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35歲之前,一定要作的11個職場選擇(1 / 3)

職場如同一盤迷幻的棋局,每一步都麵對很多分岔口。留下?跳槽?轉行?轉型?每一次選擇都是一次理性和感性交織起來的判斷,有時更像是一場賭博。選擇的時候,沒有人告訴自己是對還是錯,事實上卻經常有人哀怨地感歎:“如果當初選擇了另外一條職業路,狀況可能就……”有些人甚至因為一步走錯導致了滿盤皆輸。當然,也有人最終走到了發展的職業“高速公路”。總之,要想在職場迷局中突圍成功,作出正確的選擇才

是關鍵。

選擇職業:找對池塘釣大魚

善於垂釣的人都知道,垂釣的快樂規則在於:魚並非均勻地分配在所有的水域上。同一區域,有人能釣到大鯉魚,而另一些人釣到的卻總是小魚。因此,選擇池塘便十分重要。選擇者個池塘釣魚,要經過反複地考慮,如果是完全盲目的,也許能有好機會,但機會不可能總是惠顧你——真正的成功需要積累和理智的職業選擇。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選對職業呢?

首先,要看個人的個性氣質特征。在生活中,你不乏看到各種類型的人:有的人靈活機智,有的人固執倔強;有的人做事忸怩,有的人果斷幹脆;有的人心胸狹窄,有的人宰相肚裏能撐船。其實,這種性格差異就是“氣質”,這是人的心理素質的原發性基礎。人的氣質帶有先天遺傳的性質,它能影響人的行為方式、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各種氣質都有自己的優缺點,而且它和人的個性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我們在擇業時如果能夠全麵了解自己的個性類型,對於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是非常重要的。

李開複,是一位信息產業的執行官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者。1998年,李開複加盟微軟公司,並隨後創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2005年7月20日加入穀歌公司,並擔任穀歌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一職。2009年9月4日,宣布離職並創辦創新工場,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他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後,主要學的是“政治科學”,屬於一種“法學博士預科”的專業。但是,上了幾門“政治科學”的課後,他發現自己對此毫無興趣,每天都打不起精神上課,十分苦惱。他向家人提起學習法律的苦悶時,他們都鼓勵他轉係。經過不斷的摸索與嚐試,他最終選擇了計算機。

其實,他在高中時就對計算機有很濃厚的興趣。大一時,他很驚訝這麼好玩的東西也可以作為一個“專業”。於是他選修了一門計算機課程,得到了他進入大學後的第一個“A+”。除了贏得老師、同學的讚揚,他還感覺到一種震撼:未來這種技術能夠思考嗎?能夠讓人類更有效率嗎?計算機可能有一天會取代人腦嗎?在他看來,解決這樣的問題才是一生的意義。

當時,哥大法律係在全美排名第三,而計算機係隻是新設的一個專業,如果他選擇計算機這個基礎不是很厚重的專業,前途看起來並不是很明朗。而如果選擇法律係,他的前途大概可以預測到:做法官、律師、參選議員等等。因為在他之前有很多範本,他可以照著規劃。而選擇計算機專業,他甚至連將來要做什麼都想不出來,當時也沒有軟件工程師這種職業。但是,他想的更多的是“人生的意義”和“他的興趣”,並沒有讓這些現實就業的問題影響他。於是在大二時,他從“政治科學”轉到“計算機科學”。

憑著對自己個性的發展與興趣的追求,李開複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職業,

最終成就了人生的輝煌。其次,還要依靠個人的努力發展,這樣才有更加容易成功的機會。肯德基的創始人哈蘭·山德士就是在努力中選對了自己的職業。肯德基是世界最大的炸雞快餐連鎖企業,它已在全球範圍內成為有口皆碑的著名品牌。上校一身西裝,滿頭白發及山羊胡子的形象,已成為肯德基國際品牌的最佳象征。

1930 年,肯德基的創始人哈蘭·山德士在家鄉美國肯德基州開了一家餐廳。在此期間,山德士潛心研究炸雞的新方法,終於成功地發明了有十一種香料和特有烹調技術合成的秘方,其獨特的口味深受顧客的歡迎。餐廳的生意日趨興隆, 秘方沿襲至今。肯德基州為了表彰他為家鄉作出的貢獻, 授予山德士上校以榮譽稱號。

