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該詞典又出版了它的第一卷增訂本,收錄了過去50年間形成的新詞條。1957-1986年,增訂本又從1卷擴展成4卷,幾乎涵蓋了英語所有最新的詞彙。1989年,詞典第一版與4卷增訂本合並,另增5000條新詞彙,出版了20卷本的《牛津英語詞典》第二版。2000年,牛津大學出版社正式啟動了《牛津英語詞典》第三版的出版工作。第三版的修訂、出版過程完全是在網上進行的,出版社每三個月就發表一次修訂的內容。事實上,《牛津英語詞典》自首次出版以來,一直處在不斷修訂的過程中。
《牛津英語詞典》如此浩大的工程是怎麼完成的呢?近一個半世紀以來,有許多專家、學者和有心的讀者參與了《牛津英語詞典》的編纂工作,但對詞典總體負責的主編隻有7位,其中包括牛津大學出版社主編詹姆斯·莫瑞。另外,該詞典現有編輯人員60多名,其中大多數是全日製編輯,在牛津上班。還有少部分人是兼職編輯,在倫敦、紐約等城市的圖書館做文字研究工作。
參與《牛津英語詞典》編纂工作的編輯至少是大學本科畢業,並且大都是學英語專業的。由於詞典涉及領域非常廣泛,他們還特別聘用了一些其他專業的人員,如數學、曆史等專業和拉丁語等其他語言專業的人員。除了編輯,還有大量工作人員為詞典的編寫提供技術支持,他們有的負責對特定領域提供谘詢意見,有的負責打字和校對。不管是誰,隻要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就必須把甘於寂寞的治學精神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當成自己人生的首要信條。
編詞典是個枯燥的工作,但編詞典又是個嚴肅的工作。當初編輯這部詞典的時候,人們就是想用一部詞典來見證整個英語曆史的發展。因此,100多年來,所有參與詞典編纂的編輯都堅持著一條原則,那就是記錄每一個單詞的來龍去脈,追尋每一個單詞的發展軌跡。要完成這項工作,其難度可想而知。編輯們對收入詞典的每一個詞,不僅要解釋它的意思、現在的使用方法,而且還要說明它過去的意思。另外,編輯對每個單詞和短語的定義、注解都要有明確的來源和依據。
《牛津英語詞典》自1928年出第一版以來,整套售出的總共隻有幾千套,比起暢銷書來實在不多。但自從詞典開發了網上在線詞典查詢功能以來,它的網上訂戶已發展到數百萬人。另外,為了滿足不同需要,牛津大學出版社還根據《牛津英語詞典》出版了《牛津簡明英語詞典》《牛津高級學習詞典》以及各類雙語詞典。迄今為止,牛津大學出版社已經出版了包括漢語、法語、德語、日語、俄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土耳其語、印第安語、泰語、馬來語、波蘭語、阿爾巴尼亞語等40多種語言的雙語雙解詞典。目前,在中國非常流行的版本就是《牛津簡明英語詞典》和英漢雙解的《牛津簡明英語詞典》。
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語言,已經成為英國擴大國際影響的得力工具,內容博大精深的《牛津英語詞典》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同一影院持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
經過調查核實,世界吉尼斯英國總部正式授予中國電影《廬山戀》創“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故事片《廬山戀》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於1980年,黃祖模導演。作為“文革”後國內第一部表現愛情的電影作品,《廬山戀》使兩位主角張瑜和郭凱敏一下子成為當時年輕人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影片獲得了當年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獎,張瑜榮獲“金雞”“百花”獎的雙料影後,她在“百花獎”評選中獲得的1260萬張選票的紀錄,至今無人能夠打破。
《廬山戀》問世後,廬山興建了一個小型電影院,每天從早到晚隻放映這部影片。遊廬山,看《廬山戀》,多年來成為一個固定的旅遊項目。僅截至1999年,《廬山戀》已在這家電影院裏放映了6300餘場。《廬山戀》放映20周年之際,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曾頒給該片“在同一影院放映場次最多的單片”稱號,這家電影院也裝修一新,正式更名為“廬山戀電影院”,張瑜和郭凱敏被授予廬山“榮譽山民”稱號,並得到一把金鑰匙,象征廬山的大門永遠為他們敞開。
本片講述這樣一個故事:中美建交之後,僑居美國的國民黨將軍周振武的女兒周筠回國觀光。在廬山遊覽時,與在山上潛心攻讀的小夥子耿樺相遇,彼此產生愛慕之情。耿樺因父親遭“四人幫”審查而陪重病纏身的母親來廬山養病,結識周筠後因和周筠的頻繁接觸,受到傳訊,周筠懷著惜別的心情回美國去了。“四人幫”被粉碎後,周筠再次來廬山舊地重遊,對耿樺倍加懷念。其時,已是清華大學研究生的耿樺,來廬山聽學術報告,不期與周筠重逢,兩人欣喜若狂,約定結婚。耿樺征求父親耿烽的意見,給他看周筠一家人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