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固率兩萬高句麗聯軍借五毒陣之助,成功地從遂城突圍。一出包圍圈,高句麗聯軍馬上繞開官道,化整為零,分散潛逃。憑借對樂浪郡熟悉的地形優勢,抄近路開往渾彌城,並埋伏在城外樹林裏先前所設的秘道外,伺機而動。
大加優居絕對是一位博奕高手,現在收取渾彌還不是最佳的時間,因為聽聞幽州軍大批的糧草物資兩日後就到,還不如再隱忍數日,一是讓幽州軍草木皆兵。二是使幽州軍放鬆對渾彌的警惕,便宜行事。
在遂城的幽州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共投入近萬兵力,耗費弓矢數十萬,結合後世打獵之法,采用挖坑、設陷、引誘、水淹、土埋之術,將毒物集中於一處,再行射殺。在運動中尋找捕殺五毒物的戰機。雖然掃清了五毒物的餘害,確保了遂城一帶的安寧,但也折損了不少子弟兵,並在遂城多耽誤了三天時間,渾彌的糧草末至,遂城雖然攻下,但糧草所剩無己,後勤補給的壓力漸重。
雖然壞處多多,但好處也不少,五毒陣一事,使我軍在對意外作戰中得到了鍛煉,對提高全軍的戰力和凝聚力,成效明顯。也為我其後入主樂浪打下了民望基礎,有如此一心為公的子弟兵,老百姓不愛護才怪。
遂城戰局對朝鮮和占蟬兩城來說是三位一體,其兩位守將拔奇和伊夷模更是高句麗王伯固的兩位兒子,應該說三城是休戚相關。在開戰之前,大加優居就對戰局有了多種預測,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三城防衛體係,以遂城為主,其它二城為輔,並由伯固的名義,對其二城下達了死命令,非高句麗王令,一律不得輕易出城。所以在朝鮮和占蟬兩地設伏的公孫瓚和太慈史雖然機關算盡,皆按戰前設謀對兩城的探馬進行管控,但仍不能如願。後接到我的手令後,隻能無奈領兵回防遂城。
隨著幽州軍探馬在伯固遂城突圍後,就尾隨打探,但由於高句麗人化整為零,零星逃竄,所以目標各一,有往縷方,也有去渾彌,還要往駟望的。公孫越率五千白馬義從也及時抽出,回援渾彌,渾彌城並無異動,伯固等人的形蹤仍是一個謎。
雖然現在幽州軍暫時放棄對朝鮮和占蟬兩城的窺視,收擾戰線,集中於遂城,並加大對後勤線渾彌的防守,四布眼線。但軍師龐統心裏仍有少許不安,伯固行蹤一日不得,樂浪戰局就一日不明,幽州兵就隻能陷入被動之中。放手一搏全取樂浪全郡,也彌補不了自身大本營遼東郡被破的損失。
按理說現在的渾彌有了公孫越五千兵馬的加入,也有近萬的兵力,高句麗人僅靠不到兩萬的兵力,又缺少攻城器物,想強取攻城,難度很大。隻要雙方一開打,四周的探馬就會把第一情報送到遂城,憑幽州兵的移動能力,完全可以做到及時回防。不占領渾彌,高句麗人想打遼東的主意,也是不現實。一是遼東郡的前站是西安平的門戶博川城,據訾水而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PS:訾水是鴨綠江的古稱)二是渾彌是高句麗人在樂浪最佳的補給點,兵馬雖能從小道繞過渾彌進入遼東,但糧草輜重之物卻非從渾彌城過不可。
如果遂城的局麵沒打開,趙雲五千輕騎深入敵後就真得變成孤軍深入,不但不能取得克敵製勝之用,隻要高句麗人堅壁清野,還有可能陷入糧草不續,後繼不足的尷尬局麵,到時就真得成為草根英雄,無依無靠。
難道真的隻能強取朝鮮和占蟬,化被動為主動?
正在我同公孫瓚、太慈史、龐統等數物軍中將領商議,準備把伯固的事情先挪一挪,全力攻取朝鮮城時。一份最讓我擔心的情報出現在我的案前:
渾彌城失守,糧草輜重盡失,單經苦戰得脫,公孫越生死不明。近萬兵力,隻剩下不足兩千餘人。此時敗兵正往遂城而來。
渾彌失守!
有近萬兵馬的渾彌竟然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一夜易主!
這個情報確實讓我震驚,在我意料中渾彌會受到攻擊,但支撐到大軍支援絕對不成問題,沒想到卻在一夜間易手。
回防的公孫越下落不明,近萬守軍隻餘下兩千,望著渾彌的方向,我緊握雙拳,首次沒有經過謀士的論證,獨斷道:“血債血償!傳令,兵發渾彌!”
聽到了渾彌失陷的戰報,我內心裏就有一種被愚弄的感覺,來三國這麼久,都是我玩別人,何時讓別人玩得團團轉。明知道渾彌城有可能出問題,也做了一些積極的補救,自認為當萬無一失,沒想到最終還是落敗了。這就象是兩個人在下棋,對方下了一著好棋,好容易被自己破解後,扳回劣勢,卻在勝利在望時,敗在自認為己經解套的那著好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