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與道長對話(1 / 2)

林易拿上馬背上的兩個包裹,也跟隨回去,小丫先到家說了什麼.老婦人正急切等在院門口,等林易進了院,連忙關上門.還用頂門杠頂好,三人回到屋中,林易見老婦人一臉的惶急開口安慰道:“娘,沒事,不會有人知道的.”老婦人道:“東邊那牢山上住了一群土匪,殺人放火、什麼傷天良的事都做出來,惹不得.”

這時小丫把錢袋放在桌上,林易把兩隻包裹也放到桌上.一一打開.滿桌各色貨幣,穿用過的各色衣服,甚至有兩件綢布的.,老婦人倒沒有多少欣喜,說道:“小心為好.去年你們二哥從郡裏帶了信回來,你們兄妹去找他避一避,我到山下大姐家躲躲.錢幣埋兩塊金的在屋後,剩下你們帶著在路上花,衣服都燒了一件也不要。”

說完回東屋拿了一卷竹片給林易,開始吩咐道:“殺6隻雞帶著路上吃,還有放到他五叔家養著,再帶點醃肉。”

小丫頭行動力倒強立即奔向院外去捉雞.,老婦人把家中所有雞蛋放入鍋中放滿水架起木柴煮蛋,又把糙麵粉全部倒入盆中用水 和 麵烙餅。

林易木然地立於原地,心中暗忖這老婦人好警覺。觀其母女熟稔之態,應是常有避難之舉,思及土匪既已現身,倒也不難理解。林易展開竹簡,其上竟是篆字,他細細端詳,約能識得二三成,字跡頗顯古拙,大意為:母親大人安康,弟弟、妹妹安。一別五載有餘,現今居於安康城,在劉大人麾下聽差。已婚配,育有一子。因路途遙遠且瑣事纏身,未能歸家省親。兒安好,特帶回銀錢十枚以資家用。

這時候老婦人在廚房一邊揉麵,一邊伸頭對呆愣在堂屋的林易說:“三子,你不識字就別捧著信發呆啦,在路上碰到識字的先生就請人家讀給你聽。快去幫你妹妹殺雞!”

林易應了一聲,將信揣入懷中,小丫頭動作倒是挺麻溜,十幾隻雞都已經綁好了,正拿著那把搶來的樸刀在切草的樁子上,一刀一個切雞頭呢。林易走過去說:“小丫,你把沒殺的雞在天還沒黑之前送到五叔家,雞我來收拾,五叔要是問起來,就說我們一家走親戚去了。要是有人上門問,就說我們 10 天前就出門了。”

小丫哎了一聲,拎著幾隻活雞走了。林易開始拔毛、去肚,然後拎到溪邊洗刷。

林易轉身回到屋子裏,拿來了鹽塊、豬油、麻菜以及一把鐵鍬和兩件綢布衣。心裏默想後世叫化雞的做法,走到一處平常用於燒烤的洞穴前,將麻菜均勻地塞進六隻雞的肚子裏。然後,他用豬油和鹽水仔細地塗抹在雞的內外。

接下來,林易把綢布撕成小塊,仔細地給每隻雞裹上,保證裹得嚴嚴實實。然後,他拿起鐵鍬,挖了點泥土,用水攪和得濕度剛剛好。接著,他就耐心地用泥土把每隻雞都嚴嚴實實地封住了。

都準備好後,他小心翼翼地把封裝好的雞放進烤洞裏。他又撿了些木柴,在烤洞周圍擺好,點上火,滿心歡喜地期待著一個個美味的叫化雞,這樣路上就好保存啦。

三人忙到深夜,老婦人恪了幾張厚餅煮了百來雞蛋又整理了行李,幾張整張的皮毛.一個搭鏈:都分放到兩隻竹簍中.林易把.烤好的葉化雞帶了4隻.2隻讓老婦人帶著,告訴她敲碎就可以吃, 一切準備好.稍息了一會.天蒙蒙亮.林易與小丫先動身,老婦人送走兩人,等天大亮再走.

林易與小丫來到拴馬處,一起牽上馬.、穿過灌木叢來到山腳處一片緩坡處。這時的人騎馬沒有馬鞍,林易用一皮毛墊在馬背上,用布帶過馬腹紮牢、又放空一個搭鏈放在馬背上.把小丫抱到馬背上.兩隻腳放在搭鏈袋中正好得力·林易自己用布帶做了兩個腳蹬上下馬.騎行一段還合適,便下馬在小丫的馬上也做兩個腳蹬方便她上下馬.因為搭鏈袋騎行時放腳舒適、上下馬兩邊串,不方便.

兩人都沒有騎過馬,初時還感覺很新奇。他們一路向南前進,準備繞過西邊的集鎮,以防遇到出山尋人的土匪。一路上,荒草淒淒,鹹濕的海風輕柔地拂過臉龐,呈現出一片枯萎蕭瑟的景象。兩人仿佛是這天地間僅存的活物,隨著枯草一同起伏。

他們騎行了大半天,一陣你追我趕之後,新鮮感逐漸消失。林易隻覺得屁股被顛得生疼,大腿兩側也被摩擦得火辣辣的。他看到路邊的枯草已經不高,於是索性跳下馬來,跟著馬匹奔跑。而小丫則很快掌握了騎馬的竅門,微微站起身,半眯半醒打著盹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