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2003年啟動了“彭年光明行動”,計劃用3至5年時間,捐贈5億元人民幣,為祖國貧困地區的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白內障複明手術的香港億萬富翁餘彭年。
沒有人生來財富加身,責任心卻可由小培養。每個人都渴求轉變命運的機遇,其實,有時機遇很簡單,隻需要對自己的工作每一天都一絲不苟,而不隻是完成所謂的規定。生活本身既豐富多彩又紛繁複雜,處理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應該有這種認真的作風,一絲不苟反複推敲,這樣成功率就會高一些,生活中的成就也會多一點。反之,因粗心疏忽鑄成的大錯實在是太多了。
巴西海順遠洋運輸公司“環大西洋”號海輪是條性能先進的船,但在一次海難中沉沒了,21名船員全部遇難。當救援船到達出事地點時,望著平靜的大海,救援人員誰也想不明白,在這個海況極好的地方到底發生了什麼。這時有人發現救生台下麵綁著一個密封的瓶子,裏麵有一張紙條,上麵用21種筆跡記載著從水手、大副、二副、管輪、電工、廚師、醫生、船長的留言:有的是私自買了一個台燈用來照明,有的是因發現消防探頭誤報警而將其拆掉卻沒有及時更換,有的是發現救生閥施放器有問題,把救生閥綁了起來,有的是例行檢查不到位,有的是值班時跑進了餐廳……
最後是船長麥凱姆寫的話:“發現火災時,一切都糟糕透了。我們沒有辦法控製火情,而且火越來越大,直到整條船上都是火。我們每個人都犯了一點點錯誤,最終釀成了船毀人亡的大錯。”
1967年8月23日,“聯盟一號”飛船返航時由於無法排除故障,不能減速,在著陸基地墜毀,宇航英雄科馬洛夫遇難。“聯盟一號”當時發生的一切,就是因為在進行地麵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一個小數點釀成了一場大悲劇, 可見保持認真的態度是多麼重要。
擁有認真的態度就是把眼前的小事認真地做好,認真地檢查,仔細體會認真做後的結果,從別人滿意的反饋中不斷提醒自己擁有認真的態度,這樣就能逐步看到自己的成長。
1984年,某地一家柴油機廠聘請德國退休企業家格裏希任廠長。
格裏希上任後開的第一個會議,當地有關部門的領導也列席參加了。沒有任何客套,格裏希便單刀直入,直奔主題:“如果說質量是產品的生命,那麼,清潔度就是氣缸的質量及壽命的關鍵。”說著,他當著有關領導的麵,從擺放在會議桌上的氣缸裏抓出一大把鐵砂,臉色鐵青地說:“這個氣缸是我在開會前到生產車間隨機抽檢的樣品。請大家看看,我都從它裏麵抓出來了些什麼?在我們德國,氣缸雜質不能高於50毫克,而我所了解到的數據是,貴廠生產的氣缸的平均雜質竟然在五千毫克左右。試想,能夠隨手抓得出一把鐵砂的氣缸,怎麼可能雜質不超標?我認為這絕不是工藝技術方麵的問題,而是生產者和管理者的責任心問題,是工作極不認真的結果。”一番話,把坐在會議室裏的有關管理人員說得坐立不安,尷尬至極。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做到認真地走好每一步,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情,美好的生活自然就在眼前。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缺少這種認真的態度,雖然擁有遠大的理想,卻馬馬虎虎地在做眼前的事情,眼前的工作,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能力提升很慢,工作結果自然也不理想。再去看自己的遠大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自然會覺得灰心意冷,把成敗歸結於是否走運。
用心做事,認真做事,你才能真正有所收獲,才能不斷進步,收獲人生理想的果實。
選擇獨立:獨立的人才有魅力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存在,一個靈魂和思維的載體,這不僅指物質的獨立存在,更是精神的獨立。很多人在小的時候最經常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就是:“我為什麼會是我呢?為什麼我是我而不是另一個人呢?”可能現在看起來這種想法仿佛很天真,但往往小孩子思考的問題和大哲學家思考的是同類問題,這便是人類終極的問題。其實,人天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們有必要做一個獨立的人,而且應該做一個獨立的人。
有一個登山者,一心要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經過多年的精心準備,他開始了登山的旅程。他是獨自一人出發的,因為他希望自己能夠單獨獲得全部榮譽。他開始向上攀登,直到天色暗下來。
漸漸地,山上的夜晚已經是格外黑暗,登山者什麼都看不見。因為有雲層,月亮和星星都被雲層遮住了,到處都是漆黑的一片,伸手不見五指。就是這樣,登山者依然不顧一切地向上攀登著,僅有幾米它就可以到達山頂了。可是就在此時,他卻滑倒了,並且飛速地跌了下去。在跌落的過程中,他看到的是一群群的黑影,以及迅速向下墜落的恐怖感。
他伴著極度的恐怖下墜著,他一生中的好與壞,也都一幕幕地在他的腦海中重複著。
當他一心想著死亡就快要接近自己的時候,忽然間,他感到被係在腰間的繩子緊緊地拉住了。於是他整個人被吊在了半空中……因為有那根繩子在拉著他。
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真是舉目無親,求助無門,他一點辦法都沒有,隻有大聲呼叫:“上帝啊,救救我吧!”忽然間,從天上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問道:“你叫我做什麼?”“上帝!快救救我!”