美味的炸雞雖然吸引了眾多慕名而來的顧客。然而,傳統的炸雞方法卻使顧客必須等待三十分鍾才可享用美食。到了1939 年,這個難題在上校參觀一個壓力鍋展示時得到了解答。上校買了一個壓力鍋回家,做了各項有關烹煮時間、壓力和加油的實驗後,終於發現了一種獨特的炸雞方法。這個在壓力下所炸出來的炸雞是他所嚐過的最美味的炸雞,至今,肯德基炸雞仍維持這項使用壓力鍋的妙方。

上校用他那 1946 年出品的福特老車,載著他的十一種香料配方及他的得力助手——壓力鍋開始上路。他到印第安州、俄亥俄州及肯德基州各地的餐廳,將炸雞的配方及方法出售給有興趣的餐廳。1952年,設立在鹽湖城的首家被授權經營的肯德基餐廳建立。令人驚訝的是,在短短五年內,上校在美國及加拿大已發展成為有 400 家的連鎖店,這便是世界上餐飲加盟特許經營的開始。

鬆下幸之助曾說,人生成功的訣竅在於經營自己的個性長處,經營長處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則,必將使自己的人生貶值。

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絕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此時,父母隻好尊重兒子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麵的不可造就之才。”

麵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隻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格,便建議他試學化學。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

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被點著了——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麵的“前程遠大的高材生”。在同類學生中,他遙遙領先……

瓦拉赫的成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我們每個人不比任何人高貴,也不比任何人低賤。我就是我,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的唯一。隻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我們照樣會很出色。別人有別人的生活方式,我們有我們的處世原則。如果硬要去刻意追求和效仿不適合自己的東西,隻能是自討苦吃、自討沒趣。

不論你是剛剛大學畢業,正在尋找工作,還是在一定領域內有所成就而要尋求新的挑戰,隻要你選對了適合自己的職業,成功的大門就會向你敞開。

選擇老板:向優秀的老板學習

在職業生涯中,如果你為之打工的老板是個缺乏經營頭腦的人,是個隻知投機取巧的人,是個自私自利、不肯提拔員工的人,那你的前途必然不會有什麼發展。因為老板有發展,當夥計的才有前途:老板發了財,當夥計的才有福利可言。如果老板是個沒有出息的家夥,當夥計的可就慘了。所以,如何正確選擇老板,就成了現代人當夥計的必修課。

在人的一生中,如果我們遇到兩類老板,就會在事業的發展中得到極大的提升。

第一類老板是能力超強的人。他精力充沛,凡事都能駕輕就熟,在困難與成就麵前伸縮自如。跟這樣的老板在一起,我們可以學到理念,磨煉行為,提高素質。

第二類老板能力一般,但他卻懂得另辟蹊徑,對手下人是絕對的信任,凡事都會放權,永遠不會事必躬親。在他的團隊裏,我們可以盡情發揮,時時可以施展才華,處處能夠彰顯個性,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能練就一身本領並培養良好的心態。

德勝洋樓很有傳奇色彩。那裏的老板很特別,那裏的員工很出色,那裏的文化很誘人。

德勝洋樓公司是一家總部設在美國的從事木結構房屋建造的公司,該公司的中國總部在蘇州。木結構洋樓在中國算是新鮮玩意,其目標客戶主要是久居中國的老外,該公司修建的全是些有錢人才能住得起的高級別墅。

雖然客戶群特殊,但德勝的業務確實好得驚人,工人們每天都忙忙碌碌,甚至有的合同都不敢再接,擔心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德勝公司還創辦了一個休寧·魯班木匠學院,要進德勝當工人,先要到這個學院學習。學徒在魯班學院裏從最簡單的桌椅學起,最後學會做複雜的八仙桌、太師椅,才算畢業。他們還將拿到一個“匠士”證書。匠士,這在中國又是一個新名詞。值得一提的是,這所學院不但不收費,反而還要發給學徒生活費。

按說做房屋建造的公司,施工現場應該很髒很亂,但德勝的施工現場的整潔程度讓人想不到這是一家建築企業。一家商貿公司的經理去德勝看了以後,感歎德勝的施工現場比他們公司的庫房還要整潔。

