說的,而從具體來說,電視劇藝術學方法論的本體內涵,又衍化為電視劇藝術資料學方法、電視劇藝術理論方法、電視劇藝術史方法、電視劇藝術批評方法、電視劇藝術比較研究方法共五種形態。其中,主要是理論、史和批評的三種形態。這是迄今為止世界範圍內傳統的共同的文藝學的分類。
這也就是由電視劇藝術本性推衍出理論框架的問題。這種理論框架,也是電視劇藝術學方法論確立的前提,也是尋求電視劇藝術方法論本體內涵的可靠方法。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國外有影響的文藝理論得到啟示。比如,美國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浪漫派理論和批評的傳統》一書裏提出了文藝理論的四要素:世界、作品、藝術家、觀眾(或聽眾),實際上是規定了研究文學藝術的四種不同的方法。戴維·羅奇的《二十世紀文學評論》對此所作的解釋就是:“就是說,批評家傾向於從其中一種成分中不僅引出他用來解釋判斷作品價值的一些主要標準,而且引出他用來解釋、區別和分析藝術作品的主要範疇……其中三類主要通過作品同世界、聽眾或藝術家的關係來解釋藝術作品。第四類在解釋作品時孤立地考慮作品本身,把它看作一個獨立存在的整體,其意義和價值決定於作品本身而不涉及作品本身以外。”由此,人們便推演出了模仿理論(世界)、實用理論(觀眾或聽眾)、表現理論(藝術家)和客觀理論(作品),並產生了相應的研究方法。
我在上麵所說的理論、史和批評的三種主要形態中,電視劇藝術理論要產生自己的概念、範疇,建立自己的體係,更具有普遍意義。電視劇藝術史,既是電視劇藝術理論的曆史發展部分,又是曆史學範圍內文藝史領域裏電視劇藝術的一門專史,所以也不排斥曆史哲學的指導。電視劇藝術批評則最活躍,最具有現實性,也最需要機智。它麵對不斷湧現的新的電視劇藝術作家、藝術家和作品,以及生生不已的電視劇藝術潮流,最便於發表自己的是非可否揚抑褒貶的意見,最便於總結經驗,就是說,在表現客觀意識的時候,也最便於表現自己的主體意識。這種主體意識和客體意識的正常交融,意味著必然的、豐富的思想增值。而這種增值,既是在為電視劇藝術史積累經驗,也為上升為電視劇藝術理論做積極的準備。在這三個方麵的種種過程裏,電視劇藝術學方法論的科學本體內涵,也就得到了生動的、具體的、豐富的,卻也複雜的展示了。
二、電視劇藝術研究方法擇定的指導原則
在上述抽象的和具體的展示中呈現出來的電視劇藝術學方法論的本體,是由電視劇藝術的諸多因素的綜合形態構成的。
一方麵,是電視劇藝術和外部現實的關係。在這種關係的研究中,社會學方法等等方法是必需的。
又一方麵,是電視劇藝術本體的內部構成的關係。
這後者,包括語言的因素、心理的因素、審美的因素,傳播、接受、再創造的因素,獨創性的因素,等等。
這裏的“語言的因素”指的是畫麵語言的因素,即聲像符號係統構成的畫麵敘事語言和表意語言、畫麵造型語言的因素,是一種知性的獨立的研究。其中,聲像符號的單元畫麵組合與意群的關係,又可以轉化為形象研究、風格研究以至獨立的修辭方式研究;蒙太奇思維和技巧,可以呈現為畫麵語言的語法研究;畫麵造型、畫麵組合整體、蒙太奇的邏輯組合、長鏡頭敘事和抒情,可以演繹為敘事視角、敘事結構等謀篇布局的章法的研究。在這一類的研究裏,“形式主義”、“新批評”、原型批評、現象學、闡釋學、結構主義,以至於自然科學的方法,是必需的。
這裏的心理的因素指的是,其一,電視劇藝術既表現客觀社會生活中現實人物或曆史人物的心理,也表現劇作策劃人、作家、導演、演員等創作主體的心理,也可以說是主體心理撞擊的產物。這裏就有大量的心理現象。其二,電視劇藝術作品的發生,或創作,其中的非自覺性所導致的多重心理結構,靈感等複雜的心理內涵,以及無時無處不在的審美心理機製,又是不容忽視的心理現象。其三,電視劇藝術作品,除了形象性,情感性也十分重要。而情感,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現象。其四,電視劇藝術作品的情感性,要求觀眾在觀看時必須有一種對於情感的敏感性,不然,觀眾就不能進入理解的領域,乃至不能進一步參與作品創作,最後完成作品的創作。這還是心理情緒的問題。由此看來,要是沒有廣泛的心理學的方法,我們根本就不可能研究電視劇藝術。
這裏的審美的因素指的是,作為一種新興的審美的社會意識形態,電視劇藝術作品是人類對社會生活的審美的把握,是按照美的規律創作的。由此,諸多的美學方法的引進,又可以使我們多了一個研究電視劇藝術的維度。
這裏的傳播、接受、再創造的因素,指的是電視劇藝術作品經由電視台播出或錄像帶、光盤傳播,吸引觀眾接受並參與再創造的過程,其間的傳播、接受、再創造的情景,是必須藉著傳播學的方法、接受美學的方法才能加以研究的。
這裏的獨創性因素,指的是電視劇藝術中一切成功的作品的首要標誌。電視劇藝術研究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發現作品的獨創性因素,發現那些表現了獨創性的藝術才子——從策劃、編劇到導演、演員和一切造型藝術工作者中的佼佼者,這種發現的邏輯,也就是方法。
這樣的方法論,任務是什麼?
電視劇藝術方法論的首要任務,是證明並引導研究電視劇藝術的思維方法的變革,使之適應電視劇藝術的發展。
迄今為止,我們仍然認定,電視劇藝術的發展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過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現代高科技的發展雖然有可能改變它的某些品性,但還不足以改變它的本性,而使電視劇藝術變得不再是電視劇藝術。在這個生機勃勃的發展過程裏,我們要深化對電視劇藝術的認識,就一定要借助於思維的深化。而思維的深化,正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早在本世紀60年代,吉爾福德就提出了發散性思維向聚合性思維跨越的主張,德·波諾就提出了直達思維與旁通思維的區分的論斷。發散性思維是尋求多種可能性的思維方法,旁通思維是對思維空間進行重新構建的活動,用德·波諾的話來說,“旁通思維要對各種事物提出新看法。”我們研究電視劇藝術,在進行聚合性思維、直達性思維的同時,還應該更多地進行發散性思維、旁通思維,大大擴展我們的思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