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薛瑄入獄(2 / 2)

雲娜見李雲天陷入了沉思,不由得開口說道,王振和魯榮為了東廠和錦衣衛北鎮撫司的控製權鬥得正厲害,薛瑄被抓或許與兩人的爭鬥有關。

據雲娜所知,當年薛瑄之所以能出任大理寺少卿一職脫穎而出,出任大理寺少卿一職,除了楊士奇的舉薦外王振也出了一份力,最終排除了擋在薛瑄麵前的障礙。

李雲天聞言回過神來,他清楚雲娜的心思,瑄是王振的山西同鄉,按照古代的鄉黨觀念王振和薛瑄肯定走得近,再加上王振在薛瑄出任大理寺少卿一事上出了力,故而執掌東廠的魯榮應該有所忌憚才是。

“薛瑄的案子是鎮撫司哪個人審的?”沉吟了一下後,李雲天不動聲色地開口問道。

“好像是一名叫做趙成的千戶。”雲娜覺得有些奇怪,於是嬌聲回答,不明白李雲天為何有此一問,難道李雲天想打通趙成的關節來救薛瑄?

不過這很顯然不可能,李雲天即便想要介入這件案子,要找的也是錦衣衛北鎮撫司的鎮撫使馬順,而不是趙成。

“趙成在北鎮撫司是誰的人?”見雲娜還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李雲天繼續問道。

如今的錦衣衛北鎮撫司分為三派勢力,一派是鎮撫使馬順,另外一派是副鎮撫使張大章,第三派是副鎮撫使秦裕。

顯而易見,馬順是王振的人,依靠王振逐漸爬上了鎮撫使的寶座。張大章則是魯榮的人,原本是錦衣衛南鎮撫司的副鎮撫使,與魯榮關係密切,故而被帶來了北鎮撫司任職。

至於秦裕則是李滿山的部下,李滿山調任南京時雖然帶走了一批人,但他在北鎮撫司經營多年還有不少手下無法帶走,故而就把秦裕留在了這裏。

如此一來,錦衣衛北鎮撫司的權力酒杯馬順、張大章和秦裕所瓜分,其中勢力最大的自然是鎮撫使馬順,其次是張大章,兩人背靠王振和魯榮鬥得很是厲害。

秦裕則比較低調,安安分分地守著自己的地盤,不介入張大章和秦裕之間的爭鬥,由於李滿山的原因馬順和張大章都不會招惹他。

李滿山執掌的南鎮撫司雖然沒有北鎮撫司權勢大,但南鎮撫司負責督察錦衣衛的軍紀和法紀,一旦被其盯上的話可是一個不小的麻煩。

故而,在秦裕避開了錦衣衛北鎮撫司的名利是非漩渦後,馬順和張大章並沒有將其視為對手,反而看成了拉攏的對象。

“趙成是……”被李雲天這麼一問,雲娜頓時有些語塞,她對錦衣衛的事情並不怎麼了解。

“趙成是馬順的人,薛瑄這次被抓進北鎮撫司的詔獄,十有八九與王振有關。”李雲天順著雲娜的話說了下去,微微蹙著眉頭說道,“薛瑄雖然與王振是同鄉,不過兩人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太融洽。”

“並不融洽?”雲娜聞言臉上頓時就是一紅,她相信林馨絕對不會犯下這種低級錯誤,看來她以後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隨後不無好奇地望著李雲天,難道薛瑄與王振之間的關係並不像她所想的那麼好?

“當年王振確實在薛瑄就任大理寺少卿一事上出了不少力,不過薛瑄並沒有領情,而且對王振態度極為冷淡。”李雲天微微頷首,頗為意外地向雲娜說道,“雖說兩人關係不睦但還沒有到水火不容的地步,王振這次為何要向薛瑄下如此重的手?”

正統六年,大理寺少卿的位子出缺,王振想到了同鄉薛瑄,於是故意問內閣首輔楊士奇:“吾鄉誰可為京卿者?”

由於當時張氏太皇太後健在,王振的表現可謂用中規中矩來形容,楊士奇聞言於是便推薦了薛瑄,薛瑄不僅是王振的同鄉還在楊士奇的門生,更重要的是有著足夠擔任大理寺卿的資格。

因此,後來楊士奇聯合楊溥向正統帝舉薦了薛瑄擔任大理寺卿,王振也沒少在張氏太皇太後麵前說薛瑄的好話,故而薛瑄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從監察禦史擢升為了大理寺寺卿,一躍成為了京城大部院的堂官。

薛瑄就任後,楊士奇曾經告訴他獲得拔擢王振有大功,並勸他去拜訪道謝。

可薛瑄卻義正言辭地拒絕,說:“拜爵公朝,謝恩私室,吾不為也。”絲毫也沒有領王振的這份恩情。

這使得王振對薛瑄的態度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兩人之間的關係逐漸降到了冰點,不過相互間還算克製並沒有衝突發生。

由於雲娜並不清楚薛瑄和王振的這段恩怨,所以她根本就沒把薛瑄被抓進詔獄的事情跟王振聯係起來,還以為是魯榮下的手。

“你去查一下,看看薛瑄所翻之案由何人所審?”李雲天覺得薛瑄這次入詔獄不僅突然而且還很蹊蹺,裏麵肯定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隱情,故而沉聲吩咐雲娜。

“屬下明白。”雲娜也想搞明白這件案子,從中她能學到不少東西,聞言向李雲天一躬身後離開了。

“風雨欲來風滿樓!”等雲娜離開後,李雲天沉吟了一口,有些無奈地緩緩吟了一句,看來朝中少不了又是一番風雨。