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得到的消息是此時李棟對於遼東的多爾袞和東瀛抱著滅國的心思。
這與和國家本土作戰不一樣,本土作戰目的主要是驅逐侵略者,但是滅國之戰要處理很多的東西。
消滅敵國的反抗軍、處理與當地政府的關係、處理與當地百姓的關係,如何實施占領這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而且根據李棟的尿性,他不打到海參崴,他就不是李棟。還有就是與東瀛的戰事,東瀛雖然不大,但是也是一國之地。
當初明太祖規定,東瀛是不征之國。
但是如今大明已經沒有了,太祖的規定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此次東瀛入侵,那麼就有了名正言順征伐他們的理由。
東瀛雖小,但是如果能夠打敗東瀛,滅了他們的國家,毀了他們的社稷,讓他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那將是一件載入史冊的事情。
所以很多將領就算沒有收到調動,也開始積極寫信輕視調動。
隻不過任憑你軍銜再高,隻要進入臨時指揮中心,那麼就要聽從參謀部的安排,除非你是指揮部的高參。
如今的孫傳庭的日子過得可是美滴很。往日裏牛氣衝天的將軍們,一個個對自己點頭哈腰的,都希望將最艱苦的戰事安排給他們。
換做往些年,怎麼會有這種事情。
但是在秦軍裏,就出現了。隨著十二家戰隊隊主的權利逐漸的削弱,隊主對軍隊的控製權也開始減弱。
而戰隊的管理權則完全收歸國防部,而戰爭的指揮權,則歸屬參謀部。等到戰爭爆發的時候,士兵們都會歸屬戰區最高軍權的指揮著。
如果指揮員戰死,那麼就會有另外軍銜的將軍接過指揮權,繼續戰鬥。所以手下沒有軍權的將軍們,隻能希望參謀部別瞎了眼,不讓他們帶兵。
密雲守備許澤業在這些年的戰事中,因為眼光獨到,站位準群,來來回回那麼多年了,日子越過越好,成了當地的首富。
他在密雲蓋了巨大的府邸,周圍的院牆守衛也很是森嚴,府邸旁邊緊挨著官道,交通格外通暢,火車也在他家府邸不遠處經過。
可以說是四通八達的交通核心之地,自然成了率先到達的山西兵、河南兵的駐紮之地。
而多爾袞的十幾萬大軍,以及從朝鮮抓來的仆從軍起碼四十萬人,在古北口一杯密密麻麻的紮營,聯營數十裏,炊煙相望,營帳相連。
這些年大明幹旱,連年不怎麼下雨,潮河在這大旱的年景裏麵沒有太大的水量,根本不必擔心什麼背水靠水紮營的危險,反倒正好供應大軍的飲水需要。
許澤業明白,別看自己現在鬧得歡,將來必然拉清單。但是讓他做賣國求榮的事情,他還做不出來。
有的時候,這粗人比讀書人要麵子。所以他希望通過這一次在戰爭中的表現,博取李棟的認可,將來清算的時候,自己不用倒黴。
如果這次戰爭中自己立了戰功,李棟不是那種冷麵無情的人,自然不會虐待自己。
索性許澤業將往日裏掙來的不義之財,全都用在了組織民兵上,差不多五千多人,都是騎兵。很多閑在家裏的軍戶也都被他召集回來。
雖然紀律鬆散部伍拖遝,不過也算是馬術熟練,又兼是本地人,地皮踩得很熟。而山西秦軍和河南秦軍雖然算不上真正的精銳,但是部隊數也有五萬人。
孫傳庭作為參謀長,很多事情自然要考慮清楚,做好萬全準備。事無巨細在問過李棟的意見之後,便將半數的騎兵部隊派了出去。
沿著長城防線開始了嚴密的搜索。確定多爾袞大軍的東廂,並且隔絕多爾袞對秦軍的窺察,至少保持主力部隊到達之前,可以不會出現任何紕漏。
確定韃子主力在那裏,這個事情不難,幾十萬人的大隊伍,因為一路來的謹慎,步步提防,不說籌糧,就說是籌集馬草和燒柴,都是大難事,這樣地部伍,自然走不快,自然也談不上什麼對自己地隱藏和疑兵之計。
指揮部的人都很清楚,韃子的主力就在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