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遞法
在辯論和演講過程中,有時要論述的問題比較複雜,一下子不容易說清楚,講透徹,所以,通常是先提出問題,然後分成幾個步驟,一層一層地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分析問題,最後解決問題,做出結論。這樣的論證方法就叫層遞法,也叫分層論證法。
反駁
是根據已知為真的事實或理論來確定某一論斷的虛假性,或指出對某一論斷的證明不能成立的一種邏輯方法。它是駁斥謬論、揭露詭辯、維護真理的重要手段。由於論證是由論題、論據和論證過程三個要素有機構成的,因此,反駁可以從三個方麵入手:反駁論題、反駁論據和反駁論證方式。在一個反駁過程中,既可以從三個方麵的任何一個方麵著手進行反駁,也可以同時從兩個方麵或三個方麵的任何一個方麵著手進行反駁,也可以同時從兩個方麵或三個方麵入手進行反駁。反駁可以按照不同的依據分為直接反駁和間接反駁;演繹反駁和歸納反駁;簡單反駁和複雜反駁。從形式上看,反駁是論證的一種特殊形式,因而同論證一樣,需要遵守論證的規則。在論辯中,反駁的前提在於對方的論題虛假或論證過程出現了紕漏,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分析對方的論證,發現其破綻。或根據情形的需要,靈活運用各種反駁手段,駁倒對方。
反駁論點
針對對方的論點進行反駁。這種方法一般是先引用對方的論點樹立靶子,然後加以分析批判。例如,一位青年以《駁“知識越多越反動”》為題作演講時說:“‘四人幫’的連篇鬼話中,有個反動論點,叫做‘知識越多越反動。’仿佛資產階級與知識結伴,無產階級與知識無緣。真是荒唐透頂!按照‘知識越多越反動’的反動邏輯,誰有知識誰便反動。誰知識越多誰就‘反動’到家了,這樣一來,所有的知識分子便統統被劃入‘反動行列’。那麼,人們不禁要問:革命導師的學問高深不高深,廣博不廣博?他們掌握偉大革命真理,既有豐富的階級鬥爭知識,又有精湛的自然科學知識,該屬什麼階級呢?又不禁要問,我們的大、中、小學和幼兒園時時刻刻都在向青少年傳播革命道理,講授科學文化知識,按照‘知識越多越反動’的奇談怪論,豈不每天每時在驅使人們走向‘反動’?我們更不禁要問,除了知識分子有知識外,工農兵群眾和廣大幹部也都有知識,隨著實踐的繼續,認識的深化,學習的進行,知識越來越多,難道都是在‘反動’的路上越走越遠?”這段演講開門見山地提出了“四人幫”的反動論點“知識越多越反動”作為批判的靶子,接著用一係列的反問和邏輯推理論證了這一論點的荒謬性和反動性,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在論辯中,反駁論題最能直截了當地達到反駁的目的,也是最根本的反駁。
反駁論據
即設法證明對方的論據是虛假的,不能成立的,以此否定由這論據支持著的論點。如林肯當律師時為小阿姆斯特朗的辯護演說。原告方麵證人福爾遜指控小阿姆斯特朗犯了殺人罪,並發誓說在10月18日晚上的月光下親眼所見。林肯在事前對該案進行了仔細了解和思考,在辯護過程中連續反駁了福爾遜的論據,證明他說了謊話。證人第一個證據是:10月18日晚11點鍾在月光下看清了被告的臉。林肯根據事實指出那天晚上11點鍾月亮已經下山,沒有月光,所以證人的證言是不真實的,指控不能成立。因此,反駁論據最好能與反駁論題結合起來才充分有力。
反駁論證方式
反駁過程中,指出對方的論據和論題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聯係,或從對方的論據推不出對方的論題。在辯論中,針對對方論證過程中的邏輯錯誤進行反駁,揭露其論據不能推導出相應結論,這也是挫敗論敵有效的辯論方法。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在論證自己勤勞勇敢時便用了如下推理:“中國人是勤勞勇敢的,我是中國人,所以我是勤勞勇敢的。”在反駁時,就可以針對他的論證方式指出其邏輯錯誤。在辯論中,反駁論證方式常和反駁論題、反駁論據結合起來使用。應當注意的是,駁倒了對方的論據,同樣,駁倒了對方的論證方式也不等於駁倒了對方的論題。在兩種情況下,隻表明或者是從論據不能推出論題,或是對方論題沒有得到邏輯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