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張四姐大鬧溫陽縣》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神算員外留偈語
殿前司馬笑佞臣
卻說溫州火災發生後數日,已有兩浙東路官員上奏朝廷,經過廷議,英宗皇帝下旨賑災並追責,派五十九歲的副丞相歐陽修為欽差大臣帶尚方寶劍趕赴溫州。歐大人到了溫州,經過周密調查,查明了失火原因,究其實質,乃是地方官疏於防範所致。特別是張宗古軍紀不嚴,在火災發生後,竟有上百人參與了趁火打劫。張宗古自知有罪,準備了許多金銀珠寶想送給欽差歐大人疏通關節,甚至還想將張四姐他們救火救人的功勞據為己有。無奈這歐陽修大人仿佛包拯在世,竟然也是剛正不阿,拒不受賄,據實上奏了朝廷。
溫州知州張用和兵馬監押張宗古皆被貶官遠調偏僻小城。許多參與了趁火打劫的官兵和不法之徒都被押至甌江邊斬首。
那個守城營訓練都頭常德利當然也沒能逃過一死。
護國員外府一品夫人張四姐和“禦鷹”崔廷芳夫婦皆受到朝廷褒獎。
歐陽修發放了賑災糧款,待新任知州和兵馬監押到任後與他們一起製定了嚴密的防火措施並仿照京城的做法在各條街巷設置軍巡鋪,每鋪五兵,負責防火巡查,晝夜不斷。居民十家選一甲頭,另九家各報一人入冊,失火時由甲頭召集本甲九人,連自己共十人參與救火,遲到或者不到要受到嚴厲的製裁。他們還在地勢稍高之處建造了望火樓,派軍士日夜眺望,以便及時發現火情,盡早報警。望火樓下修官舍數間,駐兵百餘人以備救火。歐陽修還不顧疲累,他親自監督,對幾處幸存的木結構和茅草結構的舊軍營館舍進行了拆除改造後才打道回朝不提。
有碧鬆道人防患詩為證:
房裏無人莫烘衣,烘衣猶恐帶頭垂。
執燭過防光燥物,吹燈要看火星飛。
水缸煞炭方為穩,木桶盛灰大不宜。
家中縱有千般事,臨睡廚房走一回。
卻說溫陽縣城往東南一百多裏有個小鎮叫康城,這康城地勢平坦,四周環山,真乃遙望奇峰、瀑布、雲鬆;近聞雞鳴、犬吠、寺鍾。是一個風光旖旎而秀麗,山川安詳而靜謐,百姓勤勞而淳樸的好地方。康城住有百十戶人家,鎮上還有一座名叫西明寺的著名寺院。
康城小鎮依然是溫陽縣的轄區。
康城鎮有個五十多歲的老員外姓解名誠,字善從。這解員外雖然家財豪富,卻不是昔日東莊沿王半城那樣的人。他為人正直善良,在溫陽縣東南的回龍川口一帶百姓中有很好的口碑。解員外是當地裏正,與本鎮西明寺僧人慧能宗師過往甚密,常與慧能在一起研究周易術數,廢寢忘食,樂此不疲。久而久之,解員外竟成了一位術數高手,算得一手好卦,所言無有不中,被人稱為“神卦員外”。這天,已是治平二年的十月初,神卦員外和一位姓閆的康城老秀才乘坐馬車來到溫陽縣城閑遊,由於天氣突然變得有些寒冷,二人便與車夫解安住進城東溫泉池南邊那家古老的溫村客棧。第二日上午,有“東城雅士”衛文和“溫陽打油秀才”唐啟二人得知康城的“神卦員外”來到縣城,就住在溫村客棧,便相隨來拜。雙方寒暄已畢,衛文和唐啟便要來酒席,由他們兩個做東宴請康城來的客人,眾人便在溫村客棧酒館飲酒閑聊起來。
酒過三巡,那唐啟開口說道:“裏正神算,唐啟聞名已久,聽人傳言裏正可比昔日周公,幸得裏正今日光臨縣城,何不算上一卦,也為我等開開眼界?”解員外聽了急忙搖頭道:“唐秀才說笑了,在下隻是略懂術數而已,怎敢與古代聖人相比,真是折煞在下了。況且這溫陽城中上有仙子張四姐,下有護國員外府眾仙徒和城中二位儒士高人,一個個都是不同凡響的人物,在下區區小技豈敢班門弄斧?”
衛文見解員外不肯顯露手段,便幫著唐啟說道:“裏正不必過謙,今日反正無事,店中又無外人,裏正就隨便算算露個手段吧?”
“這……”解員外一時不知說什麼好,他有些不好意思拒絕了。“來來來,難得相會,我們再飲三碗酒,飲了這三碗酒再算如何?”雅士道。
真可謂盛情難卻,解員外和閆老秀才隻得和他二人又飲了三碗酒。這時,解員外已是有些醉意了,他臉上放出紅光,好像一下子變得輕鬆開朗起來,不再顧慮什麼。他放下手中的花瓷酒碗,問唐啟道:“不知唐秀才要在下推算何事?”“先請裏正隨便算算,好歹要露個手段出來,讓唐啟和我衛文兄見識見識。”唐啟道。
“隨便算算可以,但唐秀才總得問個事吧?不然老夫豈不是漫無頭緒起卦無由麼?”解員外道。
“既然這樣,那裏正就算算這酒樓下現在有幾個人經過?都是些什麼人呢?”東城雅士衛文道。
“哈哈哈,衛學士這卦不難,待在下算來。”解員外說著從身上摸出幾枚五銖銅錢搖了搖撒在桌上看了看又在左手掌上用拇指“子醜寅卯……”推算了一下說道:“現在樓下正有三人從西邊朝客棧走來,是一個老漢帶著兩個女兒,黃河西邊人,今日得了賞銀,他們父女定是住店來了。不信請唐秀才下去看看,一問便知。”
“是嗎?裏正隻一下子就算出來了?真能這麼神奇?待我們下去看看。”唐啟有些將信將疑,急忙拉起衛文下樓去了。
有詩為證:
員外飲村醪,盛情酒意高;
卦成驚四座,神算察塵毫。
“了不起!了不起!裏正果然神算!名不虛傳!”
“真是令唐某眼界大開,裏正高人,就是當年的薑太公也莫過如此了!唐某佩服!簡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了!”衛文和唐啟從樓下上來說道。
看樣子,解裏正算的可能是一點不錯。
原來,樓下果然有一個老漢帶著兩個女子從西邊朝客棧走來。經唐啟和衛文上前詢問得知:他們是定胡縣黃河西邊吳堡寨以說唱三弦書為生的父女三人,平日裏遊走在石州城以及定胡縣、平夷縣、溫陽縣境內。幾日前,他父女三人來到溫陽城,適逢今日中堡堡主張勵的老母七十大壽,張勵便派人請他父女三人為母親說書慶壽。
在中堡布置的壽堂之內,老藝人彈響三弦,兩個女兒歌喉婉轉詼諧,他們唱了一段《東方朔瑤池偷蟠桃,封壽星一萬八千歲》,贏得滿堂喝彩。張母高興,命兒子賞了他父女十兩銀子,父女三人千恩萬謝離開了中堡,他父女的確是投客棧住店來了。
“來來來,敬裏正一碗!”唐啟端起酒壇又給解裏正和閆老秀才斟滿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