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應了古話:蔣介石“受命於危難之時”,當他接到十萬火急的電報後,馬上決定前去救援。他知道,現在孫中山處於危急時候,是最能表現自己的時機,深感這個時候前去救孫中山,與孫中山的關係就能更進一步。
蔣介石由上海啟行,個人冒了很大的險,到達黃埔,追隨孫中山於永豐艦上。孫中山和他的親信隨從者在該炮艦上忍受了56天等於禁閉的痛苦,而期待外來的援助。
蔣介石登上永豐艦後。孫中山當即授以海上指揮的全權。在其後的42個日日夜夜裏,蔣介石的表現異常積極,他既要隨時指揮作戰,又能時常深入到士兵們當中鼓舞士氣。艦上食品短缺時,蔣介石還自告奮勇親自上岸采購所需食品。
蔣介石在孫中山蒙難後能及時趕到孫中山的身邊,陪伴他渡過這一難關,著實令孫中山感動了好一陣子。10月18日,孫中山正式任命蔣介石為東路討賊軍總司令部參謀長,並在此後給蔣的親筆信中再一次強調他在自己的心目中的地位:“兄能代我在軍中多待一日.則我之信用可加多一日。”不久便決定將黃埔軍校校長這一職務交給蔣介石。
【點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蔣介石舍身救主,臨危不懼,排除萬難,終於轉危為安。孫中山與蔣共度患難,備受感動,最後將黃埔軍校校長一職交與蔣。而這正是蔣介石發家的政治資本。在以後的歲月中,蔣介石多次談到孫中山蒙難之事,以此炫耀他的勇敢和忠心。
【運用】曆史上救主的事例很多,如春秋時莒國的柱厲叔為莒敖公的大臣。柱厲叔發現莒敖公並不怎麼信任自己,於是便知趣地辭官而去,閑居在海邊,夏天拾菱芡充饑。冬天揀橡實裹腹,湊合過日子,維持生活。突然有一天,消息傳來說莒敖公被敵人圍困,處於危難之中快要死了。
柱厲叔立即向友人告別,去莒敖公處與其同死。柱厲叔的知己勸他說:“當初,因為莒敖公不信任你,你才離開他,現在你又回去與他同死,這豈不是對你信任和不信任都沒區別了嘛!”
“不然!”柱厲叔堅定地反駁說:“以前。因為他不信任我,我才離開他。
現在,他有難。若我不去,這恰恰證明他當初不信任我是對的。我就是在這個時刻去與他共患難,用這種行動做給後世不能識別忠臣的君主看。
讓他們內疚、自責。這樣。後世的忠臣就不會像我一樣被誤解。忠臣不被君所誤解。則君王的地位就會永遠穩固了!”
而蔣介石的心理比較複雜。也比較現代。他並沒有做給誰看的意思,而是一種義不容辭。凡事有了義這東西。當能早成正果。因為今天所做的事,是後來意料不到的事。但後來的事業上的成功。都離不開先前一番作為、一番創造。
左右逢源步步抬升
【引語】應該說蔣介石的演講才能是很高的,他每次給黃埔軍校學生講演,都能夠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十分蠱惑人心。不僅一般剛進軍校的學生受到他的迷惑,就連當時的國民黨左派廖仲愷等人也是對他稱讚有加。
【事例】1924年,蔣介石應孫中山之邀到廣州創辦黃埔軍校。有著高度政治敏感性的蔣介石,雖然對共產黨人的理想,有著天然的反感,但他知道必須將這種情感隱藏起來,盡量偽裝進步,隻有這樣,他才能受到學生的愛戴。
1925年4月9日,蔣介石在第一次東征結束後,回到黃埔軍校對入伍生的第三次訓話,表示出大力讚同共產主義,主張要學習蘇聯。又稱讚俄國共產黨,認為紀律嚴明,值得國民黨效法。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提出“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深得人心,群眾運動蓬勃發展,當時蔣介石認為這兩個口號,可以為其爭取大量的支持者,於是就以一個反帝反封建的“勇士”出現,大喊“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口號。
應該說蔣介石的演講才能是很高的,他每次給黃埔軍校學生講演,都能夠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十分蠱惑人心。不僅一般剛進軍校的學生受到他的迷惑,就連當時的國民黨左派廖仲愷等人也是對他稱讚有加。
蔣介石多次在演講中,對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讚頌不已,迷惑了很多人,當時共產黨的總書記陳獨秀就對蔣介石稱頌很多。
1925年12月,陳獨秀發表文章,將蔣介石這個真正的反共反人民分子列入了國民黨左派領袖的隊伍,而且把蔣介石看成僅僅次於汪精衛的第二號人物。
不僅僅陳獨秀對蔣介石看走了眼。連蘇聯顧問也稱讚蔣介石“在政治上是個左派,並正往左發展”。蔣介石偽左派,騙得了人們的信任,其影響很大,但國民黨右派又是如何看的呢?
國民黨右派對蔣介石的左傾言論是不滿的,但他們與蔣介石的私交很好,蔣介石在私下裏依靠張靜江等人與右派聯係.製造了蔣介石不得已而為之的印象,逐漸使右派也將希望寄托在蔣介石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