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白陽的道,是一條艱辛的道,注定成就一個偉大的人。
“先生有如此情艸,燕漓豈敢自珍?”燕漓道,“先生負傷多年,想必已有深刻體悟。”
展白陽答道:“魔氣之難纏,在於其不斷吞噬生機,自行壯大。吾雖以功體壓製,每曰強行逼出,但魔氣在削弱同時也吞噬壯大,故臥榻多年,仍不能解。”
“哈。”燕漓笑道,“剛剛先生還責怪燕漓試探,一轉眼先生便來試探我了。先生之傷難以醫治,非在於魔氣之頑固難纏,而在於它與先生的浩然正氣功體自成金水相生之相,讓先生之浩氣,成了魔頭之滋養,故而蹉跎經年。若非先生心境高深,壯誌高潔如明鏡,早已被魔氣侵染了!”
展白陽聞言麵露訝色,凝眉道:“大師眼力高明,儒門浩氣確實易被魔氣侵染,非修為高深者難以抵抗。然金水相生之說,卻是首次聽聞,尚請大師解惑。”
“先生應該知曉五德始終之說。”燕漓道。
五德始終說,乃是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為根基,代表五種德運,相生相克,相互取代,在天地間輪回運轉不休。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囊括天地間一切奧妙。
“略知一二。”展白陽答道,“此說囊括五行生克之變化,融彙天人合一之玄妙,解說曆代王朝之興衰。然白陽魯鈍,始終不能參透。”
此非謙虛之言。五德始終說,聽上去像模像樣,但真對應到各個朝代,卻難以自圓其說,其解釋頗具神棍風骨。
以地球為例,按照五德始終說創始者鄒衍的說法,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水克火,故秦克周成就水德。而這個說到漢朝就亂套了,怎麼解釋都有牽強附會之感。
可是要說它不對,完全是神棍的大忽悠,又似乎很有道理,否則怎會被曆代高人掛在嘴上,傳承下來。
在異界也是一樣。
五德始終說高高在上,卻經常出錯。後輩學者隻能解釋為自己魯鈍,參不透先賢之高妙!
然而,燕漓的下一句話,卻讓此說徹底變調。
“儒學便是金德。”燕漓道。
展白陽聞言麵色微變,雙眉緊蹙,一言不發,靜聽燕漓解釋。
“儒家之要義在於仁。仁者,愛人。欲愛人,必從禮。故禮樂之道乃是儒門之基石。”燕漓解釋道,“禮者,理也,乃是大地之紋章,呈金從地出之象,故五行屬金。人道之禮法,乃是天地之綱常,千萬年而不改,蘊含金姓不壞之意。故儒門之浩氣,乃是金相之威儀。”
這番話解釋得簡要,但展白陽學識高深,自然能聽懂。
從訓詁學上來說,如果兩個字讀同一個音,就可以用同一個意思來解釋。畢竟在上古之時,古人的語言遠沒有現在豐富,而文字是記錄聲音的手段,所以同音往往同義。
禮與理,兩個字同音。所以,祭祀之禮法,通於天地之道理。這也是儒門立教之根基。
而“理”字,也是經過變遷的。其本意乃是“紋理”,正是大地的花紋,代表天地規律法則,呈“金從地出”之象。
同時,“紋理”二字的絞絲旁與王字旁都是字形衍化中後添加的,其本字就是文章的“文”與表裏的“裏”。
從這個角度上說,文章其實就是紋章。《周易》坤卦六三說:含章,可貞。就是這個意思。而這一句,也可以從側麵證明儒家學說由土生金,居於金德的說法。
“金德由地而生,入水而藏。故儒家之修行,必取乎中正,若退一步則失之於庸碌,好似頑石之不靈;若進一步則折之於剛毅,成為禍世之魔頭。”燕漓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