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未雨綢繆之二(2 / 2)

萬曆一笑,道:“秦檜之罪不在主和,而在於主和後執掌朝政多年,排斥異己,貪贓枉法,苟且偷安,不思恢複!”

安歧想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寒光,說道:“比照曆史,人性甚惡,為了自身利益,是無所不為的。陛下的顧慮,臣以為是大有可能的。陛下應當早作準備,這份條約還是不宜公開。”畢竟沒有長盛不衰的國度,做些預防總是好的。

“不,不僅要公開,朕還要向大臣們具體的分析一下條約的內容。”萬曆說道,和陳安的一席話,更加堅定了他的決心。“朕要讓他們知道,通過這個條約,大明得到了什麼樣的好處,又是怎樣得到這些好處的!要讓他們知道哪些權益是應該堅決維持的,哪些權益是可以通融的,應該爭取什麼樣的權力,又該怎樣保護大明的利益!”

“而且,朕所講的話,還要通過邸報傳達到國家的每一個縣去,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一件事,明白是怎樣一回事。特別是將武堂和致德公學的學生,更要讓他們明白。”萬曆繼續說道,他時時有一種迫切的希望,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協助自己完成偉大的事業;他們有著開明的態度,忠貞的品質,傑出的才幹。如今,萬曆身邊的親信以及派遣出去的人手,雖然稱得上英才,但人數實在太少了。特別是對一個龐大的帝國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另外一方麵,帝國雖然疆域遼闊,人口眾多,但是在現在的通信條件下,它們不是一個聯係緊密的整體,而是一個大的拚盤,去掉任何一塊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萬曆相信,帝國境內還有很多人不知道發生在年初的蒙古大捷,知道了也不關心,沒有切身利害時他們漠然對待;如果蒙古人打入中原,他們就準備香案迎接,隻有當切身利益受到重大損害的時候,他們才有可能反抗。

近代意思上的國家民族還遠遠沒有形成。而要在近代世界立足,國家民族觀念是不可缺少的。將中華傳統的天下觀念轉變成國家民族觀念,將國民腦海中的朝代換成國家,將原本的文化民族的觀念繼續加強,化臣民為公民,是萬曆的任務。每一個人都有他的責任,比如秦檜的責任在於恢複中原。

利用皇帝來完成這一任務,也許是可笑的,但卻是唯一的辦法。

萬曆十年六月,萬曆登基十周年的那一日,在莊嚴宏偉的奉天殿,萬曆皇帝親自向大臣們講解了《租借澳門章程》,解答了大臣的疑問——皇帝金口禦言,大臣也不敢十分據理力爭。隨後《章程》得到通過,以內閣首輔的名義正式批準了《章程》,產生法律效應。

其講義和問答,被編成邸報,由四通八達的驛站傳送四方。這就是曆史上的“條約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