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產卵數最多可達200個,最少的也在90個以上,卵的數量雖說比較多,但是孵化成活率很低。當小海龜出殼後,首先要自己從沙堆裏鑽出來,然後急急忙忙地奔向海洋。從沙坑到海邊對小海龜來說充滿了危險,有的幼龜跌入沙坑中,拚命掙紮也爬不出“陷阱”。同時一些天敵,例如各種海鳥不斷在空中盤旋,它們把這些幼小生命作為美味佳肴。最後能順利到達海洋的隻是一部分,這些幸存者將在海中生長發育,傳承繁衍後代的任務。但海龜是怎樣找到自己的“故鄉”的,目前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生活在我國沿海的綠海龜,其產卵期在每年的4~10月。這時節,每當晚上,它們一個接一個地從海中悄悄爬上沙灘,用後肢挖一個寬20厘米左右、深約50厘米的坑,然後開始產卵。卵呈白色,大小和乒乓球差不多。由於卵成熟的時間不一致,它有時要分幾次才將卵產完。產完卵後便用沙將洞口堵住,沙灘在陽光的照耀下,溫度比較高,卵全靠自然溫度孵化,其時間需要40~70天不等,一般在50天左右。海龜卵不但靠自然溫度孵化,而且其性別也是由溫度的高低來決定的,溫度高時孵出的是雌性,溫度低時孵出的是雄性。海龜是通過什麼辦法來維持性別平衡的,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
海龜除出生和繁殖在陸地之外,其主要生活在海中,它們既能用肺呼吸,也能利用身體的一些特殊器官直接從海水中獲得氧氣,它的足呈槳狀,適宜於劃水。海龜在陸地上雖然比較笨拙,但是到了海裏卻浮沉自如,它完全適應海洋環境。海龜個體大、活動量大,其食量比陸龜大得多,它每天要吃很多魚、魚卵、蝦、甲殼類和軟體類以及藻類,它們的牙齒堅硬有力,能夠輕易咬碎軟體動物的外殼。從海龜的生活習性來看,其長壽的秘訣,不外乎是食量大、活動緩慢,有堅硬的外殼保護。
海龜一身都是寶,它的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營養價值很高的滋補品,食用能使人延年益壽。正是由於海龜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結果引來了人類的濫捕亂殺。據有關自然保護組織估計,在20世紀80年代每年大約有30多萬隻成年海龜葬送在人類手中,使沿海海龜麵臨絕境。雖然海龜是長壽之物,但由於人的捕殺,該物種的平均壽命已經降至最低點,百年龜齡的海龜已成稀罕之物。
海龜數量的減少已經引起了沿海國家的普遍關注,並且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進行拯救。例如巴西從1983年開始,一直想方設法保護生活在沿海1000多千米海岸線附近的海龜,頭一年挽救了2萬多隻海龜,後來逐年上升,現在每年挽救的海龜在27萬隻以上,十多年來,被挽救的海龜總數超過了150萬隻。
南太平洋保護環境組織為了製止包括印度尼西亞在內的沿海國家肆意地捕殺海龜,他們將1995年定為“海龜年”,試圖引起人們關注海龜麵臨滅絕的處境。
在泰國南部的普吉島上,每年4月13日都要舉行一次幼龜放生節,幫助那些剛出殼的小精靈爬向大海,防止在途中遭到其他動物的傷害。我國政府對海龜的保護曆來十分重視,1985年5月在廣東省惠東縣的“海龜灣”建立了第一個海龜自然保護區,並將海龜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龜灣的麵積雖說隻有0.1平方千米,卻是一個重要的海龜產卵地,產卵最多可達數十萬枚。
奔跑最快的動物在有關貓科動物的傳說中,獵豹無疑是最為神奇的一種。一是因為它那被大大誇張了的鬼魅似的速度,二是它嗜血的狂熱和猛烈。隨著時間的推延,構成人們經驗認識的獵豹,與它的真實形態發生了大尺度的挪移,獵豹就像是依靠幾種猛獸的絕對暴力而組合出來的。
獵豹追捕獵物時每小時能跑110千米,是動物中跑得最快的。
獵豹是肉食目貓科動物,以鹿類、羚羊為獵物。鹿類、羚羊等動物拚命跑時,每小時不超過70千米,因此很快就會被捉住。但是,如果距離不是很短,獵豹就堅持不住最快的速度,所以它盡力捕捉近處的獵物。
獵豹外形似豹,但身材比豹瘦削,四肢細長,趾爪較直,不像貓科動物那樣能將爪全部縮進。體長120~130厘米,體重約30千克,尾長約76厘米,肩高75厘米,頭小而圓,全身淡黃並雜有許多小黑點。現分布於非洲。棲息於有叢林或疏林的幹燥地區,平時獨居,僅在交配季節成對,也有由母豹帶領4~5隻幼豹的群體。母豹1胎產2~5個仔,壽命約15年。
獵豹除以高速追擊的方式進行捕食外,也采取伏擊方法,隱匿在草叢或灌木叢中,待獵物接近時突然竄出獵取。
獵豹隻產於非洲和西南亞,目前我們隻是在敘利亞、土耳其的一些偏遠河穀裏偶爾還能見到它們劃破空氣的身影。一個世紀前,亞洲的獵豹從阿拉伯半島東部經過伊朗進入印度。
在12世紀時,獵豹就被抓獲訓練用以狩獵瞪羚作為一種皇室的高級消遣。據說古印度的一個國王擁有9000隻獵豹。而最後的印度獵豹在1947年被射殺。後來,這個物種也從其他國家陸續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