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易駕著馬車來到了城南,經過一番尋找之後終於找到了一家車馬行。進入車馬行內,他果然看到了一個姓秦的老頭和他的兩個徒弟正在忙碌地工作著。這家車馬行專門製作驢馬車,林易感到非常滿意。
林易向秦老頭訂購了一輛馬車,並詢問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秦老頭回答說需要十天時間,並且表示他們已經排滿了訂單,隻能等十天後再開始製作。然而,林易並不想等待那麼久,他靈機一動,提出將自己帶來的驢車送給秦老頭作為交換條件,同時願意再加一成的價格。
秦老頭考慮了一下這個提議,最終同意了林易的要求,表示會盡力加快速度,爭取早日完成馬車的製作。接著,林易向秦老頭提出了對馬車的具體要求。他希望得到一輛帶有減震裝置的四輪馬車,這讓秦老頭感到有些驚訝,但也立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林易畫出了一張草圖,並詳細解釋了其中的設計要點。他特別強調了減震功能以及前輪轉向的關鍵之處,希望能夠確保乘坐時的舒適性和靈活性。秦老頭仔細傾聽並不斷點頭,顯然被林易的想法所吸引。
林易交了一吊銅仔的訂金,讓老頭盡快打造,價格上不用擔心。便和小丫一起去逛街了.
小丫買了各色果脯,糕點爪籽,都放在馬背上。小丫把皮囊的涼開水倒掉,灌了一壺酸梅湯。她一路喝著,回店中吃飯。
一到店中,不想有人請客。兩位軍頭正等在店裏。兩人也不客氣,酒足飯飽後,一起到練武場對練。林易也體會到他們的熱情。因為當時人們戰爭中,根本沒有成套的對戰術法,僅憑各人的勇武和不斷的戰鬥經驗。林易的這種各式技巧組成的係統性的一套擒拿手,嚴格地來講,可算千金難求密術了。
不用他們誇,林易也知道,如果能練熟個十幾式,近身格頭幾無敵手。當然,林易也不在意他們學會。一是這世上有修煉法術之人,對於世上強身健體之人就是降維打擊。二是,林易會的絕學多得很,也無所謂傳出去。
就這樣,每天上午,林易會去車馬行和秦老頭一起商討馬車的製造細節;下午則指導兩位軍頭習武。當然,他自己也沒有懈怠,依舊堅持鍛煉。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過了十幾天。這天,馬車終於完成了。林易和小丫坐在馬車上,用馱馬拉著四輪馬車在臨川郡城的街道上購買路上所需的物品時,引起了小小的轟動。人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奇特的景象:一匹馬竟然拖著一座像房子一樣的車子。林易對自己的傑作非常滿意,因為這輛車不僅舒適無比,而且堅固耐用,可以有效抵禦馬匪和猛獸的襲擊。當然,為了打造這輛馬車,林易花費了三倍於普通馬車的價錢,但好在秦老頭隻收了一個成本價。
在這段時間裏,那位販馬的商人也來找過林易一次。林易請他喝了一頓酒,並詢問他的姓名。原來,這位販馬的商人姓馬,名叫馬行毅,而那個修行的堂兄叫做馬行駿。此時,馬販已經采購好了回程的貨物,準備第二天和其他同行一起向北出發。
林易和小丫一起踏上了西行的路途,兩位軍頭一路送行了很久,仿佛把林易當成了自己的師傅一般尊重。然而,林易並不想居功自傲,他認為別人尊敬自己,自己也要同樣尊敬別人。因此,他親切地稱呼他們為“費大哥”和“殷二哥”。殷校尉甚至重新寫了一封家書,交給林易帶在路上。信中特意叮囑家人要像對待親人一樣照顧林易和小丫,並給予他們各種便利。這讓林易感到十分溫暖。
兩人對林易的馬車充滿了好奇,親自上去體驗了幾裏路。他們對馬車的舒適性和便利性讚歎不已。費都尉還塞給了林易一吊銀幣,表示隻是略微表達一下自己對林易贈馬的一點謝意。林易欣然接受了這筆錢。
這次西行的路上,沿途人口稠密,村莊眾多,幾乎沒有遇到那種兩三天都看不到人影的情況。盡管途中遇到了兩條難以跨越的大河,但他們還是想方設法克服了困難。一路上,兄妹兩人輪流駕車,人休息但馬不停蹄,隻用了短短十餘天就抵達了西城郡。
西城郡的繁華比臨川郡有過之而無不及,這裏街道寬敞整潔,房屋高大華麗,人群熙攘熱鬧,各種店鋪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林易來到西城後,向路人打聽殷校尉家的位置,得知其位於西城的一處莊園內。他駕車來到莊園門前,將殷校尉的家書交給門房的老頭,請他轉交給殷家人。隨後,他坐在馬車上與周圍好奇的大人和孩子們打趣逗樂。
沒過多久,一位與殷校尉長相幾分相似的青年人走到門口打開了大門。他驚訝地看著林易駕駛著一輛房車進入院子,眼神中透露出新奇。林易見狀,趕忙下了馬車,朝著青年拱手作揖,表示問候。接著,他邀請青年上車,並指揮著將車子駛入車棚。
通過交談,林易了解到這位青年正是殷校尉的四弟。
殷家是西城郡一個較大的家族,殷校尉身為家中長子,平日裏熱衷於四處遊曆,廣結好友。殷老四領著林易前去拜見家中的長輩——殷校尉的父親。此刻,殷三爺正端坐在堂屋內,仔細地閱讀著殷校尉帶回家的書信。當林易走進堂屋時,他注意到眼前這位頭發灰白但精神矍鑠的老者,正坐在堂屋中的一張方桌旁的椅子上。方桌上擺放著那封信,而老者看到林易進屋後,連忙起身,請林易坐在方桌另一側的椅子上,並吩咐婢女送上茶水。同時,他還安排殷老四去準備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