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7章 274 滁州分兵【七章】6(2 / 2)

但對於天道的發展來說,江南局麵禁軍來的越少越好,有利於天道所倡導的“三分軍事,七分道義”戰略的實施,同時也能減少一些江南百姓所受的苦難。眼下的朝廷禁軍出動都是就地征糧征物,所過之處無異於盜匪橫行之時。去年高廉北騎第一軍征討梁山就是個典型例子,如果童貫十萬大軍雲集江南,再加上十數萬其他禁軍、廂軍,人吃馬喂加上兵匪一家殘暴搶掠,富庶的江浙一帶就會變成人間地獄。

被加劇了的官民矛盾多少年才能解開?華盛天道無論如何都帶著一定的官方的色彩,他們不能將這種東西帶入進去,而且童貫這個超級重量級人物不出現在江南戰場,那雷三郎這個秘密監軍所起的作用可能會更大些。

如今兩淮這裏已經走出了一部好棋,要力爭在近期在給朝廷一些甜頭,再給他們製造一個“深深的驚喜”;給童貫北方出擊建功立業一個“好的機會”,盡量打消他們南麵的“後顧之憂”。

吳用也深以為然,他對雷聖使以少勝多,一舉擊殺兩淮霸主王慶深感吃驚,深恐這兩淮之路今後就更不好走了。但經過雷三郎詳細解釋,也漸漸釋然:純粹的安全是沒有的,關鍵是在這中間找到一種平衡,擇其最佳方案用之。

在雷三郎看來,江南之事對朝廷的打擊是深遠的。即使武力平息暴亂,將統治理順也不是很短時間就可以解決之事。朝廷解決這塊爛攤子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北方遼境一帶朝廷用兵也是箭在弦上,那裏的戰事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

這樣看來,兩淮一帶勢必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兵力空虛。如果坐等王慶等人做大,也將影響天道在兩淮、江南一帶的發展。而以王慶等人半年多來的交往來看,與他們合作極為艱難。這些人人數眾多,但又比較分散,自給自足橫行慣了,極難收買;可要武力統禦他們天道又沒有這個力量。再說這裏與北部太行一帶不同,不是抵禦外辱所必需的勢力,它隻是天道道商的重要通路。為今之計,最好是把這裏的水攪渾,打壓出頭鳥,讓他們形不成合力,同時爭取在這裏把華盛天道發展成一股不可小覷的實力,隻要他們承認天道的存在,不得過分欺生,應該說就已經達到相當的目的了。

江淮督查使、後軍統帥張叔夜治理廂軍很有一些手段,華盛天道應該配合和利用他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雷三郎建議吳用先趕赴海州會見張叔夜和梁方平,摸摸他們的底細,然後與浪子燕青一起對兩淮一帶的發展作出部署,再繼續南下。不過這些事行動要快,鋪開基礎後,立即要交給公孫勝從中原補充過來的人員,江南之事比這裏要更為重要。

他本人再帶領十八騎、林衝等騎軍重點打擊一些不服的江湖勢力之後,馬上就要南下。他們要進行隱蔽的跳躍式突進,要出現在朝廷和方臘都預想不到的地方。

在滁州原李立、石勇所部勢力和小天道十八衛將留下,江南總部要隨他一同去接收。不過,李立石勇二人要與他一起南進,他們將領帶一支商隊取得更遠方向的任務。

兩人訂下大計,雷三郎聽得道君皇帝配備給他的護衛,由執金吾高進、高懷率領的一百禁衛已經據這裏不遠了,就不再停留與吳用分道揚鑣。

吳用與燕青等赴海州麵會張叔夜、梁方平,他則帶著部分江南總部人員兼程直奔滁州。

四天以後,完成了五次對兩淮一帶對抗天道的綠林勢力打擊以後,雷三郎率眾分兵南下,秘密潛往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