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青和楊漢初坐著手扶拖拉機從河溪鎮出發,不出三裏路進入了山區,地勢開始陡峻起來,路麵盡是坑坑窪窪極不好走。路兩旁的山也越來越高,手扶拖拉機在山路上費力的慢慢前移,車的煙囪不斷的吐出黑色的濃煙。
手扶拖拉機上是裝的化肥,鐵青和楊漢初是坐在手扶拖拉機的前麵工具箱上的,手扶拖拉機的方向盤不是現在很普遍的盤式,而是象一根樹叉,司機就是兩隻手各抓住一根樹叉,左右擺動來控製這種車的方向的。這種老式的手扶拖拉機的工具箱兩邊焊了扶手,所以適合坐人,一般情況下坐二三個人都是不成問題的。
由於滿滿一車化肥,車走得特別的慢,有好幾個上坡都是鐵青和楊漢初下車之後,用勁推車才上坡的。所以鐵青在路上推車時說“不知道是車沾了我們倆的便宜還是我們倆個沾了車的便宜”。楊漢初低聲叫鐵青少說了幾句,因為這樣會得罪司機,本來搭司機的便車,卻這麼說話,司機聽到了肯定不舒服,就說了一句“各取所需,各取所需”。司機坐在前麵的駕駛室裏,“嘿嘿”的笑,說:“什麼各取所需?我看是狼狽為奸符合現實情況一些。狼和狽拚命合作才能達到目的,你們看是不是?”
楊漢初和鐵青都被司機這句話說笑了,說道:“還真有狼狽為奸的意味在裏頭。”
手扶拖拉機開到金雞山村的村部,司機停了車,對楊漢初和鐵青說:“船到碼頭車對站了,我要下化肥了,你們到哪兒去的?”
楊漢初說:“感謝你了,師傅,我們來隨便走走的,你就忙你的事吧。”說完,楊漢初在村部一小商店裏借了一輛自行車,自己騎上,然後叫鐵青搭在後麵的車架上。
楊漢初對鐵青說:“現在到中午了,先到我家裏去,吃完中飯後再到成功殿去也不遲。”
鐵青聽了,說了聲“要的”。鐵青心裏清楚現在到成功殿去,是太早了一點。佛陀在七天之前吩咐他“七天之後的日落時分到成就殿”,如果去早了,肯定是不行的。想到這裏,鐵青心裏還起了一個疑團,現在要去是地方叫成功殿,是不是佛陀所講的成就殿呢?
“楊大哥,還有不有一個叫成就殿的地方?”鐵青覺得這個問題一定要搞清楚。
“成功殿就是成就殿,成就殿是原來的名兒,後來人們講多了,就講訛了,以訛傳訛,說成了成功殿。因為當地人覺得成功二字順口一些,也容易理解一些。”
“哦,原來如此。”鐵青心裏一疑團散了。
沒有多大一會,楊漢初在一農舍前停了下來,鐵青也跳下自行車。
“這就是我家。”楊漢初對鐵青說。
鐵青打量了一下楊漢初的房子,這是一個三間紅磚瓦屋,在農村裏是十分普遍的房子,不顯得特別,房屋的前麵是一口小水塘,小水塘邊長著五六根垂楊柳。屋後則是一座小山,山上長滿了油茶樹,在眾多油茶樹中間,還不時夾雜著幾根馬尾鬆。依山傍水,風景不錯啊。
鐵青隨楊漢初進了屋。
“坐吧,我去喊你嫂子回來做飯吃。”之後楊漢初就出去了。沒有多大一會,楊漢初回來了,身後還有三個人跟著來了。楊漢初先將鐵青介紹了,然後又將三人一一向鐵青進行了介紹。他先將身邊的一位老者介紹說:“這是我的父親,在村裏做了三十多年的幹部,現在還任村支部書記。”之後將母親也介紹了,鐵青趕緊上前向兩位老人問好。
鐵青看了看站在旁邊的一名中年婦女說:“楊大哥,這位就不用介紹了,肯定是嫂夫人吧?”
楊漢初說:“是的,你的眼力還好,猜對了,這就是你嫂子。”
楊漢初叫妻子去做飯,妻子應聲進了廚房,楊漢初的母親也進了廚房去幫忙。
楊漢初的父親搬了一把木背椅說:“外麵好太陽,暖和得很,我們到禾場裏曬太陽,扯哈白話吧?”
“要得,要得。”鐵青附和著說,之後也和楊漢初各搬了一把木背椅子。三人坐在禾場裏,邊曬太陽,邊聊天。
“楊支書,你可是這裏的老人了,我想向你問個事情?”鐵青向楊漢初的父親問道。
“小鐵,你就莫動嘴就講官話了,既然你能夠到我家裏做客,那我們就是一家人了,你就叫我楊老伯吧。”楊老支書對鐵青說。
“好的,楊伯。”鐵青說,“我和一個人有個約會,就是今天日落時分,我要到金雞嶺的成功殿去會一個人。”
“金雞山離我家不遠,翻過我家屋後的小山再走二裏山路就到了金雞嶺的山腳,從山腳走到山頂的成功殿還有二裏路的樣子,金雞嶺白天都顯得陰森森的,傍晚時分尤其恐怖。你有什麼事,偏要到日落時分去,吃完飯之後,我就叫你楊大哥陪你去,下午三四點鍾就可以回來。”楊老伯建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