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歎為觀止的文化藝術之最(2)(3 / 3)

(2)百科全書條目的編排一般有三種方式:全部按條頭字順編排、分類編排、分類與字順相結合(即大類分卷)編排。字順編排法已是現代百科全書的主流;分類編排已較少采用;大類分卷編排法屬一種折中和過渡形式,但其優點是適於讀者分卷購置,單卷也可使用,例如《中國大百科全書》即采用此方式編排。

(3)百科全書除主體部分(條目)外,為擴大全書的功能還編有各種附屬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是索引(往往單編為一卷)和各種知識性與資料性附錄,如大事記和地圖集之類。

最早的長篇小說

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是日本的《源氏物語》,其成書年代,一般認為在公元1001年到1008年。

日文“物語”一詞,意思就是“故事”和“雜談”。物語文學是一種日本古典物學體裁,產生於平安時代(即公元10世紀初)。它在日本本國民間評話的基礎上形成,並接受我國六朝、隋傳奇的影響。這些物語,脫胎於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是向獨立故事過渡的一種形式。《源氏物語》一書把創作語和歌物語結合起來,並在物語創作上繼承了物語的寫真傳統,並有所創新。

《源氏物語》的作者是紫式部,本姓藤原,名字不詳。因其長兄任式部丞,當時宮中女官往往以父兄之官銜為名,以示其身份,故稱為藤式部;後來她寫成《源氏物語》,書中女主人公紫姬為世人傳誦,所以稱其為紫式部。作者自幼隨父學習漢詩,熟讀中國古代文獻;她還十分熟悉音樂和佛經。不幸家道中落,她嫁給了一個年齡與她相差二十多歲的地方官藤原宣孝,婚後不久丈夫去世,過著孤苦的孀居生活。後來因當統治者藤原道長之召。入宮當一名彰子皇後的女官,給彰子講解《日本書紀》和白居易的詩,有機會了解宮廷的內幕和生活,所以才能寫成這部最早的小說。

全書54回,近百萬字。可分為兩大部分:前44回寫源氏極享榮華,伴隨著感情糾葛的一生。這是作品的中心內容。後10回寫源氏之子薰(實為三公主和柏木大將的私生子)與宇治山莊女子之間錯綜的愛情故事。小說曆經四代天皇、跨越七十多個年頭,登場人物數以百計,僅主要人物就有幾十人之多。

《源氏物語》浸潤著濃厚的佛教色彩,透過源氏身世、用世、玩世、超世之苦,映射出“四大皆空”的佛學觀念。但它並不是一部宣傳宗教教義的宗教性文學作品,它思想上的真正價值在於展示了平安王朝的宮廷豪華奢侈、腐朽淫亂的生活,反映了貴族階級人與人之間爭權奪勢、互相傾軋的人際關係,暴露了貴族社會門第為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的社會現象。這就從客觀上預示了舊貴族階級必然崩潰、滅亡的趨勢。因此,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和思想意義。

《源氏物語》藝術上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塑造了源氏及眾多女性形象,並通過這些形象反映了物哀、幽情等審美意向。作品流露出明顯的現實主義傾向,被認為代表了日本古典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峰,給後世作家的創作提供了藝術典範。它所創立的物哀等美學傳統,一直被後世作家繼承和發展,成為日本文學民族化的一大因素。

《源氏物語》的日語現代語譯工作,曾有很多人嚐試過,至今有好幾種譯本。

過去出版的譯本,是由著名漫畫家、作家、翻譯家豐子愷翻譯出來的,譯文優美,傳神達意,既保持了原著的古雅風俗,又注意運用中國古典小說的傳統筆法,譯色頗佳。

最長的史詩

《格薩爾王傳》是藏族人民集體創作的一部世界最長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從創作至今已1000多年,是目前仍在藏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中口耳相傳的活形態史詩。目前,《格薩爾王傳》已流傳到世界上大約40個國家和地區。

對其進行研究的人遍布全世界,已形成了一種世界性的學說。我國現在有100多位格薩爾說唱藝人,其中包括90多位藏族藝人,約40位蒙古族藝人和少數土族藝人。

歎為觀止的文化藝術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