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4日至2006年元月29日的半年中,再診11次。其中感冒、咳嗽、流涕共8次,扁桃體發炎合並發熱僅3次,其熱度38℃~39.7℃。
治療:單純感冒症侯群服用荊防敗毒散、沙參麥冬湯、桑菊飲等方劑。扁桃體發炎伴發熱時服用銀翹散加小柴胡湯、柴葛解肌湯等。
2005年7月14日胸片示:肺門淋巴結明顯縮小,已鈣化,故停服INH.2007年元月29日化驗:PPD(++),PHA10mm。發育營養已趕上6歲女孩水平,體質明顯增強,已不大感冒,遺尿症基本治愈。結核性淋巴結炎也基本治愈。
【例22】
崔雲蔚男5個月初診:2000年5月30日
診斷:1)結核性淋巴結炎2)上呼吸道炎3)消化不良。
現病史:患兒在嬰兒時期經常生病,不是感冒咳嗽就是腹瀉不止。從2000年6月初到12月底在我處
診治16次。主要症狀是腹瀉,消化不良,納呆,盜汗。其次是咳嗽,流涕,低熱。每次有病都在我處診治,服中藥數劑即好轉。2001年全年再診共12次。這1年主要症狀是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腹瀉等消化係統的症狀幾乎不見。這1年僅發熱1次(低熱)。01-06-26再診對發現扁桃體右II°左I°紅。中藥給服荊防敗毒散,桑菊飲,沙參麥冬湯,三拗湯加味等即病愈。這1年發育營養明顯好轉。2002年全年再診共23次。主要症狀是扁桃體發炎。上呼吸道炎。38℃--39℃的發熱僅2次,38℃以下的低熱數次。繼服中藥數劑即愈。
2003年全年再診共11次。主要症狀同2002年。
2004年全年再診共14次。其中扁桃體紅腫II°伴頜下腺腫大者共8次。伴發熱38℃以上者3次,其餘為低熱。中藥以銀翹散,桑菊飲為主,加玄參、麥冬、桔梗、公英、黃芩、地丁等。
2005年全年再診共23次,05-01-20再診:低熱數日,鼻涕多,鼻血少許。體檢:發育營養欠佳,扁桃體II°紅,頜下腺腫大,頸淋巴結花生米大數個。中藥給服桑菊飲加玄參,麥冬,荊防風,五劑。05-01-26再診時:咳嗽少許,麵色蒼黃,消瘦,扁桃體I°紅,頸淋巴結同前。胸片:肺門淋巴結腫大,均無鈣化,化驗:PDD(-),PHA5mm。治療:給服異菸肼(INH)0.2qd,中藥給服補中益氣湯加生脈散,繼服。05-06-29再診:服INH已半年。胸片示:肺門淋巴結部分鈣化。發育營養欠佳.INH改為0.151/d,給服補中益氣丸(湯)82/d。
2006年全年再診僅4次。06-01-24再診:服INH已1年。體檢:麵色紅潤,頸淋巴結明顯縮小,心肺(-),胸片示:肺門淋巴結多個有鈣化點,但邊緣仍模糊,故囑繼服INH0.151/d。
2007年7月18日再診:營養較為改善,頸淋巴結黃豆大,頜下腺縮小。身高正常範圍,體重23kg。胸片示:肺門區有多個鈣化點,未見邊緣模糊的淋巴結。故停服INH,繼服補中益氣丸。
按語:患兒PPD試驗雖然陰性,但PHA隻有5mm,說明細胞免疫欠缺,可導致PDD(-)。多個肺門淋巴結腫大在未鈣化期,故斷定患結核性淋巴結炎活動期,因此較長期(2年)服用INH才使其痊愈
【例23】
劉×女11歲
入院日期;1976年11月16日
出院日期;1976年11月28日
診斷;支氣管擴張伴咯血
