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0章 207 一箭三雕183;11章(3 / 3)

正常來說,利用比武令人無話可說的幹掉小梁王,這就是童貫在小校場比武陰損的計謀目標。如果沒有另外的情況出現,可能嶽鵬舉並沒有性命之憂;公開而言頂多是吃些苦頭,遣送回鄉而已。畢竟此類比武確有規矩,刀槍無眼生死由天。

但由於雷三郎華盛天道的出現,事情就變得複雜了詭計也更陰險了。也正是從這件事情過後,雷三郎才發現了大宋朝廷官場的可怕,童貫手段的陰毒無比。

雷三郎這位天道聖使在漫雪樓的鎮定態度,在蕐球賽會的神采飛揚名聲鵲起,甚至是在道君皇帝心中地位的穩定,都是帶來了無邊的嫉妒和嫉恨。雖然這個童貫表麵上不動聲色,甚至還在以後的艮嶽中穹之會中表現得唯唯諾諾,但那隻是假象。

他這樣的權臣是容不得一點可能的威脅出現的,而且老謀深算損招陰毒無比。

提前設計讓雷三郎發放十八小武舉“道衛牌”,利用小武舉的當場鬧事拒不接受封號,從而使天道聖使和華盛天道聲名掃地,這是個不動聲色的陰招。但那還隻是個小小的下馬威,真正的陰謀還在後麵。

之所以後來嶽鵬舉被立即綁赴轅門立即要斬首也是因為要對付他們的原因。從梁方平一句“結黨營私,圖謀不軌”,童貫的陰毒就已經昭然若揭。

這個時代最大逆不道的是什麼?是陰謀結黨、圖謀篡位啊,多少冤案都是由此而起,對皇帝而言,皇位是最重要的。陷害人,隻要是一句陰謀結黨、圖謀不軌,那隻要是能證明有這種跡象,不管你是王公貴戚、功臣宰相,一樣是死無葬身之地,而且是禍滅九族。

嶽鵬舉槍挑王爺並不太驚悚、眾小武舉聚眾不服指責擂官也未必有多大危險;問題是當時的主擂官譚縝、梁方平將這種變故聯係到了一個已經引人注目的組織——華盛天道。

最起碼羅延慶他們表麵上已經是天道的“十八小道衛”,故意激起義憤,製造眾怒的機會,是他們處心積慮安排的導火索。如果羅延慶、楊再興、辛文鬱那些“小道衛”真的與禁衛羽林軍動起手來,那才是真正達到了又一個重要的陰謀目的。

這可是當著皇帝的麵啊,掛著華盛天道的名義與羽林禁衛大打出手,那不是圖謀不軌是什麼,甚至直接就可以定為刺王殺駕。

所以他們要殺嶽鵬舉,隻要激怒小武舉一動手,這些手無寸鐵的青年立刻成了暴民,必被當場屠戮;而無論如何也扯不清關係的華盛天道也完了,他們也必被汙蔑為同黨一同卷入,在當時對手早已有心設計的嚴密包圍之下絕無幸免可能。

童貫這條毒計是一箭三雕啊。

首先名正言順的消滅了小梁王,為他主子免除了心中顧忌;再次滅掉了薛鵬舉這個“凶手”,又在王公貴族中討了好還消滅了暴民,對皇帝主子表示了忠誠;第三,更重要的是把剛剛露頭的華盛天道扼殺在搖籃中,消除了未來不可測的威脅。

整個小校場比武已經不是比武選狀元了,那完全成了童貫施展陰謀的舞台。

他這一手兒玩的夠漂亮,既完全能達到多重目的,還能表現他舉手之間消弭危機的能力和對道君皇帝的無比的忠心。

這一切都在童貫的算計之中,甚至也可能不隻是童貫,或許還有著他代表的那個包括蔡京等人的權勢集團也很有可能。

他們幾乎就達到了目的,可就在幾乎完全得手的那最後一刻,這一切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故。

對嶽鵬舉和其他小武舉的屠殺被叫停了,被道君皇帝叫停了。

雖然是千鈞一發,但當時理由卻很正常和無奈:因為小梁王柴俳福沒死!

在快馬衝刺中,被棗陽搠刺中咽喉還能不死,這本來是不可能的;但這樣的事還真是發生了。

救了小梁王一命的是一個小木牌,那塊嶽鵬舉收下的“道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