“你真的相信我能夠救你嗎?”
“是的,我真的相信!”
“那就剪斷係在你腰間的繩子。”
在短暫的沉寂之後,登山者決定還是要繼續抓住那根救命的繩子。
第二天,搜救隊找到了登山者已經凍得僵硬的屍體,在一根繩子上掛著。他的手依然緊緊抓著那根繩子……就在離地麵不到一米的地方。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隻有依靠自己才能獲得自由。生命所受的最大束縛來源於生命本身對“繩子”的過分依賴,而你的命運藏在你自己的胸懷裏。如果隻知道依戀那根“繩子”,那麼恐怕至死都不會明白為什麼自己會如此不值地離開這個世界。
你是否會問自己:我能獨立思考問題嗎?我能獨立設計自己的人生嗎?我能獨立查找學習資料嗎?我能獨立完成任務嗎?我能獨立對事情作決斷嗎?如果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恭喜你,你已經具備了成功者的基本素質,因為你是一個獨立的人。
美籍挪威探險家司蒂芬森為了揭開北極的奧秘,決心到北極去探險。在他向北極行進的第四十天,就把隨身所帶的食物吃光了。在那異常寒冷,沒有人煙的北極區域,他沒有誰可以依賴,隻能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才得以生存。沒有食物,他就靠獵取海豹和北極熊充饑。沒有燃料,就弄些熊毛當燃料將肉烤熟吃。有時弄不到可燃物,他就得餓肚子或者隻好吃生肉。
司蒂芬森就是在這樣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以他的智慧和毅力勝利地到達了目的地,並且前後在北極圈內考察了十一年之久,其中有六年的時間是靠獵取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
隻有具備獨立的能力,我們才能具備更強的生存能力。小的時候我們不懂獨立,因為父母對我們事事關心,不給我們獨立的機會。可是長大了,如果你還沒有獨立精神,凡事喜歡拽著“大人”的衣角走路、不獨立思考、
不敢自己去闖蕩世界、不敢經曆挫折、不敢受傷,你將會在社會競爭中敗得很慘。那麼,獨立精神從何處來?
一位深受學生愛戴的新東方老師如是講道:
我經常會收到學生們的來信。有些回了,有些沒有回。沒有回的不是因為不想回,而是因為這些信中提出的大部分問題都是根本沒有經過獨立思考或獨立查找的問題,比如,隨便想了一個句子就發過來問是什麼意思,或者隨便發來一篇論文摘要就請老師給翻譯一下。還有的同學發來一個單詞,自己根本沒有查過字典就問老師是什麼用法。這樣的問題真讓人又氣又樂,我真想對他們說:“親愛的同學,Are you kidding me? What are you thinking about?”
