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細節決定成敗,別讓交友毀在細節上(1)(3 / 3)

3.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的原則

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是每一個文明人的基本信條。處於封閉、隔絕狀態中的人們,多數也會把群體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這是維係群體生存和延續的客觀要求。如果人人都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惜犧牲集體利益,就和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一樣可悲,必將導致整體的毀滅。一個民族的興旺發達和個人的良好發展目的是一致的,特殊貢獻拿到特殊的獎勵,使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統一起來。找人辦事不能因為個人利益而損害集體利益,通常的情況下,個人利益應該服從集體利益,隻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地享受到你的個人利益,你要辦的事才會合情合理,當然,最重要的是合法。

4.激勵和約束的原則

通常激勵的表現方式首先是物質報酬,體現為物質上的回饋。其次是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

人是物質的,但同時人也是有精神的動物,在滿足人對物質需求的同時,在精神上也給予最適當的鼓舞,可以讓人精神振奮。因此在你找人辦事的時候,最好常常運用激勵原則,它往往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激勵的方式:一是求人者要以適當的物質激勵你所要求的對象;二是通過和你所求對象的溝通,創建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溝通式激勵氛圍;三是通過激勵對方調動其辦事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四是在找人辦事以前充分征求別人的意見;五是鼓勵所求助的對象大膽行動,果斷出手;六是通過製訂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和規劃,把找人辦事落到實處。

約束則是要掌握合法合理的規則尺度,明白在找人辦事的時候應該做什麼、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是合理的,更重要的是怎麼做才可以更好地找人辦事。

英國的克萊爾公司在培訓中,總是先介紹本公司的紀律,其首席培訓師加培利總是這樣說:“紀律就是高壓線,它高高地懸在那裏,隻要你稍微注意一下,或者不是故意去碰它的話,你就是一個遵守紀律的人,看,遵守紀律就是這麼簡單。”

一個人是能夠並願意作出多種選擇的……艱苦奮鬥勝於舒適生活;真理勝於錯誤;正確勝於荒謬。這每一項都要求認真考慮和選擇,即便是不在別人的監視和控製之下,也能懂得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你在別人眼中所希望的。這就是自覺遵守紀律。

自覺遵守紀律是找人辦事必備的一個優良品質,一個人如果要想辦好事,沒有這種品質是不行的;一個人如果想很好地為他人辦事,也必須具備這樣的品質。它之所以這樣重要,是因為它是一個優秀人才必備的素質,也是任何人所希望具有的。

創造性的紀律能使人與人之間更加融洽。它也能使已犯過錯誤的人和將會犯錯誤的人之間,在自尊上相互感應。更重要的是我們首先要自律,才能將紀律有效地加之於別人。隻有在你遵守紀律的前提下,別人才會遵守紀律,為你辦事才會讓你放心。

請記住塞尼加的話:“隻有服從紀律的人,才能執行紀律。”

同樣的道理,當你在請求上司為你辦事的時候,首先自己就要看清你請上司所辦之事是否屬於他的職權範圍之內,是否會觸及他的權威。因為隻有正確地判斷形勢,才能有機會讓上司為你辦好事。切記,不要讓上司擔太多的責任,那樣會讓他感覺到壓力,從而就有可能辦不好事。

社交學家提醒你

人生在世,誰都要和“人情”二字打交道。一個人一定要辨清人情之味,看看究竟是哪一種人情,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態度,認真處理好堅持原則與講感情的關係,做到既重感情,更講原則,尤其是在涉及用人、花錢等熱點敏感問題的處理上,一定要嚴格按政策規定辦,絕不能用感情代替製度、代替原則。

鋒芒畢露是人際交往的大忌

小張在學生時代是個很張揚的人,說話時從來不讓人,隻想自己占上風。他的拳頭也很硬,經常與人打架,每每都是把人打趴下為止。他就是這麼一個爭強好勝之人。他初入社會還和在校時一樣鋒芒畢露,結果得罪了許多人,辦事很不順利。最後,在好友的指點下,他一改過去的鋒芒,對於很多已經得罪了的人,他便極力去補救。

人際交往中,我們很多時候麵對的不是什麼大是大非的問題,也很少涉及讓你違背原則的事情,沒必要針鋒相對。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別人過去了,自己也可以順利通過。寬鬆和諧的人際關係,不僅可以給自己帶來很多方便,避免許多麻煩而且還可以讓你擁有好人緣。因此說與人交往切忌鋒芒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