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早期教育(1 / 3)

不良行為習慣的糾正

少許不良行為,比如,任性撒嬌、在客人麵前沒大沒小、使小性子等,對於正在生長發育的寶寶是正常的,卻不是正確的。正所謂“千裏之堤潰於蟻穴”,若爸爸媽媽聽之任之,不良行為便有可能成為不良習慣,從而成為人生的絆腳石,爸爸媽媽切不可忽視這些小小的壞行為,一定要防患於未然。

但也不能像有些爸爸媽媽一樣,在孩子屢教不改後失去耐性,大發雷霆,責罵寶寶,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影響爸爸媽媽與寶寶間的溝通交流和感情培養。因此,一個恰當、易於被寶寶接受的教育方式,對爸爸媽媽而言尤為重要,這關係到寶寶的健康成長問題。

幾種不容忽視的不良行為

01 攻擊性行為

為何不容忽視:寶寶和小夥伴有小衝突的時候,你可能不一定會去管教,但是你不該忽視那些小小的攻擊性行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爸爸媽媽問題顧問米歇爾博士認為,如果你不管教的話,寶寶到了8歲左右,這種不良行為就會積習難改了。他會認為放任自流傳遞信息,傷害別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製止方法:正麵應對攻擊性行為。把寶寶拉到一邊好好告訴他,“那樣會傷了妹妹,如果他這樣對你,你會怎樣呢?”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魯霸道,幫他練習生氣時該說些什麼。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果他再犯的話,不讓他出去玩。

02 無視規則

為何不容忽視:如果寶寶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當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裏看DVD。放任寶寶不遵循規則做事情絕對不是好辦法。如果你看著一個兩歲的小寶寶自己從櫃台裏拿餅幹很好玩,那就等著瞧吧,看看他到了8歲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麼辦。

製止方法:製定幾項家庭紀律,並經常和你的寶寶談論這個話題,比如,告訴寶寶:“你得問問可不可以吃糖,因為這是規矩。”如果寶寶在規定時間以外的時候就打開電視,告訴他把電視關掉。並且大聲清楚地陳述規則,這將有助於讓寶寶銘記在心。當4歲的姍姍未經允許就拿了些圖畫筆玩並把她的一隻胳膊整個都塗成了黃色,他的媽媽告訴她下午不能幫著畫車庫促銷的廣告牌了。雖然她哭了,但隻有這樣才不會讓她故伎重演。

03 假裝聽不見你說話

為何不容忽視: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當你提醒寶寶做些他不愛做的事,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沒聽見一樣,這時你不能忽視了。因為這樣下來傳遞的信息是無視大人的指令。一次又一次提醒寶寶等於是在訓練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縱容寶寶繼續這種行為,你的寶寶很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並極有控製欲。

製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側跟孩子說話,走到她麵前,告訴他該做什麼。談話時,讓他看著你,並且回答“好的,媽媽。”輕撫她的肩膀,呼喚她的名字,關掉電視都會有助於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聽話的話,告訴他後果是什麼。

04 使小性子

為何不容忽視:你或許以為寶寶在幼兒期前不會跟你翻白眼,或說話傲慢無理,但是傲慢的舉止通常在兒童模仿大寶寶以試探爸爸媽媽的反應時就開始了。一些爸爸媽媽以為這隻是階段性的,於是就置之不理,但是如果你不正麵應對這一問題,你會發現寶寶大概上三年級的時候會沒有朋友,並無法與老師和其他成人融洽相處。

製止方法:讓寶寶清楚他自己的行為。舉個例子,告訴他“你這樣翻白眼,好像是不愛聽我說的話。”這並不是要讓寶寶感覺難為情,而是讓他明白這樣做可能會失去朋友的友誼和愛戴。如果他堅持不改的話,你可以不理他並走開。你可以這樣說:“你如果這樣和我說話的話,我聽不見。當你準備好有禮貌地說話時,我才會聽。”

05 打斷談話

為何不容忽視:你的寶寶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麼或問你某些問題,但是如果縱容他打斷你的談話,卻不會有助於教會寶寶為他人著想,更不會讓他學會在你忙碌的時候如何自己打發時光。結果將會是他認為自己有權吸引別人的注意,並不能忍受任何挫敗。

製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電話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訴孩子他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擾你。給他安排點活動或者讓他玩一個他平時沒玩過的玩具。如果你在談話時,他纏著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讓他安靜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談完。之後告訴他幹擾別人是不禮貌的。

06 無中生有,誇大事實

為何不容忽視:也許一個還不會疊被子的寶寶說自己整理了床鋪,或是一個甚至還沒坐過飛機的小孩告訴同伴他去過迪斯尼,這些誇海口的行為似乎無關緊要,但一定要警惕寶寶的不誠實。專家認為:“如果孩子了解到說謊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讓他做那些他不愛做的事,讓他擺脫闖禍的困境,撒謊就變成很自然的事了。”

製止方法:當寶寶說點小謊時,坐在他身旁,直截了當告訴他。去迪斯尼當然很有意思,說不定我們哪天就會去的,但現在還沒去過,你不該告訴小妹妹說你去過。告訴他,如果總是扯謊的話,人們就會不相信他的話了。看看他撒謊的動機是什麼,別讓他的小謊話不斷得逞。舉個例子,如果他還沒刷牙就說刷過了,要讓他回去再刷。當5歲的瀟瀟開始說謊時,她媽媽給她講了“狼來了”的故事,說謊的寶寶在狼真來了的時候,沒人相信,沒人來幫她。講故事可以有助於寶寶正確看待問題,寶寶會慢慢學會非常坦率。當你不相信他的某些話時,他會很堅決地維護自己。

07 忘記洗手

必糾理由:經常不洗手的寶寶可能會接觸到一些可怕病菌,比如說寄生蟲、排泄類病菌、甚至甲肝。

製止方法:對於不愛洗手的寶寶父母一般都會不停的警告,其實這樣一點幫助都沒有。尤其對於2~3歲的小孩,你一威脅,他必定反抗,如此一來,反而惡化了親子關係。如果你想改變孩子的行為,就必須采取行動,而不是一再地嘮叨。對於忘記洗手的寶寶,父母可以溫柔地提示。提醒她吃飯前,出去玩之後,更重要的是,上完廁所後一定要洗手。但要注意語調,切勿含有責罰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