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大火過後(1 / 2)

身為禦前大臣的鄭親王端華,在紫禁城的乾清宮裏與皇帝議事議到宮門將要下鑰,經過殿外太監的幾番催促,這才起身出宮。一出宮,他就召集鑲藍旗都統衙門的官員們,準備在衙門官署內緊急開會。不料,端華派在南城的探子突然跑來告訴他說永定門內的祥雲客棧突發大火,端華慌忙率眾趕往那裏,在途中還特意派人急速到順天府衙門和南城兵馬司調派救火的官兵。

待他率領數十名官兵趕到祥雲客棧時,大火已經被萬明寺裏的一些僧侶和書生們撲滅,祥雲客棧的東廂二層幾乎盡毀,而其餘的房間並無大礙。在人頭攢頭的客棧大門前,端華派人叫來負責客棧雜務的書薄,厲聲斥責了他的失職之罪,並將他革職留任,以待客棧失火一案全部查清後再作處理。

南城兵馬司和順天府的衙役趕了過來,他們派人進入火災現場進行勘察和清理,並請端華讓都統衙門嚴格核對客棧中的秀女、婢女與各類閑雜人等。通過統計發現,一名赫宜氏的秀女失蹤、赫宜氏家的婢女昏倒在客棧後巷、一名巴爾虎氏的秀女在火中昏倒後被救出、客棧後有一具已被燒焦的屍體、客棧內有一具完整的屍體。客棧裏其餘人等均未受傷。

端華叫來順天府的一名司官,請他叫來衙門裏的仵作,仔細查驗那兩具屍體。但那司官卻十分遲疑,端華見他有所顧及,隻好把他叫到自己的馬車上,摒人密議。

“王爺,”那司官附耳輕聲說道,“按照規矩,在京城裏,旗人的事歸步軍統領衙門管,漢人的事才歸順天府管,這客棧裏住的都是八旗秀女,出了這樣的事,應當由步軍統領衙門來接管此案!”

他這是按規則辦事,端華不好說什麼,但他心裏明白,步軍統領衙門由定郡王載銓管轄,載銓在京師一帶勢力極大,各種關係如蛛網般四處遍布,如果由步軍統領衙門介入調查,事情的真實原由恐怕一時難以查清。

而端華卻急於知道客棧失火的原因以及謀害那兩條人命的凶手,於是他從靴中摸出一張五百兩的銀票出來,遞給那司官,然後端然說道:“事情關係到我這鑲藍旗都統衙門,所以我不能不對皇上有所交待,案子雖說最後還是要交給步軍統領衙門,但你們順天府既然已經來了,必定要先做個初勘才是,這樣隨後再交接給步軍統領衙門,各方的麵子都好看些!”

那順天府的司官猶豫了半天,不敢去接端華手中的銀票,隻是唯唯地說道:“王爺既如此交待,小的一定先讓差役和仵作調查火情與死者,盡快將結果報給王爺!”

端華見他知趣,也就收回了銀票,假以詞色的籠絡他:“改日拿你的手本到王府裏去,把你的履曆都寫清楚,我有些小玩意兒賞你!”

這是明擺著告訴那司官,自己以禦前大臣的身份會在以後提攜他,那司官精明之極,當即在馬車裏向端華彎身叩頭,連連稱謝。

“那你趕緊去查吧!”端華擺了擺手,“查到結果立刻向我回稟!”

“嗻!”那司官應聲轉頭而去。

端華跟著也下了馬車,他看到那些秀女和婢女們都迎著寒風在街道上站著,被身旁一些前來看熱鬧的人不斷地指指點點,所以他忙叫來都統衙門的下屬,讓把這些秀女全部安置到鄭親王府的別苑——惠園,並讓他們請太醫院的太醫到惠園去為昏倒的秀女和丫鬟診治,其中他還特別囑咐去找太醫院的一位老太醫去為伊爾根覺羅·怡瞳治療。

安頓完畢後,都統衙門的司官們便慌忙帶領秀女們到客棧裏收拾衣服行李,乘車前往鄭親王府。臨行時,博爾君·書儀特意向客棧裏望了望,她看到順天的衙役們正在搬運屋裏那名男子的屍體,而那男子高仰著腦袋,臉色煞白,顯然已經斷了氣息。這時,她稍稍地鬆了口氣,由丫鬟扶著上車而去。

待她們走後,順天府的衙役們將那兩具屍體抬到了祥雲客棧門前,一個滿臉皺紋的仵作仔細勘驗了一番,然後附在順天府那名司官的耳邊說了好長時間的話,那司官聽他說著,臉色變得越來越凝重。

過了一會兒,那司官奔到端華身旁,低聲向他稟報結果:“這兩具屍體都是男子,其中燒焦的那個約有二十七八歲,從身上殘留的衣服來看,像是官家的人;客棧內的那名男子不過十幾歲,還是個孩子,初驗時身上並無傷痕,不知是因何而死。適才與都統衙門的那位書簿談了談,他確認客棧內身亡的這個男孩原是客棧裏打雜的小廝。而那具燒焦的屍體卻並非客棧裏的人。”

“哦?”端華奇道,“這個人不是客棧裏的,並且還穿著官差的公服,那他能是誰呢?”

“王爺,”那司官又上前一步,將聲音放得更低,“據衙役們查驗,客棧的後巷曾有打鬥的痕跡,並且他們還發現了兩枝羽箭與半截斷刀,看樣子,打鬥者不是一兩個人,而是一大群人!”

這讓端華大為驚奇,他沒想到火災的背後竟然還有這麼大的事情發生,但那司官並非心腹,他不便在那司官麵前露出驚異之色,於是板著臉,鄭重地道:“你且聽好了,這件事絕不可外泄,否則的話,你不光是差事不保,性命……嗯?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