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非常聰明,據新華社報道,在非洲熱帶雨林的保護區內,一隻兩歲半的雌性大猩猩使用一塊石頭猛砸放在另一塊石頭上的棕櫚果,從中榨取棕櫚油。這個舉動令科學家目瞪口呆,他們不禁要問:大猩猩還能做什麼,有關進化的篇章是否要改寫?
過去,學術界普遍認為,蓄意使用石塊和棍子完成特定任務的行為僅限於人類和黑猩猩。然而,在剛果(金)城市戈馬的大猩猩保護區,看護者親眼看到了大猩猩伊特貝羅利用“錘與砧”技巧砸碎棕櫚果。這是一種公認最複雜的工具使用技巧。
“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讓我們知道大猩猩使用工具的情況。”靈長類動物學家帕特裏克·梅爾曼在戈馬辦公室說。梅爾曼說,這項發現顯示,使用複雜工具可能不是人類和黑猩猩在進化過程中產生的獨有特性,可能出現於進化鏈更早階段,人類和類人猿共同的祖先就已掌握。
靈長類動物學家格特弗裏德·霍曼通過電話告訴記者,伊特貝羅的行為“意味著大猩猩擁有的對環境的理解力,超出我們觀念中所認為的水平”。這隻雌性大猩猩在保護區已經生活一年。當初偷獵者捕獲它試圖賣掉,但被當局發現,隨後被送到了戈馬的保護區。因為它在伊特貝羅被發現,所以保護區監護者就把伊特貝羅當做它的名字。梅爾曼說,他相信,伊特貝羅開始砸棕櫚果出於本能,而不是因為與人類相處而受到影響。
最為古老的甲殼動物
鱟是生活在我國東南沿海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甲殼動物。
鱟是棲生於海洋中的一種無脊椎動物,在動物學分類學上,鱟屬節肢動物門、肢口綱、劍尾目、鱟科。目前,世界上現存的鱟為三屬四種,北美洲東岸海域產的美洲鱟,屬美洲鱟亞科,東南亞海域產的東方鱟、圓尾鱟、巨鱟均屬鱟亞科。
據科學考究和文獻報道,鱟的祖先出現在地質曆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與三葉蟲(現隻存化石)一樣古老,當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而唯獨隻有鱟從4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鱟有“活化石”之稱。
鱟的外形酷似一把秦琴,全身分為頭胸甲、腹甲、劍尾三部分。劍尾酷似一把三角刮刀,揮動自如,是鱟的防衛武器。鱟的嘴巴長在頭胸甲的中間,嘴邊有一對鉗子似的小腿,幫助攝取食物,嘴的周圍長有10條腿。雌鱟的4條前腿上,長著4把鉗子,而雄鱟卻是4把鉤子。原來雄鱟總是把鉤子搭在雌鱟的背上,讓雌鱟背著它四處旅行。鱟的胸腹甲交接部長著一片片像槳一樣的腹肢,用來遊泳,同時也是它的呼吸係統。鱟一旦被逼離開海水,要經過好幾天才死,比蟹類有更強的生命力。
醜陋而懶惰的鱟,對“愛情”卻很專一,每當春夏季鱟的繁殖季節,雌雄一旦結為夫妻,便形影不離,肥大的雌鱟常馱著瘦小的丈夫蹣跚而行。此時捉到一隻鱟,提起來便是一對,故鱟享“海底鴛鴦”之美稱。鱟生活在溫暖的海洋中,冬季需到較深的海域越冬。每當春末夏初,水溫上升時,鱟從深海遊向沿岸沙灘,雌雄抱合,在泥沙中挖穴產卵,受精卵依靠太陽能量孵化,經過5~6周時間,幼蟲出膜,稱為三葉幼蟲。雌鱟一生中要蛻皮18次,雄鱟19次,約15年才能成熟,一旦成熟之後,就不再蛻皮。
鱟有埋沙的習性,用胸甲銳利的後緣插入,將身體慢慢埋入泥沙之中,有時隻露出尾巴在外。鱟有5對粗壯發達的步足,用來爬行與挖掘、尋找沙中的食物。鱟的食性很雜,如薄殼的貝類、環節動物中的沙蠶、星蟲、海葵,甚至動物的屍體等。
鱟有四隻眼睛。頭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兩隻小眼睛,小眼睛對紫外光最敏感,說明這對眼睛隻用來感知亮度。在鱟的頭胸甲兩側有一對大複眼,每隻眼睛是由若幹個小眼睛組成。人們發現鱟的複眼有一種側抑製現象,也就是能使物體的圖像更加清晰,這一原理被應用於電視和雷達係統中,提高了電視成像的清晰度和雷達的顯示靈敏度。為此,這種億萬年默默無聞的古老動物一躍而成為近代仿生學中一顆引人矚目的“明星”。
鱟的血液中含有銅離子,它的血液是藍色的。這種藍色血液的提取物——“鱟試劑”,可以準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而致病;在製藥和食品工業中,可用它對毒素汙染進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