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科技有哪三大趨勢?(2 / 2)

另外,CAD的應用領域也更加廣泛。由於GPS等計算機新技術的出現和立體造型技術、數字地模技術的日趨成熟,計算機在施工過程中的應用更加普及,人們可以借助三維CAD技術進行施工組織設計、重物起吊模擬、結合GPS進行施工過程監控等。

4.道路檢測技術取得突破

國外道路養護的信息管理係統起步較早,在許多國家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道路養護管理係統,如路麵養護管理係統、橋梁養護管理係統等。這些係統的建立有效地保證了科學合理的養護。但是,這些係統由於數據采集手段較為落後,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耗資巨大,而且也影響數據的時效。為此,各國針對道路檢測技術開展了深入研究,並已有所突破。

道路檢測技術的總體趨勢是:由人工檢測向自動化檢測技術發展,由破損類檢測向無損類檢測技術發展。在道路檢測過程中,高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如高精度傳感器用於路麵彎沉檢測,雷達技術用於路麵厚度檢測。

由於路麵檢測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對道路質量的監測、評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道路養護更加合理和經濟。

5.智能運輸係統(ITS)方興未艾

智能運輸係統是指利用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形成人、車、路三位一體,從而大大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運輸效率、行車的舒適性及有利於保護道路交通環境係統。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公路交通信息化進程加快,從網絡的普及到計算機軟硬件係統的應用,從各種數據庫的建設到管理係統的完善,從先進的道路控製係統的開發到出行信息服務係統的建立,公路基礎設施,通過信息技術與車輛和駕乘人員連成一體。車輛更是集各種高新技術於一體,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從被動安全技術到主動安全技術,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

ITS的總體目標是使交通管理智能化,使道路用戶出行更加便捷安全,使道路設施最大限度發揮功能,使多種運輸方式銜接更加緊密。由於各國國情不同,各國的ITS發展框架也不一致,但其基本功能主要有:出行信息服務,向道路出行人員提供有關交通信息,到達目的地的信息;導航服務,提供公共交通運行的狀況,為行人提供路線指南等;緊急救助服務,車輛發生事故時提供自動報警,為救援車輛提供路線引導等;車輛安全服務,為駕駛員提供行車環境信息,提供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提出危險警告等;收費服務,實行自動收費,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交通管理自動化,提供交通管製信息,控製最合理的交通量;運輸車輛高效化等。

智能運輸係統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發展最快,各國政府都高度重視。同時,對其市場前景看好,各國的民間科研開發熱情也十分高漲,不惜投入巨資。這也從一個側麵反映出未來交通運輸發展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