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蘇童驚訝中帶著讚賞,遺憾中帶著驕傲,沈清揚也笑了,拍了下李越的肩膀,“你倒是記得門清。”
“錫蘭最多的就是廟宇,這些天不怕沒處去了。”李越見沈清揚走到他身側,立即拉遠與蘇童的距離,“好了,差不多該走了。”
離開加勒,大明使團一路前行來到了錫蘭科提王國的首都斯裏·賈拉瓦德納普拉·科提(以下簡稱斯裏),中途路過一處名叫科倫坡的小漁村,那裏人釣魚的方式很是與眾不同。近海的地方插著許多根木棍,在木棍的中段捆紮著一個讓人坐上去的支架,每當漁夫要去釣魚都得先遊泳過去,然後渾身濕漉漉的爬上木棍,懸在半空中垂釣,一坐下去就是個把小時不能下來。木棍下端每隔一段即綁著簡單的橫條,供漁夫踩蹬。不過,由於長期泡在海水中,腳蹬和木棍都長滿青苔,很容易會打滑。魚竿也不過是一根木棍,尖端挑上魚線,甚至無需魚餌,為什麼不用餌呢,據說是因為這些特別製作的魚鉤,魚鉤為白色的雙鉤,看起來像蟲子,可以誘使眼神不好的魚兒咬鉤。蘇童笑這裏的漁民真是會折騰自己,踩著高蹺垂釣不管怎麼看都像是一種懲罰,而不是釣魚,而且這樣不用餌的杆真的能釣得上來魚嗎?
你別不信,這種騙魚上鉤的辦法還真有用。隻見魚竿一甩,迅速收線就能釣到一條魚兒。不過釣到的多是小魚,銀光閃爍,原來都是些沙丁魚,蘇童站在岸上傻樂,以前吃到的都是沙丁魚罐頭,看來今天能吃到新鮮的了。漁民們也樂在其中,即使屁股被木條勒出一道道痕也不在乎,少的三五人成趣,多的密匝成林。
陪同的那位會說蹩腳漢語的科提國官員大約三十出頭,強烈的日照讓錫蘭人的肌膚多成棕黑色,這使得他們年紀看起來比實際要大上一些,那小官一笑就露出兩排白得不像話的牙齒,瞪著大大的眼睛用蹩腳的中文說話的樣子很有喜感,他說這裏的漁民很窮,買不起船,於是就有人想出了這個法子,在近海的海浪中豎起木樁,漁民每天涉水到達浸泡在海水中的木樁前,爬上去,坐在簡陋的木架上,手持沒有釣餌的漁竿,端坐木架之上,等魚上鉤。有時候運氣好,每分鍾都有魚上鉤,不僅每根木樁都成為漁民家的傳家寶就連這釣魚的技藝也是世代相傳的絕技。
蘇童湊近去看過,當然不是遊過去的,有沈清揚這個武林高手在哪還需要她爬杆,直接蜻蜓點水立於木杆之上,蘇童趴在他懷裏感歎,這得要多好的平衡能力啊,既要受得住海風和日光的雙重蹂躪,又要密切注意洶湧海水中的小魚,真是找虐啊,做個大網,下海撈也比這省勁兒呐!
不過在黃昏時分,斜陽下,看此美景還真是賞心悅目,不遠處的海浪裏站立的一個個“高手”,時不時地提起魚竿,那劃過的一道道銀色,便是咬了鉤的沙丁魚。那一根根看似纖細的魚竿弱不禁風,但是在漁民手裏被擺弄得遊刃有餘,上下翻飛,一道道漂亮的曲線劃過天空,轉眼之間,漁民腰間的袋子就逐漸鼓了起來。
蘇童好久沒這樣開心了,吃完好吃的新鮮沙丁魚全宴,全身心放鬆下來的她卻覺得頭越來越暈,暈倒前她還在想自己一定是太陽曬狠了出了汗又被海風一吹,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