現病史;患兒於入院當天上午咯血3次,開始為痰中帶血,後吐全血,每次咯血1~4口,伴輕微咳嗽。經門診X線胸透示;肺紋理增粗,排出結核。立即於1976年11月15日下午收入我院兒科治療。患兒於1973年5月曾因支氣管擴張伴咯血住過我院兒科,3年來平時好咳嗽吐痰,但無咯血。
體檢;T37.6℃,P90,R15,發育一般,營養欠佳。呼吸平,心肺(-),腹軟,肝脾未捫及,上腹區無壓痛。
化驗;WBC8900/mm3,E2%,N72%,L24%,M2%。
治療經過;入院後經西醫治療,即肌注鏈黴素、安絡血、靜注50%葡萄糖內加20%6-氨基已酸10ml每日1次;口服VitK、C等。經過如此治療了8天,除體溫恢複正常外,仍嗆咳而且咯少量血痰多次。因療效不理想改用中醫治療。
中醫辨證論治;患兒素體虛弱,麵色蒼白,脈象沉弱,舌紅無苔,時有潮熱,此乃肺陰虛之證,即陰虛肺燥,治宜滋陰養肺,擬百合固金湯加減方如下;百合9g,白芍12g,當歸6g,生地12g,丹皮9g,藕節15g,白芨9g,蘆根30g,杏仁6g,陳皮6g,麥冬9g,生甘草6g。x4劑。
服本方僅1劑則血痰止,從此無咯血。
11月27日x線胸透示心肺正常。
11月28日出院。
按語:患兒3年前曾患過支氣管擴張伴咯血。3年來平常好咳嗽吐痰,但無咯血。近日又複發而入院。入院後西醫治療不理想,改服中藥治療。中藥僅服4劑即血痰停止未再咯血。由此可見辨證論治的準確性。
方藥當歸、白芍、百合、生地能滋潤肺脈絡;麥冬潤肺生津;蘆根清熱生津;丹皮清熱涼血;白芨、藕節收斂止血;杏仁、陳皮理氣止咳。總之,本方有養陰清熱,潤肺化痰止血的作用。
【例24】
陳xx男2歲
初診;2000年12月19日
診斷;1、嬰幼兒哮喘
2、結核病(肺結核加淋巴結核)
現病史;足月順產,人工喂養。嬰兒期好感冒,感冒後常有吼喘,均在他院診治後緩解,從未來我院診治過。然而於2000年12月19日(2歲)因重感冒伴劇烈咳喘,始至我院兒科中醫門診求治。
體檢;發育營養一般,體溫正常,涕多,吼喘嚴重。舌淡紅苔薄白,咽(-),心(-),雙肺有幹濕性羅音和哮鳴音(++),腹(-)。
治療經過;未用西藥僅用中藥。中藥給服小青龍湯加減;灸麻黃0.6g、炒杏仁3g、桂枝3g、辛夷3g、白芍4.5g、五味子3g、防風4.5g、法半夏3g、僵蠶3g、石膏9g、生薑3片、大棗4枚,灸甘草3g。服5劑
2000年12月24日再診;服前方5劑後咳嗽少許,吼喘止,肺部無幹濕性羅音和哮鳴音。中藥給服玉平風加神秘湯;灸黃芪6g、炒白術6g、防風4.5g、灸麻黃0.8g、炒杏仁3g、蘇葉6g、厚樸3g、柴胡3g、陳皮3g、繼服2周。
2001年1月8日到2002年11月25日再診共7次。其中普通感冒加輕度吼喘有5次;吼喘較明顯著隻有2次,用方為小青龍湯加過敏煎。(本方不但治喘而且抗過敏,因此大幅度地提高免疫力)。
2003年7月2日到2003年12月24日的5個多月中診治13次,其中感冒伴輕度吼喘有9次,較明顯的吼喘4次,治療同前。
2004年1月6日到2004年10月22日的10個月中再診治共22次,其中普通感冒15次,感冒伴輕度吼喘6次,明顯吼喘者1次,治療同前。
2005年元月初到5月為來再診。6月初到8月底因感冒伴較重的吼喘有2次,治療同前。
2006年5月4日到2007年8月29日的15個月中再診共5次。其中感冒伴輕度吼喘4次,另外最後的一次來診目的是家長發現右枕部有一小堆的包塊問是何物?要求搞清楚,以便治療之。經過體檢認為;這一堆包塊是枕後淋巴結,有可能患淋巴結結核,淋巴結呈圓型包塊,其大小的直徑約2.5cm,其表麵凹凸不平,其質甚硬。為此做結核菌抗體化驗,結果呈陽性;又進行了X線的正側位胸片,發現肺門區有多個小鈣化點,其周圍有一片模糊陰影,由此結核病的診斷可成立。治療隻單用異煙肼0.2gqd,囑服用半年以上。同時附中藥給補中益氣湯和玉屏風加減,以補脾胃,增加免疫力。
