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三爺先是簡要詢問了一下殷校尉的近況,接著直截了當地問道:“我家子玉在信中提到,林小友兄妹二人準備前往地藏山拜師學藝。不知道小友對此事具體有何打算呢?”林易坦率地回答道:“我們隻是一心一意想要拜師學藝,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計劃。由於對地藏山的情況並不熟悉,所以一切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應對。老伯,您有什麼建議嗎?”
殷三爺便將地藏山.大體情況對林易作了講解。
老者很健談.,林易也大體了解到地藏山中宗門.派別的分布與收徒要求”
山中大的宗門有兩家.分別是玄天宗和元道宗.。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宗門,如初道宗、仙霞門、太易門、劍道門等。
以及上古傳承家族,比如薑家。
西城郡中凡是有一定財力的大戶人家都會把子弟送到元道宗或者玄天宗去習武修道。
這些人家會按照規定,每年向宗門供奉一定數額的銀錢米糧。
家中弟子則留在山中修習武道,時間通常為三至五年,然後再下山歸家。
如果弟子有幸被檢測出具有靈根天賦,便可以選擇留在宗門,繼續修行。
這樣一來,他們如果能夠達到更高的境界,並領取宗門提供相應的供奉。
這兩大宗門廣納門徒,無論來者何人皆可進入外門,但需要通過宗門內部的考核才能進入內門。
外門弟子多達上萬之眾,而內門則是精英雲集之地。人數較少。
另外幾家中小門派收徒反而較嚴,需要通過測試後,方可入門,並且每年隻招收 10 到 20 名子弟不等。
薑家,基本上是家族內傳承,數十年間隻接收過兩次外姓弟子,而且隻有幾人。
林易這次趕來還比較及時,再有一兩個月,山中宗門將開始陸續收徒,西城郡也漸漸多了外地前來拜師學藝的青少年。
殷家今年也有一名子弟將送入山中修行。
晚間殷家老四招待了林氏兄妹,席間多了一位十二三歲的少年和一位十二三歲的小姑娘,那少年養得白白胖胖,虎頭虎腦,一看就是今年準備進山的殷家子弟,叫殷子軒。那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是殷校尉的女兒殷含梅,小姑娘一來便拉著小丫,問長問短。林易也聽出了她也想上山修行,可是她娘不願意,一個姑娘家學那道術有什麼用。聽聞林小丫也是十二三歲,人家千裏迢迢來投師學藝,自己家門口不學,仿佛找到了學道依據,立時下了決心,一定要去報考修道宗門,如果測試通過就去修行。
殷家也早已給兄妹安排了一處小院休息.接下來,便住在殷家.等待.山上招徒.
第二天,清晨的陽光灑在大地上,小丫和殷含梅一起來到後院。殷含梅打算拉上小丫一起去做她娘的思想工作。而林易則向殷家借了一匹馬,獨自一人先去幾十裏外的地藏山腳下實地考察一下招考現場。
地藏山腳下有一處紡市,麵積約有數裏方圓。紡市中零星分布著數十家門店,猶如繁星點點,其中大多是草藥店、兵器店,還有兩三家客店、醫店和丹藥房等,仿佛是繁星中的明珠。
紡市中,往來客人並不多,但幾乎每家店都有生意在做。紡市的不遠處有一個大廣場,空落落的,一個人也沒有,宛如一個被遺忘的角落。林易站在一塊大石上,一眼便望盡了集市的角角落落,他猶如一隻雄鷹,俯瞰著這片土地。他在那裏觀察了一會兒,然後打馬回轉了。
林易住在殷家,靜等山中宗門下山收徒。小丫跟殷含梅倒打得火熱:這殷校尉女兒本是一個跳脫性子的姑娘,無奈受製大家族規矩多,如今碰到林小小這個野丫頭,簡直是意氣相投。
上樹掏鳥蛋,下湖捉魚蝦,逛街吃燒烤、出門打流氓、什麼都來。林易是後世人的思維,對小丫的玩皮隻覺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就該率性而為。
殷家有幾個小男孩起初還想降服小丫,結果被學了擒拿手的小丫揍得鼻青臉腫,回去跟家中長輩哭訴,還遭了一頓譏諷。
天氣已漸寒冷,林易得空替自己與小丫又做了幾套厚實點的衣服,鞋子。看著街道上明顯多了一些外地人,林易知道山中收徒的時間近了。
這一日,一大清早,殷家的殷五爺騎著一匹駿馬,一名壯實仆漢駕了林易的馬車,開始向招考點進發。
馬車裏坐著兩男兩女,林易看著玩野的少年男女,此時也一臉期待中夾雜著緊張神情,他也跟著忐忑起來。心中思忖,這大概是因為前世今生都沒有過的人生經曆吧。
快到山腳廣場處,離得很遠就能聽到人聲鼎沸,待到廣場近前更是人潮湧動,摩肩擦背。殷五爺讓仆從在外圍的一棵大樹下看馬守車,自己領著四人向場中擠去。
進了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玄天宗一個大招牌立在一邊。招牌下一溜長桌前擠滿了人,十幾位身著統一服飾的青年男女維持著秩序。報完名的都領了一副青竹腰牌,然後拿著腰牌到紡市,玄天宗的一處門店交錢領黃牌。接著是元道宗的招徒現場,也同樣如此。這兩家都把廣場占了一大半地方。
段五爺領著四人繼續往廣場深處走。進到深處,便看到一字排開的四家小點的宗門,分別是仙霞門、初道宗、太易門,劍道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