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韓出兵,樂浪局勢中的本來己經向漢軍傾倒的戰爭天平又再一次向外夷傾斜。兩線作戰,曆來是兵家大忌,更何況是深入敵後作戰。尚幸此時張飛所率的兩萬黑風軍團非常及時地投入到樂浪戰局,天生就爭強鬥勝的張飛,有了這次上戰場的機會,狠不得身插雙翅,一路上日夜行軍,行進神速。
這支生力軍的到來,為戰爭的天平加上了決定勝負的砝碼。張舉之亂己平;黃忠出彈汗山,直指南匈奴突廚泉;烏丸人和鮮卑人早就跟幽州軍穿同一條褲子,幽州內地己無戰亂之憂。正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大漢贏弱己久,該好好立一下軍威,宣揚天朝上國的威嚴。
高句麗人想得了便宜就溜,那是不可能的。當下,依龐統之計,令安平城的嚴綱出兵渾彌城,扼守樂浪進入遼東要道,先掃除幽州的後顧之憂。令駐守在鬆林的趙雲所部先行進駐提奚城,構築對三韓的第一道防線,提奚城隻要能夠堅守住兩天,作為第二梯隊的蹋頓的金月軍團就可以到達。三韓有兵力八萬,能夠出戰最多五六萬,因為還處在奴隸轉型的三韓,部落之間仍不是一個整體,裝備奇差,戰力有限。對三韓作戰,以攻心為主,以消滅三韓的有生力量為輔,先取守勢,利用城防消滅三韓的主力,為其後全取三韓埋下伏筆,這方麵的具體謀略就由金月軍團的軍師徐庶來把握。
把打擊高句麗作為主攻方向,因為從所俘虜的高句麗人口中得知,公孫瓚的從弟公孫範並未戰死,而是兵敗被俘。雖然公孫範本人並沒承認,但是雙方戰報相印證,伯固自然認為其奇貨可居。而這一消息也讓白馬將軍公孫瓚座立不安,庶出的公孫瓚能有今時今日的地位,從弟公孫範功不可沒,公孫瓚扶犢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為了速戰速成決,於是自領翔雲軍團、關羽的青龍軍團、公孫瓚的白馬軍團和張飛的黑風軍團共六萬餘人出兵縷方。這可是桃園三兄弟難得的相聚,也是揚威之機。想解救公孫範,沒有形成絕對的高壓,高句麗人還是會心存僥幸的。又令在丸都城外的高顯軍團加強對丸都的騷擾和破壞,還可以采用散布謠言之法,動搖其軍心,盡量削弱丸都城的守城之力。再令在昌圖駐軍由丘力居所率的昌黎軍團,向公孫續的高顯軍團靠攏,協助破城。
集合樂浪郡的全部兵力共三萬餘人於縷方城的高句麗王伯固,看到三韓出兵提奚城,漢軍被迫在邊境處布置防線,又有夫餘王尉仇台出麵籌集的婁挹、沃沮等族的兩萬援兵躍過長白山,長途施援丸都城,終於放下壓在心頭的石塊。三韓出兵,最起碼可以牽製住漢軍近半的兵力,那樣可以派出來攻打縷方城絕不會超過四萬之眾。
看到了源源不斷從縷方城通過,並撤離樂浪的高句麗族人,伯固又放下了另一件心事,“堅壁清野”之後的樂浪,就如雞肋不般,丟之雖然可惜,食之卻也無味。可是高懸的心剛放下來,就又收到探馬秘報,又有萬餘漢軍從昌圖出兵,攜帶大批攻城利器,正向丸都進軍,來勢洶洶。而剛躍過長白山的夫餘等族的援軍從時間來算根本來不及,丸都城岌岌可危,伯固剛放下的心又開始高懸起來。
雖然大加優居極力反對,但在權衡得失之後,還是家人占居上方,自己的老窩重要,而對於縷方城的戰略地位就隻能退而求其次。於是從縷方城內抽出最精銳的長白兵一萬五千人,並征調戰馬,由長子拔奇和主薄然人率領,日夜兼程回防丸都;另派沃沮千萬、挹婁的赤怒顏率一萬步兵,隨後回援,隻留下不到一萬的人馬親自把守縷方城。當然伯固也不是沒留下後手,因為聽釋所俘的漢將為公孫瓚之弟公孫範,而公孫瓚和幽州戰神又正在蜜月期,漢軍必定設法營救,到此投鼠忌器,縷方城多守一段時日應該不成問題。
本來這個時侯的伯固如果留下足夠的兵力,隻要成功扼守縷方城,就能牽製漢軍的部分主力,同提奚城外的三韓部隊形成南北呼應之勢。也可以間接對丸都起到支援作用。幽州兵想迅速打開戰局,還是要頗費一番手腳。
可惜的是,提奚城外的三韓先鋒部隊,由弁韓王率領,雖有兩萬之眾,但卻隻是化外之人,要裝備,沒裝備;要戰術,沒戰術;將無勇將,兵無強兵,完全是炮灰的料,還沒排出準備攻城的陣形,就被趙雲所率的幽州輕騎兵一陣衝剌,打亂陣腳。好不容易利用人海戰術,把輕騎兵堵在城門口時,己經損失了三千兵士,還把辛苦湊起來的攻城器械損壞大半,士氣大跌。無奈之下,隻能退後三裏紮營,等待三韓的真正主力,由新馬韓王溫愈和弁韓王親率的四萬三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