2008年4月25日再診;發育營養明顯改善,麵色紅潤,神態活躍,這1年來哮喘未再發作。X線側位胸片示;肺門區有多個完全鈣化的斑點。說明結核已基本治愈。故囑停用異煙肼,仍服補中益氣丸。2009年2月6日再診(8);身高130cm,體重30kg。發育營養良好,右側枕部淋巴結有3個均分開,其直徑2~3mm/個。繼服補中益氣丸。
按語;患兒在嬰兒期易感冒常伴吼喘,患兒2歲時患有重感冒伴重度哮喘。剛兩歲時因患重感冒伴重度哮喘時才到我處求治,自2000年12月19日到2007年8月29日的7年8個月中,每次感冒伴哮喘時即來我處求治,從來沒有用過西藥,而給予中醫辨證論治。曾用過小青龍湯、射幹麻黃湯、神秘湯、玉屏風、過敏煎、三子湯、補中益氣湯等方劑,使嬰幼兒哮喘痊愈,另外發現結核後,除單用INH外,沒有再用過其他抗癆藥物,而使其治愈,發育營養明顯改善。使人欣慰。
【例25】
陳××男1歲初診:2002年3月7日
診斷:1)過敏性體質2)嬰兒哮喘
現病史:足月順產,人工喂養。吃牛奶後經常腹瀉,頭麵部出現皮疹較多。感冒、流涕、咳嗽、眼紅、吼喘不斷。對各種抗生素過敏。對室內新油漆、魚蝦過敏。從新生兒期到今1歲,一直用西藥治療,過敏症狀不但不緩解反而加重,尤其哮喘愈來愈重,遂到我院兒科中醫門診求治。
體檢:發育營養欠佳,較瘦,頭發內及麵部均有濕疹樣皮疹。舌紅、苔白厚,眼結膜充血。牙4隻、精神佳、活潑、能說雙字的話。咽紅(+),心(-),肺有幹羅音。腹肝脾(-)。
治療經過:給服射幹麻黃湯加三子、象貝、莪術、川芎。四劑。
2002年3月11再診:訴陣咳,夜間咳重妨礙睡眠。體檢:舌紅苔薄白,咽紅(+),心(-),哮鳴音(+),皮疹同前。治療:給服小青龍湯加過敏煎再加莪術、象貝。四劑。
2002年3月20日再診:咳喘明顯好轉,舌正常,苔薄白,心(-),呼吸粗,無哮鳴音。中藥給服玉屏風加過敏煎。七劑。
2002年4月5日再診:日前吃過可樂和鱔魚較多,又出現幹咳和吼喘。體檢:舌(-),苔薄白,心(-)哮鳴音(+),麵部濕疹樣皮疹已消失。中藥給服小青龍湯加三子、象貝、莪術、地龍。四劑。
2002年4月12日再診:咳輕痰多、涕多,納一般。體檢:舌(-)苔薄白,痰鳴音少許,給服小青龍加三子再加僵蠶、莪術、萊菔子、川芎。五劑。
2002年5月23日再診:發熱數日,體溫38℃~38.6℃。吼喘(+),體檢:舌紅苔白厚,咽紅(+),扁桃體Ⅰ紅,哮鳴音(+)。給服麻杏石甘湯加射幹、防風、僵蠶、葛根、柴胡、黃芩。四劑。
2002年6月3日再診:吼喘停止數日,現咳少許。體檢:舌(-)苔薄白,咽紅(-),心肺(-)。治療:給服三拗湯加玉屏風再加過敏煎和僵蠶、蟬蛻。十劑。
2002年9月27日再診:3個多月來健康,現流涕多2天,咳少許,喘(-)。體檢:咽紅(+),舌(-)苔薄白,心肺(-)。給服玉屏風加過敏煎七劑。
2003年1月3日再診:3個月來有6次感冒。其中有2次發熱,T38℃±。咳輕,無吼喘,體質明顯改善。此次因吃魚蝦較多而引起吼喘。哮鳴音(+)。給服射幹麻黃湯加三子再加荊防風、象貝。五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