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因為對俠門的倉促應戰和前線的犧牲,已經損失了近一半的修煉者。但鐃是如此,此時行進在洛馬平原的修煉者,也將近七十萬人。圍在這七十萬人形成的大包子的,是俠教數以萬計的斥候,佛門雖然有心化整為零,但大包子變成小包子的結局,不過是便宜了俠教這個大肚子的食客。
佛教的玄藏,此時正和傅門的門主傅博龍站在一起:“事情恐怕不簡單,各地大一些的駐地,修煉者都被一掃而空。但這些外事人員卻安然撤離……”
玄藏搖頭,傅博龍也搖頭。其實就是傻子也能猜到,這是俠教的有意安排,外事人員中的修煉者並不多見,而且俠門也不可能張開一張完全覆蓋整個帝國的大網,將佛教徒一網打盡,自然隻能先將對手的戰鬥力盡可能吃下。而且因為外事人員移動的緩慢,也可以拖住修煉者逃逸的步伐。
傅博龍其實也明白玄藏的意思,拋棄這些外事人員,確實是眼下最有利的選擇。但佛門如果做出這種行為,勢必引起全天下教眾的反對,平時慈悲的名聲,此時成了致命的包袱,就是玄藏,也深深感到這包袱的沉重,壓得有些喘不過氣來。否則,他絕不可能對傅博龍說這些。為了這個問題,佛教的高層已經討論了兩天,從外事人員大批聚集,他們就開始討論,但至今也了無結果,甚至有沒有結果,也是一個未知數,但時間不等人啊!玄藏再次搖頭,等到俠教一切理順,再做決定也沒有用了!
不過,就實際情況而言,現在的情況並不應該指責佛教高層決策太慢,俠教在選擇攻擊目標時,當然會選擇更有戰鬥力的修煉者作為對象,畢竟如果修煉者成功集結多少,對他們來說,消滅的難度就上升多少。所以與其說這些外事人員是他們有意放走,還不如說他們的網還拉不起全部的佛教木魚,所以不得不放過一部分。這種情況下,俠教當然隻可能放過外事人員,這些人員平時的作用雖然不在修煉者之下,就象蟻群裏的工蟻,財富都出自他們的勞動;但打起仗來,他們可就反而成了累贅,俠教當然會選擇這樣的結局。
至於佛教,其實也沒得選擇,他們選擇洛馬平原,其實是因為,隻有西方邊疆的守護將領,才不是俠教的人手,畢竟俠教的戰鬥聖使,佘浩虜的父親佘敖吉以前曾經是華帝國的大將軍,雖然他已經不在,但在軍隊中培植的實力他們也還沒來得及完全撥除,這也是他們不想從南北門逃逸的原因。而東門,更不用說,妖教的大軍正等在關外,他們對佛宗的人半點不會手軟,而現在他們明顯和俠教沆瀣一氣,從東方出關完全隻是死路一條。洛馬平原離西方邊陲約有一天的呼盧路程,但在加入了這麼多的外事人員後,至少要走三天了!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佛教的戰力從東方戰場撤下來,當然是為了挽救更多教眾的生命,所以在使用飛訊之後,洛馬平原就成了他們的首選地點。而且現在離目的並不遙遠,救下來的人也不在少數,高層不可能做出丟棄教眾的事,看來是滅亡在即了!玄藏捏著佛珠,嘴裏念念有詞,他也感到十分乏力,否則以他的性格,不太可能會做出怨天尤人的事,但他竟然做了,就說明他有點心亂,而這並不是什麼好兆頭。
事情也由不得他不心亂,如果不出意外,那麼眼前的一切,都隻是俠教布下的局。既然妖教根本沒有殺戮俠教的俘虜,那麼所謂刺殺,就不過是一場鬧劇;而再往前推,則那次對魔教的三洲總清洗,俠教的狼狽,怕也是一場鬧劇,演員是俠門,包括墨子在內,而觀眾則是佛門,包括自己在內。現在佛門其它各洲各地方也已經知道華帝國的戰事,但俠教顯然對這件事做了充分的準備,他們並沒有從某個地方或者洲抽調過多的人手,使得佛門在各地準備的強攻也陷入了僵持狀態。佛教在這件事上犯了太多錯誤,而自大則是其中重要的一條。佛祖說貢高我慢是罪,看來是誠不欺我啊!
玄藏數著念珠,借以平複心境,但擺在眼前的殘局,一片死敗之像,令他心氣大為脆弱,佛祖說世事無常,昨天的躊躇滿誌,今天的失意忘形(並非筆誤,得意固然讓人忘形,但失意其實也是一樣讓人忘形。所以才有失魂落魄、如喪考妣的說法。),真是天大的諷刺。
“大師,走吧?!”傅博龍的聲音適時響起,玄藏才發現,原來已經和大隊拉開了近五十米的距離,這兩天一是為了救下更多的教眾,一是隊伍裏猛增的外事人員,讓大隊沒有高速前進,但也並不是沒有前進。玄藏楞了十分鍾,大隊也將他甩開了五十米,這就是現在大隊行進的速度吧!站在空曠地的玄藏顯得很不諧調,玄藏立刻和傅博龍向大隊追去。當然,真正讓大隊不能快速行進的原因,更是西方的關隘,手裏不可能有通關的文碟,而佛教現在也不可能現在這種情況下去強行搶關,去招惹近二十萬的邊關大軍。使者還沒有回音,一切都無法預料。但隻要能出關,憑借西方幾個國中的教眾,諒俠教的追兵也不敢迫得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