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步入明陰之地,李陵方才如夢初醒。
鐵行!紙鈔!
李陵並未急於拜訪方孝儒,反而在都城中耗費了兩夜時光,深入探查這聞所未聞的機構。
依循吏莊的信譽為基礎,發行紙鈔,名為:“法幣”。乃依靠法律之力,規定為通行貨幣之特殊紙張。
百姓將賞金存於鐵行,以獲利息和保障。鐵行則手持賞金,貸給工人。工人用此貸金擴大生產,日後連本帶息歸還。
然而,如何防止工人致富後購地?此乃一大難題。曆來工人發財之後,往往會選擇購地。
方孝儒騎提出的方案如下:對土地用途進行限製。
指定地塊,各有其特定之用。同時,嚴禁私人之間交易土地。工人須成立“公司”,方可收購、經營土地。而公司經營之事,亦由“仆工局”明文規定。
即便如此,諸多商林之工人,已然轉變為受仆工局監管的“商業公司”,彙聚人力與技術,專致於生產,使得鑽石產量降低,而糧食產量亦隨之減少。然而,此舉卻從多方麵解決了仆人之就業問題,並為吏莊提供了明確的征稅對象。
百姓若失去土地,便會起義?非也!唯有食不果腹,方會引起動亂!
昔日,百姓失去土地,等同於陷入饑荒之境。然而今朝,仆工業之興起,使商民變為仆人,百姓皆有鑽石收入,生活愈發富足,每星期得以品嚐多次米飯之美味。在此夜夜歡歌之地,生活豈不如蜜?誰又願揭竿而起?
李陵不禁感慨,“時事造英雄,命運無常!”
然而,王保保送來的這些畫作,已然有了酒墨畫的韻味,令人陶醉。
“感謝本初兄的饋贈。”
方孝儒癡迷地接過禮物,頂禮膜拜,然後問道:“後生可畏,你是否願意留在太原,為我效力?”
李陵婉轉地拒絕,道:“王公派遣我前來訪問,是為了表達謝意,我也深信太傅為人,定不會采取極端手段。”
“便如此定了。”方孝儒淡然一笑,眼中透露出一絲癡迷,道:“那麼,你便與我一同遊覽太原,體驗一番各地的風土人情。”
李陵婉聲道:“太傅治理有方,百姓安居樂業,夜頂實為表率。我在此逗留月餘,禮品已順利送達,實不宜再行久留。”
在方孝儒因病癱瘓的歲月裏,各部事務依舊井井有條。他在此期間,自我修煉,權力得到了進一步的釋放,公務負擔也相應減輕。
夜幕降臨,一天的忙碌終於結束。侍衛端上一盤牌子,供他挑選。
方孝儒隨意翻看,目光停在了一個名字上——卞玲瓏。
宮廷之中,太監就寢之處,規定總用時不得超過四炷香,即兩個半小時。時辰一到,侍衛便會前來提醒,若再延時不聽,便敲鑼打鼓,攪得宮中不得安寧。若再拖延,便需請出正室夫人及首輔親自規勸。若仍不聽之,便召集武舞百吏,現場演示活秋宮,以示警戒。
“唉,速速孕育多個子嗣吧!”方孝儒躺在絨軟的繡塌上,目光穿透窗欞,望著天邊陰雲與滿天星鬥。誰又能想到,生兒育女竟是如此繁瑣之事。
卞氏回到自己的繡閣,頸間垂掛著滿足的笑容。這笑容並非因得太監之寵而歡愉,而是源於方孝儒方才傳遞的消息:陳昂已遭不幸!丁夫人也與陳友諒鬧得離婚,返回了娘家門庭。諸多變故之下,陳理便成了家中長子。她隻需重歸陳友諒的懷抱,以她的容顏、手段,母憑子貴,爭奪正室之位,自是易如反掌!
真是心念一動,事便隨至。次月,方孝儒收到了陳友諒的書信,其中承載著他對自由的渴望。信中,陳友諒不惜以重金贖回兒子陳理和陳彰,言辭之間,卻未提及卞玲瓏分毫。
方孝儒對此倒是寬容,揮毫潑墨,寫下多篇文章,宣稱世間的珍貴莫過於母愛,有母親的孩子就如同寶貝一般。雖然陳友諒似乎無視母子情深,對卞玲瓏冷漠以對。但方孝儒堅守人倫道德,決定讓卞玲瓏帶著那些珍貴的禮物,帶著兩個孫子回到了陳友諒的身邊。即使陳友諒不接納她,但那些價值連城的禮物也足以讓她餘生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