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歇爾計劃促進了西歐的經濟複興,推動了西歐的經濟聯合,馬歇爾本人因此榮獲1953年諾貝爾和平獎。
蘇聯對馬歇爾計劃迅速作出反應,1947年夏與東歐國家分別簽訂貿易協定,同年9月又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宣稱世界上已經形成帝國主義反民主陣營和反帝民主陣營。
兩大陣營的“冷戰”格局就這樣正式形成了。
聯合國的建立
聯合國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組織,是當今世界上代表性最廣、影響力最強、規模性最大的國際組織,在當代國際事務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成立,總部在美國的紐約。目前,聯合國共有190多個會員國。聯合國是在反法西斯聯盟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普遍性的國際組織。它的建立,不僅反映了世界人民愛好和平的共同願望。也是當代國際關係上最具有深遠影響的事件之一。
1943年10月30日,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結束時,中、蘇、美、英四國共同發表聲明,第一次正式提出建立聯合國的問題。1944年7月18日,中、蘇、美、英在華盛頓近郊的敦巴頓橡樹園舉行會議,草擬聯合國憲章。會議通過了《關於建立普遍性國際組織的建議案》,基本上勾畫了聯合國的藍圖。1945年4月25日,聯合國成立大會在舊金山舉行,出席會議的有50個國家的代表。6月25日,《聯合國憲章》通過。10月24日,憲章正式生效,這一天被定為聯合國日。
根據《聯合國憲章》,聯合國的宗旨是: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係;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的國際問題。為了實現上述宗旨,聯合國本身及其會員國應該遵循的原則是:會員國主權平等;所有會員國都必須遵守憲章規定的義務;各國必須以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各國避免使用武力;聯合國不得幹涉任何國家的內部事務等。
聯合國有六個主要機構。其中,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托管理事會和秘書處設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國際法院設在荷蘭的海牙。
聯合國大會由全體會員國組成,是主要的審議機構,每一會員國享有一個投票權。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接納新會員國、製定聯合國預算等關鍵問題以2/3多數決定通過,其他事項以簡單多數決定通過。大會每年舉行一屆常會,從9月份持續到12月份,如半數以上會員國或安理會提出請求,可舉行特別會議或緊急特別會議。
安全理事會的主要責任是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它在聯合國中居於首要的政治地位。安理會有15個理事國,中國、法國、俄羅斯聯邦、英國和美國為常任理事國,其他10個非常任理事國由大會選舉產生,任期兩年。除關於程序問題的表決外,隻要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投票反對(否決),安理會就無法做出肯定的決定。安理會可采取措施強製執行其決定,並且可以實行經濟製裁或武器禁運。
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是討論國際經濟和社會問題以及擬訂政策建議的中心論壇。它在大會的領導下,討論經濟、人道主義、社會發展、婦女地位、預防犯罪、麻醉藥品以及環境保護等問題,協調聯合國及聯合國係統各組織的經濟和社會工作,在加強國際合作,促進發展方麵發揮著關鍵作用。
托管理事會主要對11個托管領土實行國際監督,並確保采取適當措施促使其自治或獨立。到1994年,所有托管領土都已實現自治或獨立。鑒於其工作已大致完成,托管理事會已修訂議事規則,使其在需要時開會。
國際法院(亦稱世界法院)是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關,由大會和安全理事會聯合選出的15名“獨立法官”組成,負責對國家間的爭端做出裁決。
秘書處根據大會、安全理事會和其他機構的指示,執行聯合國實際事務工作和行政工作。秘書處的首長秘書長,是聯合國的行政首腦,由安理會推薦,大會委派,任期5年,可以連任,主要負責提供通盤行政指導。
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協助解除國際危機、解決長期衝突方麵發揮了重大作用。
但是半個多世紀以來,聯合國經曆了一個艱難的發展過程。戰後初期,聯合國在超級大國的控製和操縱下,一度做過違背世界人民意願的事情。聯合國本身在美、蘇激烈“冷戰”的情況下也幾近癱瘓。看著戰後國際關係中政治力量對比的變化,大量的亞、非、拉新興獨立國家加入了聯合國,使聯合國的局麵發生了積極的演變。它采取了維持和平和人道主義援助的行動,努力防止爆發衝突,為戰後世界的持久和平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