有些細微之處可以見識一個企業的文化與品行。進入德勝公司的衛生間,我們會發現,衛生間在任何時候都幹幹淨淨,絕沒有一點異味。

德勝很重視員工的生活福利,工人的夥食、住宿條件遠超出一般建築公司。僅僅從工資發放,就可以窺見企業的獨特與優越。德勝發工資,是催著民工去領錢,而不是我們時有所聞的民工去討薪。有民工感慨,每個月都能按時領到工資,這是在其他建築公司不敢想的。不僅如此,德勝每年還會送一些工人到歐美學習,德勝的目標是讓所有的工人都至少到國外去學習一次。

德勝洋樓公司的老板善於管理,在他超強的領導氣質下,公司的企業文化與品行是讓人欽佩的;在他的大氣與霸氣下,公司的員工——匠士的表現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他們選對了自己的老板,向老板學習,才得以擁有獨特的本領,笑傲職場競爭。正確選擇自己的老板很重要,帶著欽佩的心情向老板學習,當你重新站在老板麵前時,你將會是一個心態更加積極的你,將會是一個更理性、更成熟、更自信的你,將會是一個全新的你。

德勝的文化讓人敬仰,這從其員工身上可見一斑。德勝的工人到了德國,德國人將他們當作貴賓,要為他們付賓館費。德勝的普通工人,憑借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德國人的尊重。

每年春節,德勝都要把所有的員工召集起來開大會,地點是在五星級酒店。開始時,酒店經理嚇了一跳,有幾百個民工要來他們“五星級”酒店開會,這是無法想象的。

經理擔心民工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彈煙灰,但後來他發現自己多慮了。開會那天,這些民工表現出了很高的素養。經理讚賞這些人是民工的麵孔,白領的氣質。

離開德勝到其他公司工作的人,往往感覺不適應,總覺得與德勝的環境、氛圍差別很大,這也許就是因為德勝的企業文化在他們身上打上了很深的烙印。

因為老板的獨一無二,所以,才有德勝的卓越文化,才有員工的出類拔萃。所以,在求職的時候,請選對老板。那麼,應該如何選擇老板呢?我們常聽說,鐵打的公司流水的夥計!老板固然時刻在物色有才能的新人,當夥計的也幾乎隨時都在動腦筋另謀發展。俗話說,人往高處走,這也沒有什麼不對。可是,“唯利是圖”並不是選擇老板的唯一標準。作為普通人,誰不想賺到更多的錢?但要看清楚利益是暫時的還是長遠的。

選對老板才能做對事情,才能夠更好地腳踏實地地做好本職工作,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自己成為一顆職場上光彩奪目的明星。

選擇同事:好同事才是合作夥伴

在職場中,人際關係非常重要。在各種職場關係中,同事是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一種關係。因為無論你的能力有多強,公司的製度多完善,你都需要同事的配合,才能做好工作。和睦的工作環境,同事間親和融洽,上下一心,能直接促成業務的成功。員工能否在公司立足,獲得職業的發展,關鍵也在於能否選對同事。

培根說:“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不能容忍一個身邊人的晉升。”因為同一層次的人之間存在著對比、利益的衝突,而與陌生人不存在這方麵的問題。同事間存在著一種競爭關係,這種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摻雜了個人感情、好惡、與領導的關係等複雜的因素。表麵上大家同心同德,平平安安,和和氣氣,內心裏卻可能各打各的算盤。利害關係導致同事之間可能同舟共濟,也可能各自想各自的心事。

有這樣一名女性,她要到新公司上班,這是一個規模不算大但很有前途的公司,老總似乎很賞識她,一個新的天地在她麵前逐漸展現。

上班後第二個星期,老總有一件急單要處理,同事們將事情推給了她,她加班到淩晨1點,發誓要做好讓同事看看。沒想到,第二天老總發現單子出了問題,大發雷霆,同事們都把責任推到她身上,她忍不住和一個說話尖刻的同事吵了起來,彼此都說了難聽的話,直到老總製止了她們。

她忽然覺得自己來這個公司真是個錯誤的選擇,她從來都沒有懷疑過自己的工作能力,可為什麼自己在這裏的工作會這麼吃力?

