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不單單靠勇,還得看雙方主帥的謀略。”
“如此說來,寡人之司馬,在謀略上要高出貴國趙盾一籌了?”
解揚點頭。
“汝倒也老實。寡人最喜歡老實人,這樣吧,寡人放汝回去,汝可願意?”
“當然願意。”
“寡人無條件將汝釋放,汝何以報寡人?”
“若談私利,解揚願以身家性命相報。若是兩軍交戰,解揚隻好先謝罪,還是得以刀槍相見。”
“說得好,又一個晉文公也。汝回去之後,代寡人轉告對晉侯的問候。”——晉文公者,春秋之第二位霸主也。當年流落楚國之時,楚莊王祖父楚成王,以君主之禮相待,三日一小宴,十日一大宴。某一次,飲至酣處,楚成王問晉文公,汝一旦得國,以什麼來報寡人?晉文公回曰,倘不得已,兩軍交戰之時,退避三舍。正因為這個“退避三舍”,才迷惑了楚之元帥成得臣,以晉為怯,其結果為晉所敗,晉文公由此登上了霸主的寶座。
楚莊王說到做到,當即將解揚釋放,還賜了他一樽酒。數年後,他們果真在戰場上相遇,演繹出一段曆史佳話。
第二個回合,楚方又勝。
楚方一勝再勝,楚莊王當然高興了。高興歸高興,他並沒有忘記鄭國的反複。要想使鄭國死心塌地地跟著楚國走,那就得設法讓他和晉國結仇,和晉國的幾個盟國結仇。而結仇的最好法子,便是戰爭。但要鄭國伐晉,顯然不是晉國的對手。伐陳、蔡呢?陳、蔡二國有些太小。想來想去,決計讓鄭國伐宋。何也?
在晉國的盟國之中,屬宋最強,又最搗蛋。楚之先王,曾屢屢加兵於宋,差一點滅了其國,楚兵一走,立馬又倒向晉國一邊。
當楚使蘇從向鄭國說明了來意,鄭國豈敢不聽?當即命公子家整頓器械,擇日伐宋。
宋國自從在救陳(國)路上被楚、鄭聯軍打敗之後,恨鄭甚於恨楚,聞聽鄭軍來伐,宋文公怒火萬丈:“奶奶的,我不打你,你倒自己送上門來。就不怕回不去嗎?”立馬調兵遣將,迎擊宋軍,雙方在大棘*相遇。
宋之統兵元帥,乃是右師*華元,也就是殺死孔子祖先孔父嘉的那個華督的後代。
副帥乃是樂呂,官居司寇*。
華元、樂呂受命之後,幾傾全國之兵,迎戰鄭軍。開戰之前,華元決定做一個戰前動員,他召集了全軍,在精神和物質兩方麵進行激勵。他首先回顧了宋、鄭兩國的深仇大恨,之後每人發了一塊羊肉。
吃到羊肉,大家都很高興。不管打仗的結果如何,至少羊肉是很真實地吃到嘴裏了。吃到羊肉的固然高興,沒吃到的呢,那就不高興了。而偏偏沒有吃到羊肉的這一位,不是一般士兵,而是華元的車夫羊斟。華元本應該第一個分給他,可是他忘了。
這一忘不打緊,開戰的時候,華元剛剛說了一聲擂鼓,羊斟便駕著戰車向鄭軍衝去。大家有點發愣,元帥難道要學先軫呢?學戰術就行了,怎麼連自殺也學?
先軫者,晉文公駕下元帥,城濮之戰,便是他親自指揮的,有戰神之稱,為晉文公之子晉襄公釋放秦之三帥——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之事,唾襄公之麵,而襄公未有片言相責,愈發內疚。當翟主白部胡率兵犯晉的時候,他奉命迎敵,在一舉將白部胡的主力消滅之後,單車衝入敵陣,假手翟兵而自懲。
古時,兩軍開戰,以擊鼓為號,宋軍未曾擂鼓,羊斟便駕起戰車衝入鄭軍之中,華元慌了:“哎哎哎,怎麼回事?快停下來!”