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必須擁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巴金曾經說過:“有些人自己不習慣‘獨立思考’,也不習慣別人‘獨立思考’,他們把自己裝在套子裏。”
城市的燈光下,忙碌的車流裏,每個人都同其他人打著交道,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錯綜複雜的關係,為了某個人、某件事、某個目的在他生命的不同時期做著這樣那樣的事情。生命中的人在不斷地變換著,來了的,去了的,將要來的,將要去的,一切仿佛是理所當然。伴隨著時間的腳步,每個人都上演著自己的傳奇,而他自己就是這部傳奇的主角。在關鍵時刻,最終作決定的也是他自己。盡管很多時候都要考慮諸多“他人”的意見,但最終邁出那關鍵性一步的還是他自己,這便是獨立的表現。
我們都應養成獨立的習慣,成為自己這部傳奇的“主宰”,而不僅僅是“主角”。在把握自己人生方向的同時,也扮演好他人人生傳奇的“配角”,這樣遺憾就會少些了……
在走向獨立的道路上,我們會因為勇敢的抉擇而驕傲,縱然市肆的喧囂不絕於耳,城市的繁華讓人流連;縱然有路人的談話令我們好奇,有街巷的軼事使我們側目,但我們也不會駐足,我們會大步流星走向獨立。因為,獨立的人才最有魅力。
選擇吃苦:吃苦中苦,做人上人
人生是一次旅行,在這趟旅程中,我們可以得到各種各樣五彩繽紛的經驗。每個人都可能會遭遇荊棘,在旅途中,涉水跋山、走狹路、過險橋也並非沒有可能的事情。然而,吃苦是我們所不能不花的旅費。作為一個像樣的旅行者,隻有在付出了“吃苦”的費用後,才可以領略到一般人所領略不到的“化險為夷”,“夜盡天明”,“臘盡春回”等等樂趣。
苦是對一個人意誌力和身心的磨煉,在有節製的前提下,在法律和道德的規範下,嚴格要求自己,凡事在一定標準下力求做到完美。要想做得比別人好,就應要求自己對這件事付出的精力比別人要多。原因很簡單,每個人的智商都是等同的,那些在外人看來取得一些成就的人,都是汗水和淚水比別人流得多的人,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能吃苦的人。
台灣“三勝製帽”董事長戴勝通就是這樣一個人。
在談到自己的事業時,他說道:“賣帽子是我們的家傳事業。1971年,一頂帽子約20元新台幣,我賣一頂大概可以賺兩元。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騎著一輛破舊的摩托車,清早出門到清水、大甲等地,和編製帽子的大嬸們打交道,收購她們手編的帽子,集到一定數量後,再整批載到各地,批給各帽席行。春天的時候,我載著整批簇新的帽子,從屏東出發到鳳山、高雄、台南……一路到基隆,一家家地拜訪商店,請求代售我的帽子。這是一段辛苦卻充滿希望的旅程,我常會一路盤算三個月後可能的收益,並計劃有一定的收入後,要為自己或家人買什麼禮物。
“然而,我的夢想常在七、八月收賬時破碎。七、八月份是帽子市場的旺季,我會騎上摩托車從家鄉清水出發,先到屏東,沿春天時發放帽子的路線一路北上收錢。有一回,我到一家店收錢,在那裏待了兩個小時,老板故意忙裏忙外,正眼都不瞧我一下,後來他三歲的孩子上廁所,弄得很髒,我就幫那孩子收拾。老板或許被感動了,很不情願地把錢給我,我把錢端在口袋裏,跨上摩托車,淚在眼中打轉,心比摩托車托車後座被退貨的帽子還陳舊,紛亂……那時,一個工人兩天可以編一頂帽子,每月我可以收購、轉賣大約3000頂,全數內銷。現在我的工廠每個月生產200萬頂,賣到世界各地。想當年,我能為老婆做的比較奢侈的事,也隻是半夜從台北談完生意回到清水時,順便在麵攤給她帶一隻鴨腿當宵夜。我清楚地記得老婆撐著惺鬆睡眼吃鴨腿時的滿足神情……”
我們每個人都有受到環境壓力的時候,但在麵對這些的時候,與其悲傷流淚,還不如用吃苦的養料澆灌自己既有的條件,慢慢耕耘,等一旦機會來臨,自己也有了足夠的條件去應付了,境遇就好轉了。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如果我們從小就安安穩穩,無風無浪,像花朵一樣生活在暖房裏,我們所見的天日就隻有一點點,所能適應的溫度也就隻有那一點點,那還有什麼意思呢?苦,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理解。
2008年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擔任中國代表團旗手的王曉福,是一名遊泳運動員。
