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獻帝建安三年,荊州罷兵之後的黃巾軍盡撤洛陽、汝南主力部隊,又從漢中調集生力援軍,共發馬步大軍五十萬,揮師東進,經豫州兵鋒直抵安風津。與此同時,突然宣布與黃巾軍結盟的北地曹操,也調集麾下七十萬大軍自兗州東郡起兵,駐紮九裏山虎視徐州。不久之後,江東軍發檄文響應秦陽曹操兩軍,自曆陽起兵二十萬不日便攻克揚州重鎮塗中,與秦陽大軍成夾擊之勢威懾壽春。至此,三路諸侯討伐呂布之勢形成。呂布終因殘忍的屠城之舉犯下眾怒,引起天下諸侯聯手討伐。”——《三國奇誌列傳》
安風津,位於淮河與穎水交彙之處。。在不久之前,聞名天下的金頂大帳高高豎起之後,這座半山半水之地便已經名聞天下了。
“哦?這麼說孫權也有興趣插上一腳了?想要趁此機會份上一杯羹麼,他恐怕還不知道此戰的凶險之處吧?”金頂大帳之中,秦陽將江東的討逆檄文放在書案上,淡淡說道。
如今的形勢是,曹操軍七十萬,黃巾軍五十萬,江東軍二十萬,而且幾乎盡皆都是精兵猛將。三路諸侯共計起兵一百四十萬,放眼整個天下能夠麵對如此大軍而不膽寒的諸侯恐怕還沒有。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僅僅擁有徐州和半個揚州的呂布定會在聯軍的討伐之下,被摧枯拉朽一般殲滅。但秦陽卻是知道,若是真的如此簡單的話,隻怕自己也沒有必要甘願讓出洛陽而與曹操聯手了。
“殿下此言差矣,我家主公豈能在不知此戰的凶險之處的時候貿然參戰?恰恰相反,我家主公之所以出兵討賊,便是知曉了此次討伐呂布之戰的凶險,故而才以天下為先發兵相助。”金頂大帳之中,一個身穿長袍,相貌極為儒雅的中年文士不卑不亢的說道。
秦陽抬了抬眼皮,依舊平淡的說道:“張昭,既然你知道此戰的凶險之處。那我便要請教一下了,此戰到底凶險在何處?”
此次孫權派來出使秦陽的使者正是江東名士,也是江東的肱骨之臣,張昭張子布。張昭見秦陽問起,不由得微微一笑說道:“回稟明王殿下,我家主公深知諸侯之戰雖令天下蒼生流離失所,但卻是先亂後治之道。但呂布之亂卻是關係到天下蒼生的生死榮辱。人亂天下終有可治,但魔亂天下卻是屠盡蒼生啊……”
“哦?!”秦陽聽張昭這麼一說,不由得眼眉一挑,他沒想到張昭竟然知道這麼多。既然張昭都已經知道了,那想必孫權和周瑜等人也都已經知道了這件事。他們是怎麼知道的?!
張昭見秦陽的麵色一變,便已經知道秦陽心中所想,於是繼續說道:“我家主公除了讓在下給殿下帶來檄文之外,還想向主公舉薦一人……”
“舉薦何人?”
“回稟殿下,如今北地曹軍,殿下的黃巾軍還有我江東軍正是應該同仇敵愾共討呂布,既然是三軍聯盟,自然不能各自為戰。我家主公想向殿下舉薦的,便是這三軍的總督軍。”
“總督軍?”秦陽先是一怔,隨後輕哼一聲說道:“難道張昭先生所說的這個三軍總督軍的人選,莫不是江東的大都督周瑜麼?”
秦陽此話一出,頓時金頂大帳中的黃巾軍將領不由得都是輕笑起來。雖然他們都沒有同周瑜交過手,但卻都聽說過周瑜之名。自從孫氏兄弟回奔江東之後,周瑜便成為孫氏的頂梁柱。統一江東的大戰之中,凡是周瑜所指揮的戰鬥盡皆大獲全勝,從無敗績。
但即便如此,在這些黃巾將領心中,卻始終都是認為周瑜之所以能夠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那是因為沒有遇到真正強大的對手。畢竟江東那些小諸侯與秦陽曹操,甚至與公孫瓚劉表等人比起來都尚且不如。所以周瑜這常勝將軍的稱號也未免太過不足。
張昭也是聽出了秦陽話語中的譏諷之意,但他麵色不變的淡淡說道:“回稟殿下,周大都督雖然運籌帷幄戰無不勝,但卻無心這三軍總督軍之職。我家主公所舉薦之人,既不是周都督,也不是我三方聯軍任何一方之人。想必此人的名號殿下也是知曉,他便是躬耕在南陽,高臥於臥龍崗之上的名士,諸葛孔明先生。”
“諸葛亮?!”待到張昭說出這個名字之後,秦陽心中一動。他萬萬沒想到孫權竟然會提出讓諸葛亮來擔任這個所謂三軍總督軍。(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