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出剪切好的視頻,發給朋友。
輕柔的歌聲從話筒裏傳出,雖是借鸚鵡的口傳達,卻掩蓋不住母親特有的聲調。我閉上眼睛聽著,怎麼也不能把虐待和歌聲聯係起來。
朋友聽了幾遍,問店裏的監控有沒有錄下女人的聲音。
「店裏的狗狗太吵了,什麼都聽不清。」我嘆氣。
「而且老板說,那女人沒怎麼說話,也沒還價,在店裏也就待了 1 分鍾左右。」
「看來是急於出手啊。」朋友道,「可是為什麼呢?」
「肯定是離婚了,不想多糾纏。」我答道,轉念一想,又有個問題。
「你說,一個虐待孩子的家庭,還給孩子買這種昂貴的寵物,是不是不合理?」
「這很正常。」朋友解釋,「人有兩張臉,有些家長在打完孩子後,馬上又給孩子買東西作為補償,本質上是內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愧疚,買東西隻是為了安慰自己罷了。」
「那這鸚鵡,是媽媽買的還是爸爸買的?」我問。
「媽媽。」朋友肯定地回答。
「這類家長的占有欲是很強的,賣的人八成是就是買的人。」
「那豈不是說……這個媽媽也……」我捂住嘴。
「不,她可能隻是為不能保護孩子愧疚而已,不過也別想得太天真了,這個媽媽在家庭裏,不一定單純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我總感覺漏掉了什麼。」
「紅媽媽……媽媽……」我盯著視頻中的女人,喃喃重復著。
架子上的鸚鵡聽到我的話,仿佛受到刺激一般,撲騰騰扇起翅膀,開口叫道:
「媽媽又來了,小鳥唱歌,媽媽又來了,小鳥唱歌。」
吊詭的是,這聲音竟帶著哭腔。
我和朋友對視一眼,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孩子為什麼哭?媽媽來了,不應該高興才對嗎?」
朋友沒回答,我猜得出她的心情。
「得盡快找到這家人。」朋友沉聲,「事情不對勁了,要趕緊救那孩子。」
7
我簡單梳理了一下目前手頭的線索。
1 鸚鵡來自一個三口之家。(鸚鵡吃蘋果時咬一口就放下,等著再喂,不停地投喂是孩子的喂食特征。)
2 爸爸抽煙,酗酒,經常睡沙發。
3 媽媽會唱歌哄孩子睡覺,有一條紅色連衣裙。
4 孩子疑似遭受虐待,經常哭著說別殺我,施虐人大概率是父親,但根據媽媽又來了這句話判斷,孩子似乎也懼怕母親。
朋友想了想,對細節部分做了以下補充。
1 孩子 8 歲或 8 歲以上。(鸚鵡曾說過我 8 歲了。)
2 紅媽媽,胖媽媽,瘦媽媽,黑媽媽意義不明,目前隻有紅媽媽能用紅色連衣裙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