1988年出生於雲南省一個貧困家庭中的他,6歲時意外遭到高壓電擊,導致右上肢被燒傷,右大腿肌肉被電流從上到下撕裂燒傷,腿骨外露,身體其他部位多處嚴重燒傷。為了搶救他的生命,父母東挪西借,欠下了十多萬元的債務。父母僅靠收獲季節賣點穀子一點點還債。王曉福懂事後,媽媽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要有誌氣,要爭氣,要讓那些瞧不起咱的人看到一隻手的人並不比兩隻手的人差”。貧困的家境,不幸的命運鑄就了王曉福堅強能吃苦的性格。
2001年4月,省殘聯來人到他的家鄉選拔殘疾人運動員,發現了這個大手大腳大個子的孩子,5月他便被抽到昆明參加遊泳集訓。王曉福牢記媽媽的話,非常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刻苦訓練,立誌成才。
在集訓期間,遊泳池水溫偏低,有一段時間他又患感冒,每天下水後身子冷得不由自主地發抖。他給媽媽打電話時禁不住掉淚,但放下電話便又跳進水中,一聲不響地完成教練安排的課程。在訓練中,他從不偷懶,每天要在水中泡7個多小時,遊一萬多米,訓練後累得飯都不想吃,倒頭便能睡著。但他告誡自己,隻要在訓練,就要做好每一個動作。後來他成為教練們公認的遊泳動作最規範的運動員。
由於刻苦訓練,在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裏,王曉福的成績飛長,其運動成績已經相當於經過四年係統訓練的健全遊泳運動員的水平。
生長在大山裏,從小沒見過遊泳池的孩子靠自己的頑強毅力,在雅典殘奧會上奪得3枚金牌、1枚銀牌、1枚銅牌,並同時刷新三項世界紀錄,跨入了世界冠軍的行列。
付出的比別人多,吃的苦比別人多,流的汗比別人多,流的淚比別人多的人,無論身心都是辛苦的,得到的自然也比別人多,這在王曉福的身上得到了最深刻的體現。
如同河水,有筆直的河道嗎?如同高山,有一直平坦的山道嗎?如同苦瓜,苦才有味道,苦中的澀味讓人難忘。如同青竹,一節一節地遞增,才有了“竹高千尺,一生虛心”。吃苦,是一種資本。不經曆一番風霜苦,難有梅花吐清香,隻有那些受得了挫折和艱辛磨難的人,才可以鑄就輝煌的人生。
選擇自強: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世界上有一種可貴的品質,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它曾經讓無數被失敗打倒,被困難擊退的人們重新站了起來,重新向成功的大門勇敢地邁去。如果沒有它,海倫·凱勒就不會擁有傳奇的人生,就不會成為世人廣為讚賞的焦點;如果沒有它,貝多芬就創造不出那麼夢幻,那麼出神入化的音樂;如果沒有它,居裏夫人就不會發明出鐳……當你哪一天真正擁有它時,你就真的長大了。它就是——自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可以說,古往今來,凡成就大事之人,都是自立自強的人。一個人隻有不依賴別人,才能夠自立自強;一個人隻有自強不息,才能做到堅忍不拔,不畏困難與挫折,才能夠做到誌存高遠。
1995年患了中風,全身癱瘓的法國作家讓·多米尼克·博比,隻有左眼皮能動彈。麵對病魔,他沒有像其他人想的那樣悲觀失望、自暴自棄,甚至輕生。多米尼克選擇了自強,他決定把自己的經曆和感受寫出來。他讓秘書把法語字母按照使用頻率的多少排出次序,編成一個字母表,然後按順序一個個念字母。多米尼克聽到自己需要的字母時,就眨一下左眼皮,如果不要就眨兩下……就這樣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進行著他的寫作。
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努力,他終於寫成了《潛水鍾和蝴蝶》一書。此書的主題是生活中遇到了不幸,就像潛水衣的硬殼一樣,使他幾乎喘不過氣來,但他並沒有放棄理想和希望,他的心就像一隻輕盈的蝴蝶般自由、愉快地飛翔。
一個在常人口中被稱為“廢人”的人,憑借著堅強的毅力拚搏著。他告訴人們,即使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幸,即使你的命運多麼曲折,也不能氣餒,就此放棄。應更加努力地去奮鬥,讓自己的人生色彩斑斕。
假如當初多米尼克整天灰心喪氣,對生命失去希望;假如當初多米尼克整天歎息前途渺茫,慨歎歲月蹉跎,埋怨命運弄人,那麼他就不會寫出好的作品,就會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廢人。正因為他擁有自強的可貴品質與精神,才會有他今天的成就。一個極度殘疾者,都能用堅強的意誌與頑強的生命創造奇跡,能用百折不撓的毅力創造輝煌,我們這些五官健全的人為何不能呢?