羊斟頭也不回道:“嚷什麼嚷,分羊肉的時候你做主。現在,老子做主。駕!”
公子家見華元的戰車徑直開進了鄭之陣地,先是一愣,及至聽到了華元和羊斟的對話,似乎明白了什麼,高聲叫道:“合圍華元,有捉到華元的官升三級。”
這一喊,立馬有十幾輛戰車向華元湧去。
羊斟見狀,索性跳下戰車,逃之夭夭。
他這一逃,華元便乖乖地做了鄭俘。
連元帥都被鄭人虜了去,這仗還能打嗎?正當宋軍陷入一片混亂之時,鄭軍的戰鼓響了,鄭軍呐喊著向宋軍衝去。宋軍哪裏還敢迎敵,但要掉轉車頭是來不及了,於是紛紛跳下戰車,扔掉兵器,沒命一般地奔跑。
有人奮起抵抗嗎?真有。樂呂便是一個,不過很快被殺掉了。
這一仗,宋國損失慘重。五百乘戰車出征,隻逃回去二十幾乘,除了損壞的,還有四百六十多乘被鄭軍繳獲,好在宋軍跑得快,才死了一百多人,被俘兩百五十人,其餘都平安到家,這裏邊還包括羊斟。
第三仗,晉方又敗。
宋文公聽說華元被捉了,忙遣使去鄭國交涉,願意用一百乘戰車和四百匹馬換回華元。
怎麼一個華元值這麼多錢?因為華家在宋國的勢力太大了。
不過,華元還是為宋國省下來了五十乘戰車和兩百匹戰馬,因為送到一半的時候,華元自己逃回來了。
從鄭國逃回來之後,華元一路小跑回到了都城,在門口碰上了羊斟。
“喂,那天是不是馬驚了?”華元問。
“跟馬沒關係,跟羊有關係。”
“跟羊有什麼關係?”
“你為什麼不給我分羊肉?為什麼別人都有,隻有我沒有?為什麼?太瞧不起人了。”羊斟還在生氣呢。說完,他跑了,有人說他跑到了齊國,也有人說他跑到了秦國。但不管怎麼說,他是跑了,再也沒有回來。
直到現在,華元才知道原來一切都是因為一塊羊肉。
羊肉啊,大概這是世界史上代價最昂貴的一塊羊肉了。
還有龜肉,因為一塊龜肉導致一個國家改朝換代。可見古人是多麼窮,多麼貪吃,多麼愛麵子!
關於龜肉的故事,不佞將在下一章中講敘。這裏還是先說一說楚莊王吧。
楚莊王聽蘇從講了鄭、宋大戰的經過,哈哈大笑道:“這個華元和羊斟,太會搞笑了,寡人真得好好賞一賞他們。”
“這世上會搞笑的人太多了,不止華元和羊斟。”
“還有誰?”
“趙盾。”
“說來聽聽!”楚莊王一臉的興致。
自楚莊王“一鳴驚人”之後,連連向晉國挑釁,第一個回合,晉方大敗。第二個回合,趙盾親自出馬,被打了個落花流水。第三次,因為一塊羊肉,晉這一方又是一敗塗地。
晉方連敗三陣,便坐下來總結經驗教訓,他們覺著,他們之所以一敗再敗,是因為他們的西邊有一個強秦,與楚國關係密切,既要擊楚,又要防秦,分散了兵力。要想勝楚,首先得和秦國搞好關係——結為盟國。這想法不能說它不對,但要結盟,你得示之以好呀,得派人去談呀!晉國不這麼想,在秦國的附庸國中,崇國與秦國的關係最鐵,我不如就拿崇國開刀,戰端一起,秦國一定會去救援,那時候賣給他們一個麵子,秦國必然感激,爾後再提出來結盟。
楚莊王一邊飲茶一邊聽,聽著聽著,吞兒一聲,笑得把茶都噴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