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喜慶場合與悲痛場合。如果在別人的婚禮上認識了陌生人,跟他交談時就不要說一些不吉利的話;而在悲傷場合更要注意,避免談論正事,也不要說一些玩笑話。否則會給對方留下輕浮的印象。
人總是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地點、一定的條件下生活的,在不同的場合,就應說不同的話,這樣才能收到最理想的溝通效果。不看場合,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想到什麼說什麼,這不光是一種“不會說話”的拙劣表現,而且還會給對方留下極壞的印象,甚至直接把對方“嚇跑”。
社交學家提醒你
任何人,在任何場合說話,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這種身份,也就是自己當時的“角色地位”。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這點。平時加強對語言的學習與積累,針對不同的場合,要選用最得體、最恰當的語言來表情達意,力爭獲得最佳的效果。
感情用事,葬送美好前程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做任何事都不是順理成章的。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領域,要想辦成某件事,你必須遵守那個行業的規矩。自由如果沒有規矩的約束,就會泛濫乃至墮落。因此,有一顆守規的心顯得非常重要,因為它不僅是一個優秀人才必備的素質,也是任何想找人辦成事的人應當具備的素質。一個毫無原則的人,會因為感情用事而葬送自己的前程。一個不守規矩的人,會因為自己的放任自流而變得墮落。
對一個人來說,處理好生活中的親情、友情、愛情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著特殊的意義。有的人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把握好。比如,有的遇到老首長、老上級、老領導,或者是老部下、老朋友,往往講感情,不講原則,不該說的話說了,不該辦的事辦了;有的受封建宗法觀念影響,搞人身依附、官官相護那一套;有的在幹部提拔使用上任人唯親,憑個人好惡選人;也有的利用自己手中權力,把子女、親屬、熟人安排在管錢、管物、管人的實權部門;有的人交往層次低,良莠不分、魚龍混雜等等。
人生在世,誰都要和“人情”二字打交道。一個人一定要辨清人情之味,看看究竟是哪一種人情,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態度,認真處理好堅持原則與講感情的關係,做到既重感情,更講原則,尤其是在涉及用人、花錢等熱點敏感問題的處理上,一定要嚴格按政策規定辦,絕不能用感情代替製度、代替原則。要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把握住感情的閘門,交高尚的人,交有道德的人,交遵規守紀的人,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恪守職業道德,弘揚家庭美德,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始終保持應有的人格和尊嚴。
任何有效的規則都是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在不同發展時期、不同社會文化領域、不同人群之中形成的規則內容和實施的方法各不相同,這就像在所有的樹上都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但所有的樹葉都有葉柄、葉脈和樹葉的正、反兩麵,這就是規則所包含的最基本的原則,也是我們參加社交應酬所必須掌握的原則。它主要包括:紀律與公平的原則、分工和協作的原則、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的原則、激勵和約束的原則。
1.紀律與公平的原則
沒有紀律,任何一個組織都不可能長期地維持其生存,任何個人也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新兵入伍後首先要明白“服從命令是軍人的第一天職”,這就是任何一個正規合格軍人的第一必修課。
紀律麵前要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這是找人辦事所要遵守的原則,你所找的個人,他所處的地位和身份決定了他的紀律觀念、公平觀念,而這些將決定他為你所辦之事的效果和效率,因此找人辦事必須堅持紀律與公平的原則,把握好二者的關係,這樣才會為你找人辦事鋪平道路,奠定基礎。
2.分工和協作的原則
分工可以提高效率,協作可以提高效益,分工和協作都是為了群體目標的順利實現。這主要適用於領導對機構中的職能管理部門、專業管理部門、執行單位的分工,以及在這種分工基礎上領導與下屬之間相互合作,共同進退。機構的設置、職能的分工應該是動態的,是對現有資源的不斷整合,也是一個按機構既定的發展戰略要求而不斷調整的過程。分工是科學,協作是管理,而整合是藝術。在一個單位裏,正確地運用分工與協作這個原則,可以極大地調動下屬的積極性,提高辦事效率,充分實現人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