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夜裏,所有的考間內都點燃了蠟燭,這是規矩,是為了配合所有考官的檢查,就算你不點,也會有官員為你點。
晚間,林慕仙已經打完了試題,坐在床上運轉內息,不知不覺,就睡著了,自然不知道有考官過來檢查,看到林慕仙已經睡著,過來巡檢的考官自然不會吵醒他,說話的聲音也就低了下來,拿來林慕仙的答卷,看過後,點了點頭,又遞給了其他倆位考官,倆人人都點了點頭,滿意的離開了,三人離開後,走到過道裏,年輕的官員說道,“趙大人,沒想到此處有這樣的人才,字跡上佳,句句無錯,卷麵整淨,”“上卷是不錯。不知下卷如何!”又有一個年輕官員說著。那個為首的趙大人卻沒多說話,示意他們二人繼續巡查,回過身去。嘴角卻帶著絲微笑。
第二天一早,林慕仙就已經醒了,對的朝陽吐息後,就從床上站了起來,看了看籃子,已經換過了,裏麵的是新鮮的米粥和油條,林慕仙拿出來吃過後,就不知道幹什麼了,下卷要到下午才會發,林慕仙已經把上卷做好,時間還早,林慕仙再次看了看自己的卷子,檢查了一番。
放下卷子,林慕仙抬頭看了看太陽,離中午還早,就還盤膝做到床上,這次他不是要繼續練功,而是準備研究三才劍。其實說到底,林慕仙隻是個儒生,孔夫子說過“子不語怪力論神”意思是說君子不談論鬼神,受到王陽明多年的教育,林慕仙對對鬼神之說敬而遠之,可眼前的一切卻讓他不知所措,勉勉強強的接受現實,他體裏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他沒辦法去了解鬼神的世界,隻有去研究屬於鬼神世界的三才劍了。
盤膝坐下,林慕仙已經達到了二階的修為,可以內視了,寧心靜氣,開始觀想起來,不一會,林慕仙就發現了在他腦海中盤旋的三才劍,三才劍很古樸,有這一種內斂,但不時閃過的寒光卻提醒著人們,這是柄凶器,此時他正沉睡著,像在積蓄力量,當他出世之日必定石破天驚,劍穗上掛著塊玉,玉內透著紫光,像水一樣流動,好像帶著種不為人知的規律,看這就能入迷。
林慕仙細細的觀察了下,雖然他是劍的主人。但劍上的一絲寒芒依然讓林慕仙不寒而栗,不敢去碰,隻得把念頭轉移到劍穗上掛的玉上,看到這塊玉,林慕仙心裏不禁讚歎一聲,孟子說過‘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用玉來比喻人的品質,自古君子佩玉,林慕仙自然也有點研究,色陽性潤質純,是塊上好的玉,在加上那一抹紫色,更是價值連城,紫色象征著祥瑞,乃是聖人之氣。林慕仙仔細的想了想當時的情景,他注意到當時那股信息好像是從這塊玉中流出來的,便把念頭注到這塊玉上,果然,林慕仙雖然無法得到什麼信息,但從玉中,林慕仙還是看到了三個不認識的字符,雖然不認識,林慕仙就是明白,這就是三才劍三個字。
時間很快到了中午,為了不引起注意,林慕仙從盤膝中起來,做到椅子上,等這考官收卷。一個考場的人也不多,考官一個一個來,用膠水貼集名字,收起,很快就輪到林慕仙,考官拿過他的卷子,貼好後收起就走開了,接著士兵又提來了個新籃子,把舊籃子收了起來,接著就是發卷。
上卷考帖經,下卷自然考墨意和經意,相對而言,墨意更難些,畢竟他是從四書五經中截取一段,誰知道截取的是什麼,一字不差,也是本事,否則如果想錯了,或者是忘記了,那可就完了,所以考試舞弊,夾帶的也就是這些書,當然,這對林慕仙來說,不算問題,以林慕仙現在的記憶力,這點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