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養出一個小美女 (2)(1 / 3)

我的奶水豐盛如不竭的泉眼,所以小希頭5個月完全不用添加任何其他食物,隻喝母乳就把她喂得圓滾滾的如小乳豬。之後我上班了,奶水質量漸漸下降,產量也少了,第11個月,超乎順利地斷奶,小希絲毫不再留戀媽媽的乳房了。1~2歲的時候,小希看起來比較瘦一點,吃飯不是特別好,吃的時間長,飯量還不大。我做的僅僅隻有兩條,第一,家裏從不準備什麼餅幹之類的零食,第二,吃飯時間不能太長。小希愛吃多少吃多少,愛吃什麼就吃什麼。這麼小的孩子,她沒有什麼欲望擾心,所以她愛吃的就是所需的。有時我也會測測微量元素什麼的,幾乎每次某個指標總與標準值有所偏差,醫生總是推薦各種補品、藥片,小希又超級不愛吃。後來因為工作太忙,我也就把這事給忘了。再往後,我就不測這些指標了。隻管她一日三餐正常吃飯。

平時由婆婆照顧她,而婆婆隻相信五穀養人,因此也不額外做什麼高營養的東西給小希。

這樣反倒好了,小希上幼兒園之後,幼兒園的飯菜營養不及家裏豐富,別的孩子不適應反而瘦了。而我一點都不擔心幼兒園的夥食不對小希口味,她吃飯的表現一直尚可,慢慢也長得豐滿一些了,卻又不是太胖,臉色也紅潤。

小希不挑食,俺家從不限製她一定要吃什麼,甚至她告訴我們不想吃菜隻吃白飯,也是可以的。這樣懶散自由的教育,沒有讓小希養成挑食的壞習慣,這次不吃,也許下次就吃了。

小希的表姐子怡挑食得讓人頭大。從兩歲起,她就開始越來越瘦,現在已經是小學三年級了,胳膊還不及幼兒園的小希的粗。在她家做了一次客,我就發現問題症結所在。子怡的爸爸很挑食,飯桌上經常會評價這道菜不好吃,那道菜有氣味,孩子聽話辨音能力很強,她立刻就覺得這個食物不是好東西,所以也不吃了。可家長自己不吃,但又會教育孩子這是好東西,一定得吃下去。子怡一旦不吃,她父母必要勸說,勸說無效後就是責罵,責罵之後,自尊心極強的子怡連飯也不吃了。周而複始,子怡對某些食物堅決連碰都不碰,飯量也極小,自然身體就比較瘦弱一些了。

從爸爸媽媽對待子怡吃飯的方式,就是一種把她列為壞孩子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孩子不吃飯,就是不乖的孩子。孩子希望成為好孩子的欲望比我們想象中要強烈,當我們的言行把她劃歸為不乖、頑皮的孩子,她的失落感很強,這樣的失落感會導致孩子產生自暴自棄的思想,教育就無法起到正確而積極的作用。就以子怡吃飯為例,如果我們把她當成一個好孩子,反思一下她不吃飯的原因,教育起來就簡單了。原來爸爸的挑食影響了子怡的飲食習慣。

了解到子怡挑食的原因,我們就要原諒孩子並勸她吃,如果她還是不吃,那就說明言傳不能蓋過爸爸的身教,爸爸改變挑食的毛病才是讓孩子改變挑食習慣的辦法。如果父母改變了,孩子自然會發生改變。如果偶爾一次孩子不肯吃某樣食物,家長必須做出很可口很愉快的進食表情,同時告訴寶寶吃了這個會給身體帶來什麼好處。比如小希不愛吃青菜,我就告訴她,多吃青菜可以補充維生素,帶來白雪公主一樣水潤潤的皮膚,小希特別吃這一套,果然就會大口大口吃。如果還是不吃,我也不會強迫,更不會因此說她是不乖的寶寶,避免她從心理上抗拒這種食物,而到下一次吃青菜時,她又會主動吃了。對孩子的成長,家長要多一點理解,不能因為孩子某一行為沒有達到要求,就認為孩子不聽話,我們自己也有很多錯漏和失誤呢。

身教的作用非常大,家長的一舉一動就能指導孩子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孩子天生身體就好,對營養素的吸收也是正常而且健康的,隻要家長營造一個良好的飲食氛圍,少吃零食,準點吃飯,食材豐富,身體會自主吸收孩子成長所需的養分。一句話,你把他(她)當成健康的好孩子養,他就會成為健康的好孩子。反之,你要以藥物,以強勢的教育方式去糾正他(她),改造的路會很難,而且很容易偏離你的預期。

懶媽媽養好寶寶胃;

椰風是個比較懶而小氣的女人,養育小希也喜歡用懶而省錢的辦法。

不買鈣片,隻帶小希曬太陽;

不喝飲料,隻給她喝涼白開;

不吃零食,隻給她吃米飯和菜;

少吃乳品,多吃椰風親手做的粗糧豆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