對公司來說,同事之間氣氛越好,大家的心情自然越好,自然工作效率越高,上司也自然高興。問題是,“一樣米養百樣人”。人是很複雜的,同事之間要永遠一團和氣,不過是奢望而已。上述案例中的女職員,就是因為沒有選擇正確的同事,在一個工作環境不好的公司上班,導致了她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升。那麼,該如何選對自己的同事呢?

首先,要以大局為重,多補台少拆台。同事之間由於工作關係而走在一起,就要有集體意識,凡事以大局為重,形成利益共同體。特別是在與外單位人接觸時,要形成“團隊形象”的觀念,多補台少拆台,不要為自身小利而害集體大利。

其次,對待分歧,要求大同存小異。同事之間由於經曆、立場等方麵的差異,對同一個問題,往往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引起一些爭論,一不小心就容易傷和氣。因此,與同事有意見分歧時,不要過分爭論。客觀上,人接受新觀點需要一個過程,主觀上往往還伴有“好麵子”、“好爭強奪勝”的心理,彼此之間誰也難服誰。此時,如果過分爭論,就容易激化矛盾而影響團結。所以說,麵對問題,特別是在發生分歧時要努力尋找共同點,爭取求大同存小異。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同事就是你身邊最好的老師。許多學有專長的同事其實很願意與你分享他們的知識和經驗,那麼,你就根據自己的目標與時間的不同,隨時找尋可以指導你的良師益友。隻要你擺正心態,放低姿態,一定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獲得更多的收益。

在優秀的同事麵前,你不必自卑,不必妒忌。而是應該積極主動地向他“拜師學藝”。表現出你誠懇、謙虛、用心的態度,看看他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是怎樣化險為夷、撥雲見日的。在遇到難事時,多參考同事的意見,以減少失誤。如果你的身邊有幾個可以為師的同事,那麼你的進步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必然會使你的職場競爭多加一個砝碼。

那些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的同事,無論與你交情深淺,都可以稱為好同事。當然,好同事不一定是好朋友,也不一定給你多少溫暖,隻要你的期望不是太高,失望也就不會太深。

一位初到上海的女職員,求職半年,終找到了份理財顧問的工作。她好不容易找了個工作,卻大手大腳不會過日子,“月光一族”的生活過了很久。

一次辦公室聚會,喝了點酒,不知怎麼和W小姐聊到此事。W小姐建議說,去開幾個賬戶,把錢分開來存,“目標”小一點,花起來也就會省一點。每月哪怕省一兩百塊錢也是省啊!後來,這位女職員感慨道:“沒有W小姐,‘月光一族’的生活不知要過到什麼時候呢。”

女職員能與同事彼此互相交流消費與節儉的經驗,促進了同事之間的感情。這樣,她們做起事來就會更加得心應手,少了一份摩擦,多了一份交流、溝通與信任。

有人說,好的同事是良師益友,是 “黃金搭檔”。同事中的良師益友能在平等的基礎上提供信息與指導原則,他們有十分寶貴的信息與經驗,並且願意與你分享,而這正是為你開啟光明前途大門的鑰匙。

不僅如此,好同事還可能是你的陪練人。任何人的成長都不是學出來的,而是學而習,習而成習慣練出來的。這個練的過程,是一個很苦的過程,是一係列簡單動作的重複再重複,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人很難堅持下去,這時你需要一個同事當陪練人,陪你一起成長。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任何人都不可能獨立完成所有的工作,而要發展事業,更離不開同事的協助。我們每天有八個小時與同事在一起,可以說,與同事的共處,既影響你的工作,也影響到情緒、心態以及日常生活。選對自己的同事吧,他會是你的合作夥伴,會是你前進的領路人。

選擇下屬:知人善任,合理授權

企業的用人是一項涵蓋內容非常廣泛的課題,它考察的不僅是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成功駕馭企業組織的能力,更考察企業的高層管理者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決勝未來的品質和胸懷。

實現科學的用人之長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科學的用人之長就是要通過一套係統科學的方法達到人的能力與工作任務的合理匹配。通過對人的能力和工作任務兩項要素的把握,達到人與工作的合理匹配:簡單的工作由能力較低的人去做,複雜的工作由能力高的人去做,並且通過對能力較低人的不斷培養,能力較低的人在能力得到提升後可以去做複雜的工作。實際是在工作的不同層麵上實現人的能力與工作任務的相互匹配。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現代企業日益進入超強競爭時代。常言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企業高階主管長期處於如此高壓的狀態下,最終必將失去工作的“本錢”。

