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溫州創業文化啟示錄(3)(1 / 3)

開展創業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具備“發現課題”、“解決問題”和“與人交往”等能力。日本經濟產業省打算在全國中小學開展創業教育的目的,顯然是為學生將來在社會上成功創辦新的私有企業或在企業中有所作為,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日本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大國,2001年人均GDP居世界第三,達到34426美元,盡管如此,日本卻還要在全國的中小學開展創業教育。我國2001年人均GDP占世界第116位,隻有區區的803美元,隻及日本的1/42,在我國學生和國民中開展創業文化教育,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人民的心中播下創業致富的種子,使其盡快破土成長,無疑是地方政府的頭等大事之一。

這一工作無聲無息,難以立竿見影,但影響將極其深遠。我們真誠地希望,在我國各地區,尤其是經濟落後的各區域,不僅各級領導的報告中有鼓勵人們自主創業的動員和計劃,在學校教育、宣傳動員、文化建設等方麵也都有努力提高和弘揚創業文化的具體內容,在各地的電視、報紙雜誌上,在學校的課本中,會看到有關創業文化的內容,以及外地和本地成功致富的好榜樣。要讓落後地區的人民,看到自己思想觀念的落後一麵,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生活水平的可能性,將深藏在心中的過好日子的強烈欲望釋放出來,像溫州人那樣走創業致富的道路。當然,這種創業致富,必須建立在合法經營的基礎上,既不能通過販毒發不義之財,也不可通過破壞環境如挖發菜一類活動來致富。對政府而言,既不能用行政命令去製造私營企業,更不可通過官員利用行政權力瓜分資源的辦法,催生出帶頭致富的“官商”。據報道,在西部乃至東部的少數地區,確已出現上述跡象。

2.溫州人是創業致富的老師

提要:一位西部人比較了溫州和西部在觀念上的差異:溫州人站起來就幹,我們是坐下來就學;溫州人是邊幹邊學,我們是就學而學,轉化不成生產力;溫州人不為總結經驗而幹,他們為發展而幹,我們習慣於為總結經驗而幹,拿經驗當成績……

自80年代開始,除了溫州,東南沿海其他一些地方的私營經濟也開始興起。到了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理論的突破,黨和政府越來越認識到私營經濟的重要性。溫州作為中國私營經濟最早興起最為發達的地區,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也在不斷變化。一位溫州企業家朋友,對我介紹溫州私營經濟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變化時,用了“可憐,可惡,可怕,可敬,可親”10個字。溫州資源缺少,經濟基礎差,人民生活貧困,為了改變麵貌,不得不人人動手,艱苦創業,是為可憐。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為了較快地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一些溫州人製造假冒偽劣產品,甚至還有人搞走私,敗壞了溫州聲譽,這些人是為可惡。溫州人跑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用價廉物美的商品擴大了市場份額,對那些不思改進的國營企業來說,是為可怕。溫州人意識到產品質量的重要性,采取堅決有力的辦法提高了質量,政府和企業還不斷進行製度更新,完成第二次創業,形成“新溫州模式”,是為可敬。黨的十五大以後私營經濟得到充分肯定,各地仿效溫州,興辦私營企業,並有很多人嚐到甜頭,是為可親。這位朋友的話,用極其精練的語言,準確說明了溫州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變化。確實,自古至今,溫州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引人注意,發人思考,“溫州模式”四字已成為各地新聞媒體上出現率最高的文字之一。

人們對溫州創業文化的認識,除了最近幾年報紙雜誌的宣傳,更多得自各地城鄉的溫州產品和走遍全國的溫州購銷員,最近幾年的一百多萬溫州企業家在各地辦廠開店,成功從事各項工商活動,更大大擴大了溫州創業文化的影響。在不少地區,溫州人辦的企業已成為當地民營經濟的重要部分。溫州人不僅為各地的經濟建設做出貢獻,還以自己的行動和言論,向各地的人們實實在在地演示什麼是市場經濟,如何創業致富。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說的:“溫州人一邊掙錢,一邊傳播著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意識和本領。”對所在地方擺脫計劃經濟體製的束縛、發展市場經濟和私營經濟,起到示範和催化作用。除了溫州人,來自廣東、福建、江蘇和浙江其他地方的私營企業家,也都是對各地人民言傳身教的好教師,他們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是任何教科書和地方官員的空洞說教所不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