有人可能會問:自強到底是什麼?自強是遇到困難不低頭,是努力向上,是奮發進取,是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是對理想的不懈追求。一個人一旦沒有了自強,那他的生活,他的人生便會黯淡無光。
我們知道,曲線總是比直線美。人生就如曲線和直線一樣,充滿奮鬥與追求,充滿理想和目標,自強不息的人生難道不比平淡無味,黯淡無光的人生美麗嗎?人唯有在這種由憂到喜,不斷自強的日子裏,才能真正品味到生命的意義和充滿活力的人生。
英國物理學家布拉格,小時候家裏很窮。他在學校讀書時,因為家裏經濟條件太差,父母無法給他買好看的衣服和舒適的鞋子,他常常是衣衫襤褸,拖著一雙與他的腳很不相稱的破舊皮鞋去上學,即便這一雙舊皮鞋,還是父親的。
然而,貧困的現狀並沒有消磨他的意誌。憑借著自己對夢想的不懈追求,通過頑強的努力,布拉格在科學的崎嶇山路上踏著荊棘前進,終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感動中國的洪戰輝,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了自立自強的堅韌品格。洪戰輝的父親是間歇性精神病人,不堪生活重負的母親離家出走,這位12歲的少年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艱難困苦並沒有壓彎他稚嫩的脊梁,反而砥礪他樂觀堅強地去麵對生活,不但自己考上了大學,還把“揀來”的妹妹養大,帶進學校讀書。盡管生活拮據,他卻從來沒有申請過特困補助,還多次婉拒好心人的捐款。在他看來,“一個人隻有自立自強,才是最重要的。”
當我們被他們的事跡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深深的思考。現在的人們一遇到挫折、失敗、困難,就一蹶不振,甚至輕生,這實在是不應該。所以,我們更要學會自強。那麼,我們應如何自立自強呢?
首先,我們要樹立堅定的理想。理想是自強的航標,是人生成功的藍圖和基石,是人生奮進的路標和動力。有了理想,生活就有了方向。有了理想之後,還要為之執著追求;第二,要戰勝自我。人總是有缺點的,但缺點是可以改正的。我們要勇於戰勝自我,這是自強的關鍵;第三,要懂得發現自己的長處和興趣愛好。可以說,找到自己的長處和興趣愛好,就很容易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我們的主動性就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可以說,找到自己的長處和興趣愛好,這是自強的捷徑。
自立,意味著我們要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意味著我們要在思想上長大成人,獨立生活;意味著要靠自己的力量創造生活。自強,意味著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意味著在困難麵前知難而進,頑強拚搏。
人生的道路曲曲折折,在以後的日子裏,在我們麵前的也許是困難與逆境,也許是富貴與甜美。困難就像惡魔,你越是害怕它,它越是張牙舞爪,但困難更像是一塊試金石,如果你是一塊真金,經過一次次的錘打和考驗,你就會變得更加堅強。我們需要挑戰困難,用微笑麵對困難。我們要經受磨煉,學會自立自強,讓自強不息的意誌伴隨我們走向輝煌。雖然自強者未必都能成功,但“不自強而大成者天下未之有也”。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永不退縮,你終究會成為人生道路上的強者。
讓我們都做一個自強的人,做一個生活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