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章:報知遇曼成搏命,殺難樓蛇矛顯威(2 / 3)

“吾平生最恨吃裏扒外之人,爾等勾結外夷,亂我大漢,萬死難辭其咎!”

說著取刀直朝迎麵而來的難樓劈去。

難樓請命出戰後,雙腿一夾,座下的黃膘馬逸塵而逝。流星鐺化作一縷黃塵直朝張曼成卷來。

張曼成大喝一聲:“來得正好!”

手中斬馬刀不收反進,以一招“力劈華山”,直砍在流星鐺的頂端。人趁馬勢,馬助刀威,隻聽得一聲巨響。

兩支兵器,碰撞出火花,叮當一片,一觸即離。張曼成的雙手也略覺微麻,上身微晃;難樓的狀況就更差,由於沒有雙馬鞍,其身體搖晃的更利害,雙手的虎口微咧。

張曼成一見一招立功,馬上趁勝追擊,手中斬馬刀,一招快似一招,招招連環,直把難樓殺得毫無招架之力。不消十招,難樓虛晃一槍,逃回本陣。

張舉一見單挑無功,那就來個人海戰術。於是左手一揮,張舉叛軍,全軍衝剌。張曼成一見敵軍勢大,自己留下殿後,率軍緩緩退回城內,守城的田豫和韓忠也令手下將士弓箭拒敵。

張舉一見野戰撈不到好處,率性不理張曼成等人,當即派出步兵,準備強攻漁陽。打破城池,才是最終的目的。

於是漁陽城下,喊殺聲再次響成一片,天空飛箭四射,四野殺聲響天。梯倒人亡,血流肉斷,又一出悲劇在上演。

漁陽城的城池雖然不高,但守城器物準備甚多,程昱在收到我從樂浪發來的手令之後,除了練兵和打探敵情之外,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築固城防上。再加上守軍是正義之師,士氣如虹,叛軍士氣低沉,此消彼長之下,雖有張純的利誘威逼,強攻數次,也差點攻上城牆,但總在關鍵時刻因守軍舍死相拚而導致叛軍後繼無力,功虧一簣。

第一日張舉叛軍按照張舉的策略,分散於敵,四門齊攻。但在張曼成等四位黃巾降將的調度下,並沒有占到大便宜,丟下了四千屍首後,無奈收場。由於叛軍人數眾多,漁陽守軍也折傷兩千人,其中有近半是新招的五千新兵。

次日,養精蓄銳的張舉叛軍更是不要命地向漁陽城再次發動攻擊。因為張舉知道,我留給其進攻漁陽城的時間不會太多,一旦我在樂浪戰局騰出手來,其下場是啞巴打手勢--不言而喻。幽州戰神在黃巾之亂時的威名可不是白叫,龍刀、蛇矛、神弓、破戟等人也都不是省油的燈,都是獨當一麵之人,任何一人出手張舉都不敢輕言可勝。張舉唯一的優勢在於,趁幽州首尾難得相顧之機,落井下石,在局部地區集中優勢兵力,背靠燕山之地,站穩腳跟,伺機而動。

城樓上的程昱也麵顯憂色,張舉叛軍的戰力確實不凡,特別是兩萬上穀烏丸,更是久經戰陣,其騎射之法對守城的士兵殺傷力極大。再加上騎兵速度快,守城的弓弩對其的威脅不大。並且張舉聽取術士襄楷的建議,改變了攻城策略,改四麵齊攻為單攻一門,而且是東西南北四門不定時主攻,使守軍在四門之間疲於奔命,有心算無心,守兵的戰力大打折扣。

這一天張舉才發動進攻兩次,就讓守城的兵士再次減員近三千人,原有兩萬餘人的守兵現在就隻有一萬五千人,其中還有三千餘人傷兵,暫時失去戰鬥力,可見戰況之慘烈。隨著張舉叛軍的節節進逼,漁陽城的守城壓力也是不斷加大,不斷有人衝上城頭,若不是張曼成、趙弘、孫仲和韓忠等人身先士卒,舍命相爭,恐怕漁陽郡早己經易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