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小飯館裏的笑聲(2 / 2)

不僅如此,大媽看人行事的本事更讓人佩服。如遇見上年紀的老人來店,大媽便立刻迎上去,熱情地說:“喲,老爺子,您慢點兒!這是怎麼話兒說的,您這麼大歲數還專門來照顧我們的生意,謝謝您,托您福啦!您看您想吃點兒什麼,我單給您做去!”就這幾句話,即便老人原沒打算在這兒吃飯,沒準是順便進來看看,但經大媽這麼一說,也就隻好入座了。當然,大媽肯定會讓這位老人心滿意足地吃完這頓飯,而且說不定日後會成為大媽的“常客”。對其他不同類型的人,這幾位主人也會“投其所好”,當然共同點是周到的服務。所以,這些小本經營的人在當時來講的確不容易。

在誠信、熱情待客之餘,三位主人會恰如其分地以拉家常、開玩笑等方式對客人進行感情公關。附近鄰居來吃飯,或過往的客人來吃飯,他們會聊不同的話題。要是鄰居,他們會有針對性地問他們可心的事兒,如某家孩子上大學了,他們就會問:“大侄子快畢業了吧?我老是說,這孩子從小就有出息,您教育出的孩子錯不了!明兒做了官兒,可別讓他忘了他大媽啊!”說完便哈哈地笑。對方聽了自然心裏高興,也就回上一句“放心,他小時候您這麼疼他,想忘也忘不了您呐!”接下來又是幾個人的笑聲。如是過往的客人,他們很快就會摸準客人的心理狀況,說出適當的話語。如一次我看見大媽對一位中年男子說:“您是準備上火車的吧?”待對方回答證明所猜不錯後,大媽接著說:“幾點的車呀?您別著急,慢慢兒吃,吃完我給您沏點兒茶,您喝足了再走,省得路上口渴!”這幾句話不僅說得客人心裏非常感動,就是周圍的客人也都覺得這位大媽真是個熱心的厚道人,自然來捧場,這個說:“掌櫃的就是厚道,誰都惦記著!”大媽也就回一句:“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呀!不就靠大家互相照應嗎?”說得客人更加感動,很快就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有說有笑地聊起來……

最主要的是,不管是這三位主人還是吃飯的客人,總會有人找出幽默的話題或發問,引出人們的笑聲,活躍小飯館裏的氣氛。記得有一次,一位常路過這裏並在這裏吃飯的客人說:“老板娘,您是越來越年輕啦!怎麼,吃了唐僧肉了吧?”這話引得別人笑起來。老板娘似乎很靦腆地說:“喲,我還越來越年輕?就我這受累的命,多活兩年就是造化!我要是吃了唐僧肉,您還不得把我這兒看成孫二娘的黑店,您還敢來我這兒吃飯嗎?”說完,小飯館裏是一片笑聲。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現在想起來,當時像我家門口這家小飯館這樣的飯館在北京城裏還很多,據說大多都是這樣以誠信、熱情、周到的服務維持自己的生意。後來上了小學,由於社會形勢的變化,這些小飯館逐漸消失了。我家門口這家小飯館也停業了。聽說那位大爺在一個單位找了份工作,什麼單位、幹什麼,我們這些小孩子誰也不知道了。然而,留在我們記憶中的是小飯館裏的那個熱乎勁兒和經常聽到的客人及掌櫃的那開心的笑聲,這笑聲似乎至今還在我耳邊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