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易道:“周老板,我和小妹就在前麵小城休息幾日,我們就此分別,以後有緣再會。”
周老頭道:“還是去臨川郡吧,那是大郡,有一定的規矩,一般人不能亂來。這邊小城人雜事多,各色人都有,比較亂。”林易笑道:“我們在小城逗留三日,我們反正是無根無底之人。如果有兵追上你們問起,就說不認識,路上碰到的。我和我小妹人少,也沒什麼貨物,好脫身。”
周老頭的護衛夥計聽說林易兄妹要在此分道,都有些不舍,特別是幾位傷好的傷員更是對林易感激涕零,周老頭還對林易交待有空一定要到洛邑郡找他。眾人揮淚而別。
車隊沿著官道繼續趕路。林易與小丫的目光鎖定在不遠處的一座小城裏,那是他們的目的地。
這座小城並不大,甚至沒有高聳的城牆。四周環繞著一圈僅有一人高的土圍,顯得有些簡陋。進入城內,林易四處尋找合適的住宿之處。然而,經過一番尋覓,他發現整座城中隻有一家驢馬店。
這家驢馬店內部宛如一個小集市,人聲鼎沸,熱鬧非凡。販馬販驢的商人、販賣各種貨物的小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們穿梭其中。林易實在不太想住在如此嘈雜的地方,但無奈別無選擇。他找到店小二,詢問是否有僻靜些的單獨住所。
店小二打量了一下林易,然後回答道:“有倒是有,不過價格要稍微貴一些,需要十二枚銅仔。”林易微微點頭,表示可以接受,並讓店小二帶他去看看房間。帶過去,這時旁邊一個腰掛樸刀、口中嚼著草籽的壯漢,斜著眼問道:“小夥子,這兩匹馬賣嗎?”林易看他一眼道:“棗紅馬不賣,另一匹想換一匹馱馬。”說完便牽著馬跟小二向後走去,那壯漢也跟著,林易到後院打量了一下四周,目光落在一處小院上。雖然不是十分滿意,但也隻能如此了。他給了店小二十兩銅子,讓他再找一個幫閑過來聽用。那大漢看著林易安排好一切,站在一旁,雙手抱胸,目光銳利地盯著林易,開口說道:“你所說的馱馬嘛,這裏倒是有一匹現成的。不過呢,你那匹黑馬肯定是不行的啦!棗紅馬倒是還算過得去。”林易轉頭看向院子裏的小丫,叮囑她在院子裏守著。然後他轉身麵對大漢道:“走吧,帶我去看看你說的那匹馱馬究竟長什麼樣子。”
大漢沒有再多說話,隻是默默地領著林易往前走去。他們穿過庭院,來到前麵一處寬敞的拴馬棚前。大漢停下腳步,伸手一指,指向其中一匹馬,說道:“就是這匹,你要是拿那匹黑馬來交換,那可絕對不行!”林易走近幾步,仔細端詳起那匹馬。隻見它身軀高大而健壯,毛色光亮,肌肉線條分明,顯然正處於生命的黃金時期,的確是一匹難得的好馱馬。林易心中暗自認可,點了點頭,然後對大漢說道:“我那匹黑馬啊,它的來曆有些不大對勁兒。”
大漢聽了,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笑容,但並沒有表現出太多驚訝或者在意。林易見狀,繼續說道:“這樣吧,如果再加上那匹驢子,怎麼樣?”大漢略微思考了片刻,最終還是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於是,大漢牽著那馱馬,直接來到小院中,與林易完成了交換。;
這時一名幫閑也已.等候在小院中,林易給了他三枚銅仔.先讓他幫忙在小院馬廊.喂馬.洗刷馬匹.
村易與小丫在店內小院中狠狠地做了一下個人清潔,又讓店內加了餐。第二日又逛了逛小城,小城是各色南來北往、東西通商的臨時息腳之處,亂嘈嘈的也沒有什麼特色,商賈或旅人息一腳就走。林易本想重做一輛車子,卻沒有找到好木匠,於是第三日便向臨川郡進發,路上碰著一群馬販,其中正有換馬的大漢,也算熟人,大家便一路閑聊,逶迤而行。
那馬販北地購馬,南地賣,南地販布販鍋北地賣,南來北往,見多識廣,人又善談,林易與他倒談得挺投機。大漢聽說林易要重做一輛車子,方便遠行時野地裏好住,便主動介紹了一處臨川群南城的一處車馬行,有一位好手,手藝精湛,做出的車子,結實,耐用還舒適。就是要價高,出貨慢。林易連忙感謝,省得自己尋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