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得過且過是種罪:不要做生活裏的配角(2 / 3)

事實上,拖延症在某些方麵確實能給人積極的作用,但這些“好處”,同樣也是在不經意間摧毀你的信念和意誌的“秘密武器”。不管拖延究竟帶給了你生活什麼樣的甜頭,你都要認識到這隻是暫時的情況,長久看來,百害無一利。就像我們的童年時期,晚上睡覺前,我們總喜歡往嘴裏放一塊糖,那種甜蜜蜜的味道,能讓你快速進入夢鄉。然而,等你長大了,你有沒有發現,你的牙齒是不是比其他小朋友壞得快呢?

因此,不要在拖延中流連忘返了,改變自己,從現在就開始行動!

踩死拖延症,要它永遠不翻身

假如我們每天讀1個小時的專業書,10年之後,我們將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振奮吧!每天讀1個小時的書,每星期就相當於讀了1本書,每年就相當於50本書,而10年就是500本。

你可以想象500本書的重量嗎?你想知道500本書能帶給你的人生力量和生命的轉換嗎?

那就開始去讀書吧,事情就是這樣簡單。成功,僅僅是因為那每天你做的一點小小的改變而已。人與人的差距也在這一個小時內,已定終生!

給自己21天的時間吧!也許在這個過程中,你將覺得很別扭,畢竟在這21天,你將去開始適應一種新的生活,改變過去的壞習慣。

好習慣養成的過程中,也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初成期,第1~7天。

在前七天,這個階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也就是說,在這幾日中,你會覺得格外別扭,因為你一直要不停地來提醒自己一些習慣的改變。堅持吧,當你不習慣這一過程的時候,不妨想想你之前因為拖延而犯過什麼樣的錯誤,而你又為它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

第二個階段,形成期,第8~14天。

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征是不刻意,但自然。和最初的七天相比,你已經習慣了現在的狀態,也覺得這樣會令你很舒服,但是一不留神的話,你還有可能恢複到以前的狀態。因此,你還是得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現在正是我們的戰拖時刻,加油!

第三階段,習慣期,第15~21天。

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征是不刻意,自然。其實這就是你的習慣,一旦進入了這個階段,說明你已經成功,這個好的習慣已經深入你的骨髓之中,並努力地為你效勞。

在這21天的速成期內,拖延症還是會偶爾不期而至,來敲打你心靈的大門,因為它可是你多年的老友,不舍得離你而去。此刻的你,不如讀讀下麵的勵誌語錄,徹底把拖延症戒掉,打敗你的敵人!

此刻你在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殞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勿將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現在貪睡流的口水,將成為明天的眼淚。

投資未來的人,才是忠於現實的人。

沒有艱辛,便無所獲。

……

這些話激烈了一代又一代的哈佛學子,他們正是靠一股強而有力的信念和動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讀這些句子時,你是不是也覺得頓時熱血沸騰,內心激動?如果是,那麼此刻就請你帶著這樣的狀態上路,希望你能保持現在的這種活力!

第三節 世界如此美妙,誘惑無處不在——你要淡定淡定再淡定

拖延雖然不是什麼讓人深惡痛絕的“絕症”,但是我們還是要小心翼翼處理好與它的關係,因為我們實在很難跟它完全脫離關係,隻是程度輕或者重罷了。世界之大,隨時隨地都會出現各種誘惑,我們時時刻刻都處在與外界誘惑相抗爭的思想鬥爭中。既然我們無法控製外界的吸引力,那麼隻能選擇審定內心。讓你的內心變得強大起來吧,勇敢地麵對誘惑,擺脫拖延症的相伴!

怎敵充滿誘惑的世界?

美美是個愛美的姑娘,每天一打開電腦,她的聊天工具上就會蹦出來各種購物消息,淘寶、團購、網上超市……美美就這樣一下子沉入了商品折扣信息的海洋中,鼠標也跟著不斷移動,一逛一個上午,時間就在指尖偷偷溜走了。

等到老板催著要美美交這一期的任務表時,美美才醒過神來,查了一下賬戶,卻發現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消費了近一千多元。想想每期的信用卡賬單,美美自然是頭疼不已。她心想:這其實也不能怪我,要怪就怪誘惑太多了,那些可惡的網絡購物網站,那些可惡的打折消費卡,害得我總是忍不住想要花錢。

可是,即便美美將花錢太多的原因歸咎於各大網站促銷手段,但她個人由於瘋狂購物導致的工作上的延誤,又該怪誰呢?美美很迷茫,她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想要擁有,名牌包包、鞋子、化妝品、衣服……這些欲望從一張開眼到睡覺之前都在不停地旋轉,有時甚至會出現在美美夢中。但是,美美就算買到了這些東西,還是心裏痛快不起來,因為她在擔心下一期的信用卡賬單。

這個世界步伐太快了,各大購物網站的商品信息更新如雨後春筍般:今天剛剛出了新的服飾款式,明天又開始了新的設計思路的規劃;今天剛團購吃完烤魚,明天又要來新的壽司團購了;上周剛玩了魔幻大世界,這周卻開始對新的遊戲項目念念不忘。

假如你就是那個經受不住誘惑的家夥,又喜歡跟著世界的速度奔跑的話,那你一定會在當今這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中迷失方向。燈紅酒綠,明媚暗生,讓人無比熱愛,但更讓人迷茫。就像美美一樣,假如你一直沉浸在網絡購物上,那麼你就隻能被外界誘惑擾亂生活的步伐,耽誤了工作。

