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及噩耗長兄歸,撥亂反正樹新帝(2 / 2)

“這狗賊,還有這狗皇後,若不將他們正法,我於連璽誓不為人。”於連璽起身對連城說道:“走,我們這就進宮為爹娘報仇。”

就這樣於連璽和連城帶著父母的遺體從密室中出來,率軍直*皇宮,吳忠魁生怕於連璽借此機會圖謀造反,但也阻攔不住,隻好私底下懇求連城勸說於連璽莫要做傻事,連城知會其意,應允此番進宮隻針對皇後和劉大鬼,並不會為難皇上,吳忠魁這才放下心來,當下派人回去請趙姨娘一同進宮。

眾人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廝殺,從含元門進入,於連璽吩咐手下去抓劉大鬼和皇後,自己則跟著連城等人一並進了皇帝的寢宮,皇帝見於連璽等人突然闖入,麵帶殺氣,嚇得魂不附體,慌忙問道:“你們,你們想幹什麼?”

於連璽當即率眾人拜倒在地,說道:“陛下莫驚,吾等隻是前來助陛下撥亂反正,重拾政權。”

皇帝明知故問道:“愛卿何出此言?”

“陛下就別裝瘋賣傻了,快些召喚眾臣上朝議事,之後我自會將皇後的種種罪行公諸於世。”於連璽桀驁的說道。

皇帝心知於連璽手握軍權,哪敢不從,當即命人召喚眾臣前來上朝,連城等人挾持著皇帝一起來到了大殿。沒多久眾朝臣陸陸續續的趕了來,頓時大殿之內議論紛紛。一名小將來到於連璽身邊耳語了一番,於連璽便大聲喝道:“大家肅靜,給我把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帶上來。”

隻見得皇後和劉大鬼在一群士兵的押解下進了大殿,眾朝臣皆是驚詫不已。

“你們可知罪?”連城走至皇後和劉大鬼麵前責問道。

“你這大膽賊子,竟敢當著皇上的麵兒向本宮興師問罪,皇上,快下令將這一幹叛賊盡數誅殺,以正視聽。”皇後央求道。

皇帝此番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哪裏還管得了她,再說這皇帝長久受製於皇後,此番見其被擒心下反倒暗暗叫好。

“死到臨頭還敢擺譜,待我先將你的種種罪行公諸於世,再將你碎屍萬段不遲。”連城說罷走向眾臣,將皇後當年如何鴆殺程貴妃,如何將允孝*出宮外,之後又是如何派劉大鬼追殺允孝,迫害武林,鎮壓黎民,屠戮於府,以及其勾結韃虜,挾持皇上,意欲圖謀造反之事全盤托出,加之各種人證物證相佐,皇後竟是毫無辯駁的餘地,最後不得不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承認其種種罪行,頓時間朝堂之內罵聲四起,千夫所指,皆要求將皇後淩遲處死,以順民心。皇後心知自己死到臨頭,但也不想死的那麼難看,索性咬舌自盡死在殿上。

狡兔死,走狗烹。皇後既已斃命,劉大鬼也是在劫難逃,於連璽一聲令下,劉大鬼便被推了出去,隻聽得一聲慘叫,真是普天同慶,大快人心。

皇帝與允孝父子重逢,竟是喜極而泣,加上家中醜事人盡皆知,已是羞愧至極,也早已無心再做這個皇帝,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宣布退位讓賢,至此允孝新皇當立,眾臣俯首跪拜。

連城見奸佞已除,家仇已報,社稷已正,心頭的願望總算得以實現,然而為了這一日的到來卻不知殞了多少無辜的性命,想到這裏頓時感慨萬千,悵然若失。

於連璽自覺為國鞠躬盡瘁,卻落得父母雙亡,失望之際竟要罷官而去,幸得連城苦言相勸,於連璽這才答應輔佐允孝重正朝綱。眾人各歸其位,連城兄弟二人將父母及於府上下的遺體好生安葬,並在墳塚前守孝七日,已報父母生養之恩。

允孝則忙著清除皇後殘黨餘孽,開倉放糧,恩施百姓,不過數日便已初見成效。半個月後,允孝舉行登基大典,大典之上,冊封於連璽為威武大將軍,統領全國兵馬,冊封連城為護國公,理玉為護國夫人,賜婚“歡喜連理”,冊封程昆琦為昭國舅,程昆琦無心在朝為官,因而婉拒了允孝,允孝深知其性,也不做勉強,眾人皆謝過皇恩。

既然皇帝已賜婚,連理二人也不敢怠慢,在眾人的幫助下,在新宅之中布置裝點,籌備婚禮,忙的不亦樂乎。驀然回首,兩人相識相知相戀相愛相守,期間經曆各種磨難和誤解,生離死別悲歡離合,終於修得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