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糖果也都品牌化了,像什麼徐福記、大白兔、喔喔佳佳、馬大姐等,糖的種類也很多:酥糖、奶糖、水果糖、酒心糖、巧克力糖,有甜的,香的,酸的,也有辣的,能吹出泡泡的泡泡糖,能在嘴裏跳來跳去的跳跳糖,清潔口氣的口香糖,軟粘的QQ糖,總之花樣繁多,數不勝數啊。但是,在八十年代裏,是絕對沒有這些的。
那個時候,鄉下孩子似乎還不懂什麼是飲料的,隻是在過年過節、或是過生日的時候,家長會拿出點來白糖、或是紅糖,兌點飲料,那就是最好的飲料了。其實,那個時候最好的飲料要算是一種玻璃瓶子的桔子汁了,透明的高頸玻璃瓶裏裝著黃澄澄又有些紅橙橙的汁水,看著就眼饞,基本上都是城裏人過節時來往的禮品,或是生病時才能夠被父母允許特批的飲品,買回家裏,趁著大人不注意,趕緊偷喝一口,一股濃濃的桔子味馬上沁入心脾,嘴裏先是一股清涼、而後鑽出酸、甜,那甜中帶酸,酸中有甜的感覺,久久回味。這種桔子汁大人們不讓直接喝,因為濃度太高了,需要兌點白開水再喝,對上晾涼的白開水,味道一點不會遜色,反而少了一些紮舌,多了一絲柔和,印象裏最貴的時候是一塊六毛錢。這個價位是農村孩子無法享受得了的。
那個時候的冰棍,那真是冰棍,真的是";冰";棍,除了冰就是棍子,絕對貨真價實的冰棍。每根隻需要五分錢,或是一個雞蛋換一根,兩個雞蛋給三根。既是這樣,一年到頭,像我們這樣的鄉下孩子,能吃上一回兩回也是不錯的事情了。來到城裏讀書的第一天,翠花給我買了幾根城裏的冰棍,城裏賣的冰棍和鄉下賣的是完全不同的,一根竹棍,上麵頂塊兒冰塊,白色的是奶油冰棍,加了點廉價的奶粉,混合上白砂糖給凍成了白色的冰條。還有小豆冰棍兒,上麵還有紅豆沙的顆粒,吃起來也沙沙的,甜甜的,即降溫又解暑。而且價錢便宜,小豆冰棍最便宜的時候2分錢,奶油冰棍5分錢。
要說是我最喜歡吃的還應該是無花果,所謂的無花果,就是一個小小的白色的袋子,上邊印著";無花果";三個字。裏麵裝的就是那酸酸的、甜甜的、幹幹的無花果了。
歐陽梅語一下子給我買了十袋,花掉了五毛錢。我隻吃了一會兒,嘴巴就是白色的了。我一邊吃,一邊琢磨著,無花果到底什麼樣子,這細細的幹幹的絲,一點也不象花?也不象果?可為什麼叫無花果呢?
我還喜歡吃雪人,陶紅櫻拿出來五毛錢,給我買了十個雪人。雪人也叫花臉。好象是奶油和可可混合的,做成類似卓別林的臉,可可色的帽子、眼睛和嘴巴,奶油的臉。在至今的記憶裏,那是到目前為止天下最好吃的雪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