現實要求企業高級管理者必須轉變觀念,抽出70%以上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宏觀性的、戰略性的有關企業發展的大事,不能像以往那樣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地開展工作,否則,根本不可能把企業做強做大。企業高階主管要想做到“抓大放小”,擺脫日常瑣碎小事的糾纏,合理使用企業中的各種人才,必須學會使用釋壓法寶——學會合理授權。絕大多數企業的高階主管由於肩負企業發展的更多重任,常年備受身心極度疲憊的煎熬,甚至有少數企業的主要領導積勞成疾,住進了醫院。

這些管理者天天加班,大事小事都要親自操刀,一旦離開辦公室,下屬的彙報電話就會一個接著一個,儼然是團隊中真正的核心。這樣,他們便得不到清閑。不懂得選擇好的下屬,不懂得知人善任,合理授權,勞累的不僅是自己,企業也不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領導者如果能夠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賢,並懂得掌握和運用好科學合理的授權的方法,就能做到“千斤重擔大家挑,各自肩上有指標”,這樣,不僅能充分發揮上下各級的積極性、創造性,更能卓有成效地完成單位的工作。

知人善任,就是活用人、巧用人、用好每一人。“為政之本,在於選賢”,選賢務必知人善任。知人就是要了解人,善任就是要用好人;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的。通過知人以達到善任,又在善任中進一步知人識人。能否真正做到知人善任,既是對一個單位領導者品行修養與領導能力的檢驗,也直接關係到一個單位事業的興衰成敗。

授權就像放風箏,部屬能力弱,線就要收一收,部屬能力強了就放一放。最優秀的不見得就是最合適的,因此,如何選擇授權中的合適人選是非常重要的。你是注重短期績效還是注重長期計劃,決定了你選擇怎樣的人來挑大梁。

有一本企業管理書中給領導者下了個定義:“精明的領導者就是自己不親自幹事,而是能讓別人拚命幹事。”這話雖然聽起來刻薄,但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領導者必須通過指揮別人來完成具體的工作。因為一個人的時間、知識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即使自己每天不停地工作,也不可能親自去做每一件具體工作。如果你想使單位的各項工作都更富有成效,就必須學會向下屬授權。

然而,在現實工作中,很多領導卻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擔心,不敢把工作放手交給下屬去辦。他們往往擔心:大才小用,過於可惜;小才大用,勝任不了;用錯了人,損失更大,所以一直不敢放手。殊不知,如果大膽地把工作交給下屬去做,不僅可以增強他們的責任感,而且會減少自己在工作中的很多壓力。

美國著名企業家查爾斯·帕特森在為別人打工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敢於放權的領導,使得他迅速成長,所以,當他做了領導時,也采用同樣的管理方式。

帕特森開始是公司的銷售員,很快就一次次提升,最終,他成為包裝廠一個小分部的經理。他使分部的業務很快增長到一定程度,以致公司決定將這個部門獨立出去。帕特森發現,自己一下子成了一個獨立公司的總裁。他將成功歸因於不幹預下屬部門,讓他們自己作決定。他相信,如果賦予自由行動的權力,任何一個智力水平一般的人都能成功。因此,他鼓勵下屬像管理自己的企業那樣管理他們的部門。

在負責的機構中有一個部門,該部門助理是位年輕人。他是一位有事業心的小夥子,他有能力,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各種資質,可就是年齡小點兒——他隻有23歲。

帕特森開始時有些猶豫。最後,終於決定提拔他,雖然心裏還有些擔憂——他太年輕了。但是,帕特森很快就發現,那個年輕人早已準備好從事那項工作,而且一直是那樣。他是個出色的主管,他的年齡與此毫不相幹。

從此之後,帕特森認為,無論如何,都應該給年輕人機會。不管其年齡大小,都應當讓他們擔當其力所能及的任何職位的工作。做生意不應把年齡當成大問題。另外,一旦讓他們負責,就要放手讓他們去幹,要讓他們自己嚐試去處理問題。即使他們做錯了事情,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他們會馬上行動起來,迅速、正確地把事情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