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醫學小百科1(1 / 3)

1###第一章 古代性醫學史

性醫學,古稱房中學,在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曆史,自先秦諸子及秦漢以來,直至唐宋之際的醫學家和養生學家們,對此均十分重視。積累有豐富的房室保健經驗,並有大量的著作問世,但由於自宋以來受封建理學道德觀的影響,視性醫學為誨淫之作,人們談性色變,房中之書幾成禁書,曆代文獻大量散失亡佚,除醫家著作中尚稍有提及外,再也不見有專著問世。迄至現今,對於此類古籍的研究,亦幾乎是一片空白。故為繼承其寶貴的文化遺產,弘揚性醫學文化之光輝,發展性醫學衛生保健事業,對其挖掘、整理、研究很有必要。

性生活是人類正常的需要,亦可說是本能的要求。即使極力宣揚封建道德的儒學人物對此也直言不諱,《孟子·告子》日:“食色,性也。”《禮記·禮運》亦日:“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正如滕守堯同誌在《性愛與文明》一書的《譯者前言》中所說:“在當今文明世界中,性欲不再僅僅是種族延繼的神奇力量……對於那些駕馭它的人來說,性欲永遠是幸福的象征。它為老年人對自己青少年時代的回憶增添了光彩;它使青年人產生各種健康的追求和工作動力倍增;它是……青年人飯桌上的特殊調味品;它使藝術家的作品鍍上一層耀眼奪目的光彩,也是當今產品設計者的最有力的誘耳。一句話,它也許是人類日常生活健盤上最強有力和豐富的音符”(見該書第2頁,西·弗洛伊德著,滕守堯譯,1987年2月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正因為如此,所以對性醫學的研究就會引起人們普遍的關注。

我國的性醫學研究,比之西方國家要早很多年。西方由於受宗教的影響和禁欲主義的政治原因,他們對性學的研究是從資產階級走上政治舞台以後的事。而我國早在春秋時代學者們就對此進行研究了。《易經》中即有“一陰一陽之謂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男女交合的論述。又《易·大過,九五》爻日:“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其《象》日:“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夫士夫,亦可醜也。”指出了男女年齡懸殊,不當婚配的問題。孔子提出過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的說法。《左傳》中有同性不當婚的記載,等等。值得指出的事。古人早就發現:“房中之事,能殺人,能生人”。《呂氏春秋·情欲》篇日:“天生人而使有貪有欲,欲有情,情有節,聖人修節以止欲,故不過行其情也。”西汗枚乘《七發》曰:“洞房清宮,命日寒熱之媒,皓齒娥眉,命日伐性之斧,甘脆肥膿,命日腐腸之藥。”又日:“越女待前,齊姬奉後。往來遊醮,縱恣於曲房隱間之中,此甘餐毒藥,戲猛獸之爪牙也。”指出了欲縱過度的危害。因此,我國古代的賢哲們,輒以嚴肅的科學態度,從除疾、養生之科學意義上來研究性生活的問題,逐漸形成了它的科學理論體係,至漢代已有大量的著作問世。《漢書藝文誌》即記有房中著作8家126卷,計有:《容成陰道》二十六卷;《務成子陰道》三十六卷;《堯舜陰道》二十三卷;《湯盤庚陰道》二十五卷;《天老雜子陰道》二十五卷;《天一陰道》二十四卷;《黃帝三王養陽方》二十卷;《三家內房有子言》十七卷。

可惜這些書早已失傳了。不過從《漢書藝文誌》的概述中,還可以約略知道這些著作的內容主旨:“房中者。(性情)之極。至道之際。是以聖王製外樂以禁內情,而為之節文。”傳日:“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及迷者弗顧,以生疾而損性命,可知這些著作是論述如何輕鬆愉快而又有節製地過好房室生活。認為無節製的性生活將導致疾病。甚或損傷壽命。規勸人們要護惜元氣。以便預防疾病,達到“和平壽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