燃燒的多巴胺神經元

如果你僅僅是個追求時尚的人也就罷了,可是偏偏你在追求時尚的過程中,浪費了很多時間,造成了很多事情的拖延。比如,因為你的瘋狂購物,上一次的信用卡賬單一直填補不上,所以你隻好拖延著不去還它;你的任務高得像一座大山,你一想到就無比惆悵,於是以給自己放鬆為借口,打開了音樂播放器……於是,你的時間就是這樣偷偷溜走的,而你的拖延習慣也就是在這不知不覺中形成的。

對此,心理學家給出了新的建議,當你被世界多元化的商品信息吸引時,並不代表你是真的需要他們,也並非你們很想擁有他們,這是一種大自然給予我們的自然反應,那就是存在人類大腦內部神奇的多巴胺。

說到這個實驗,我們很有必要來了解一下。

1953年,年輕的科學家詹姆斯·奧爾茲和彼得·米爾納做了一個令科學界震驚的實驗。他們把一個電極深深埋入了一隻小白鼠的腦袋裏,想要了解刺激該處是否會引發小白鼠任何厭惡的感覺。結果他們發現,在白鼠籠中設一杠杆或一踏板,白鼠隻是偶爾地推動杠杆或踏踏板。但是,如果白鼠每推動杠杆或踏踏板一次,就有食物作報酬,白鼠推杠杆或踏踏板的次數便會大增。

他們發現,隻要刺激小白鼠的大腦伏隔核附近,小白鼠的大腦就會釋放大量神經傳遞素,使之非常興奮,這就是多巴胺神經元。有趣的是,這套係統始終與“期望”有關,並不斷總結經驗,生成“如果……那麼……”的條件模式。細胞的這種預測機製不斷完善後,最後大腦能自動比較預期和結果。

這個實驗同樣適用於人類。當對人類不斷地麵臨誘惑的考驗時,人們往往也控製不住自己,腦部神經不斷產生多巴胺神經元,產生“我要,我想要,我就是必須得擁有”這樣的念頭。其實,人們本身對這個東西並沒有興趣,但人們卻享受這個過程。

據社會調查,那些追求時尚的人往往不能自持,更容易沉浸在商品信息的海洋中。因為他們的意誌力更低,抵禦誘惑的能力也更低。同樣,這群人也更容易造成拖延,因為他們身處拖延的過程中卻不自知,因為商品信息給予他們的刺激會讓他們忽略掉本身的行為,這時,他們隻會關注結果。

所以,拖延患者們,麵對誘惑,我們隻能改善自己,才能抵製住外界的誘惑。不管商品信息多麼豐富,不管商家給出的折扣有多麼巨大,你都不能為之所動。內因決定一切,控製你那燃燒的多巴胺神經元的小火苗,你行的!

淡定也是一種力量

其實,當你靜下心來去看周圍世界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生活的每一天所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很多都是商家所傳達的商品信息中給人們的某種錯覺。其實,擁有不擁有這些華麗麗的東西,對生活質量的改變真的那麼大嗎?

未必。就像工作中的美美,她根本無心工作,別人交代的任務她也是一拖再拖,反而願意把所有的時間都耗費在瀏覽商業打折廣告上,這種行為本身就不能帶給人們滿足和快樂,因為光是了解和辨別信息就足夠累了。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生長的規律,包括人類社會以及人類的精神世界。是的,我們的精神世界也在不斷成長,當精神需求大於物質需求時,也是人們最容易受到誘惑、也更容易分神之時。為了幫助容易在工作和生活中因抵製不住誘惑而一拖再拖的人們,我們給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不要漫無目的地製定計劃,每天都要有清晰的規劃

新的一天開始了,你就要在日程本上寫下你今天要完成的事情。下班之後也要檢查下看看自己是否如期完成。

然後,你需要打開電腦,麵對那些誘惑你的商品信息和商業廣告,暗自告訴自己做完所有的工作再去點擊和查收,在沒做完工作之前一定不要理會。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比如過節或你有需要買東西時,可以在下班之後再去購買。購買時,記住兩項原則:隻買你需要的,隻買你適合的。不符合這兩項原則的東西堅決不買,實在抵不住誘惑,就把信用卡或支付寶賬單打印出來,貼在離自己最近的地方,隻有看得清晰,才能痛在心中,才能痛定思痛,勇敢行動。

第二,做個內外兼修的達人

在休息的時間裏,你可以逛逛書店、看一場電影,或者去做一做義工等許多有意義的事情,不要一直悶在家中,拖延著那些永遠也不想做的事情。也許換個角度生活,換種思維方式來生活,你的拖延才會不治而愈。

第三,為自己的生活設置準則

為什麼你會拖延成性呢?那是因為你根本沒有生活的準則,對容易受到誘惑的人們來說更是如此。所謂生活的準則,每個人各不相同,沒有固定的標準,你不必強求,按照自己的意願來。你唯一的要求和要想的重點,就是如何擺脫拖延的魔爪,讓它臣服在你的羽翼下。

第四,擁有一顆平常心

笛卡爾說,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有身不由已,不由自主的時候,就像蘆葦會隨著風搖擺,就像我們的心容易受到誘惑一般。但是,在這個時候,請你站遠一些,保持內心的平靜,懷有一顆平常心。對那些得不到的東西不要耿耿於懷,不要胡思亂想,做好手頭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等你的心安靜下來,再去做那些一直被你擱置的事情時,大部分問題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第四節 疑神疑鬼疑出病——拖就是拖,別給自己找那麼多借口

中國人向來喜歡找借口,這已經成為了國人的常態。然而古往今來,有很多人為了自己的使命和理想,即使犧牲自己的性命,也從來不為自己的失誤找借口,項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句便可以看得出,多少人在為項羽惋惜,惋惜他當初拔劍自刎,與世永別。人們覺得,他應該隨便找一個借口橫渡江東,然後再等待總有東山再起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