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布萊希特兄弟:挑戰沃爾瑪的“窮人” 嚴格控製商品品種的數量
與沃爾瑪擁有15萬種豐富的產品相對應的是,在阿爾迪,你最多能看到的商品品種不會超過750種,而在南阿爾迪連鎖超市裏所供應的商品品種更是局限於600種以內。
這是兩種幾近相對的發展思路。在沃爾瑪看來,他要做到的是:提供給消費者盡可能多的選擇,以此大大增加消費者購買的概率,從而保證市場擁有最大的交易機會。但阿爾迪卻認為,他隻需要提供一種選擇,而你能做的就是決定你要買多少!
這個有趣做法的由來是這樣的:在20世紀50年代公司剛起步時,供貨單上隻能提供為數不多的商品,就當時的條件而言,一切從簡才能保證下一步的發展。
阿爾布萊希特兄弟本打算逐步豐富商品種類。但後來並沒有這樣做,他們回憶說:因為我們發現,供應商品的品種少,反而使得我們的零售額上升,並且,與同類的食品連鎖店相比,這樣做的經營成本要低得多。
現在,阿爾迪連鎖超市單個商品年均銷售額達到3000萬歐元,世界第一零售企業沃爾瑪該數據隻有150萬歐元,僅為阿爾迪的1/20,而後者的年營業額幾乎是阿爾迪的6倍。
嚴格控製品種數量另外的好處是:有利於控製商品質量,因為商品品種越少,不合格的商品可能就越少;另一方麵,總供應商品品種的數量少,單個商品的年銷售額大,可以利用擴大采購量來大幅度降低采購成本。阿爾迪與供應商簽訂的每份合同金額不少於50萬歐元,大部分合同期限是10年,實惠的進貨價格得以長期保持。
由於這些緣故,所以阿爾迪的商品總處於一種快速流通的狀態,再加上適當的措施,促成了阿爾迪公司的銷售奇跡。據阿爾迪的員工說,有的商品第一天就會全部賣光。也因為這個緣故,很多的中小企業都非常願意成為阿爾迪公司的生產企業。在德國流傳著這麼一句翻版的諺語,或許是對這種情況最好的解釋:“爭奪阿爾迪的長期供貨合同,如同爭取德國足球甲級聯賽資格一樣難,而被阿爾迪拋棄則比被老婆背叛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